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新崇祯纪实> 128补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8补救(2 / 2)

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也不错。


为官之道就是如此,即使可以做的尽善尽美的事情,大多也必须留些不大不小纰漏给上官看,即使是弄几个错别字也行。


因为很显然,如果你让上官没有发挥的余地,不就显得上官太也无能吗!


这一套,用在皇帝身上,应该也不会错。


朱由检不知道他的想法,如果知道肯定会哭笑不得——作为皇帝,已经无需这些来体现权威。


他关心的重点是银子。


不要小看这些胥吏,也无需参考后世的小官大贪,大明有记载的家财万贯的胥吏多了去了。


要知道官员常换,胥吏任期却长达九年,加之种种弊端,其实是很少换的。


大明朝廷每年出入税赋、辽饷六七百万,即使按照一成落入这些胥吏之手,这十几年下来也是很可观的。


预期也不高,每个胥吏弄出两三千两银子就很满意了。


户部400胥吏,其余各部相关胥吏至少有200,诱人的很。


------


再处理户部事务。


“已经五六天了,朝政却毫无头绪,户部的事,朕很失望。”


“臣等无能。”魏忠贤、曹化淳忙起身请罪。


摆手示意二人坐下:“既然理不出个头绪,为何不另起炉灶?”


“陛下的意思?”


朱由检叹了口气,他一直在等郭允厚的主动表现。


可惜,郭允厚没有一点出头的意思。


“搁置以前的账簿,盘查各库以此为底子重新设立账目。


以前的账簿清查完毕后,或结余或亏空列入新的账簿。”


“臣遵旨。”


“新的账簿不必再将各笔赋税指定用处,计算有多少家底及收入,再计算各处开支数额后量入为出。”


将想法大略讲解一番。


其实很简单,就是收支统一管理。


魏忠贤不太懂,反正皇帝交代了什么,他去做就是了。


曹化淳却明白的很,闻言登时愁眉苦脸。


增加的工作量太大,账簿管理也会复杂很多。


每年年底光是预算就需要大量的统计、汇总工作,到年初又要核算一年的执行情况


户部现在有四百余吏员名额,如果这么一改,恐怕得增加一半。


而且,这方案与户部现在的十三清吏司设置有冲突。


严格说起来,大明户部就不是一个财政管理部门,而是一个执行部门。


二百年沿袭下来,每一笔赋税从征收到使用都是规划好的,户部要做的只是按照规划中转一下。


在此模式下,十三清吏司各自负责一省,按部就班做着接收-转发的工作。


根子还在朱元璋身上。


这货觉得,将财赋收归朝廷再发下去,会增加很多无谓的开支。


还是以山东为例。


山东有一笔10两银子的赋税,而山东卫军同时有一笔10两银子的军饷待发,如果交到朝廷再发下去,显然会增加运输成本。


干脆,别上交了,就近支付吧。


就这么着,只有各地结余和需要长途转运的开支,才会在朝廷这里中转一下。


朱元璋初衷是好的,可结果很明显,僵化的财政体制最终成为大明灭亡的主因之一。


很显然,如果改动这个制度,就必须对户部机构进行改革。


很显然,半路出家搞财务的曹化淳没有这个能力。


“此事已不是臣能做到的了,臣无能,让陛下失望了。”曹化淳考虑再三,还是将想法说了出来。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