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新崇祯纪实> 124消极怠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4消极怠工(2 / 2)

工部、礼部、刑部、兵部诸官都在心里破口大骂。


这厮也太不是东西了,收去财源也就罢了,居然连各部库房也收去,这下可真成清贵衙门了。


也罢,形势逼人不得不低头。


只不过姓郭的你也小心点,满朝廷都盯着你,千万别被人抓住痛脚。


“只是...。”郭允厚很无奈的表示:“厂公将户部胥吏抓走那么多,又封门封库,下官却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呵呵。”魏忠贤笑着温言道:“陛下会将商学学子全部补充进户部,如果不够则签发生员。


同时也会在朝廷各部实行新的票据与钱财管理制度。


这事由曹掌印负责,相信他很快就会与诸位商谈。”


诸大臣再一次表示震惊。


不是因为票据与财务,大多数官员对这此是持中立态度的。


因为多数官员也深受胥吏挟制之苦。


俗话说,任你官清如水,难逃吏滑如油!


由于官员只读圣贤书,大多对财务一窍不通,吏员则利用这一点上下其手,侵夺他们的权力。


如果能将财务管理搞好了,他们也就不会处处受胥吏挟持了。


以户部来说,每年给皇帝报账时的数字都是由胥吏汇总的,至于数字的由来,官员是说不清的。


倘若能搞清这一点,就可以算合格了。


倘若搞清数字来龙去脉之外,还能自行做些统计,这就是能吏了。


比如郭允厚就是借此名登‘会计录’,从而史上留名。


这也是清代师爷兴起的根本原因,本质是官员借助师爷与胥吏争夺权力。


------


吃惊的是商学。


这完全打破了官吏选拔从士子中来的惯例。


官不必说,即使是吏,最初也是在犯事的士子中签发的。


随着吏的地位上升,现在吏的来源大概有这么几种。


一、吃禀食五年以上的生员。


所谓禀食,就是考上童生后,朝廷就会给一份补贴,每月大约几斗米。


二、屡考不中的各级生员。


不拘什么童生、监生,不管什么秀才、举人,一定次数内考不中的话,朝廷就可以签发他们为吏。


三、献马者,其实就是买官。


最初是因为边关缺马,有人就出了这么个馊主意,献马就给吏员干干,后来就发展到交银子了。


至于从普通百姓中签发?


这么有油水的活,怎么可能轮到百姓,老老实实的干杂役去吧。


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胥吏的来源大都与士绅有关系。


可这个商学是什么章程?


它招收学员不限出身,识字即可啊!


当初刚设立时,朝廷上下也很是关注了一阵子,不过在发现它与朝廷无关时,大伙自然就扔到一边了。


没想到,在这儿等着呢!


照现在皇帝做事的样子,很难说会不会在某一天就打破官员的选拔程序。


----


郭允厚也有些吃惊。


‘全部’?


据他所知,商学可是有四五百学员的。


看样子事情还没完,户部这次怕是要大换血了。


不过他虽然没胆气,可皇帝吩咐的,自然无可无不可:“那下官就等着曹掌印指教了。”


魏忠贤再问:“诸位阁老、大臣,你们怎么说?”


黄立极想了想,笑了:“陛下思虑周祥,臣佩服。”


关我啥事!


一票官员也是心有灵犀:“陛下高明!”


关我啥事!


谁爱出头谁出头去!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