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新崇祯纪实> 131陋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1陋规(2 / 2)

赋税怎么会有赢余?


因为大明的赋税是折银,但是很多时候支出是粮食,而粮食的价格是波动的。


举例来说,农户按照每石折银一两交赋税,但是等到开支时,县官只用了0.8两就买到一石粮食,这0.2两就是赢余。


其实常平仓也有这个赢余,但是大明官员们杀鸡取卵,搞得常平仓空空如也,这项收入就不见了踪影。


还有杂税、地方商税、黄册费等等,不过这些就是小收入了。


海瑞对此也有记载,他做县令,不贪污不受贿,每年灰色收入大概在2700两,当然海刚峰肯定不会收的。


至于那些不合法的,当然要砍掉,何廷枢也没必要再讲解。


------


朱由检有些愣神,收礼居然是合法收入?


其实何止是收礼,贪污公款在大明官员的观念中,也是游离于非法与合法之间的。


比如以前说过的马士英拿5000两公款四处送礼被弹劾,就有不少官员为其鸣冤说是惯例。


还有万历时的李三才,被指控在查抄大太监陈增时匿藏贪墨了大量钱财,结果《万历野获编》里就堂而皇之的记载着‘以此酬庸,有何不可。’


贪污有理!


大明官员士子对贪墨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


这不行!


一项项的说:“节礼不能归公,不但不能归公,一旦被朕发现了就严惩,没有商议的余地。”


何廷枢据理力争:“陛下,除非当事人出首,这事很难发现。


既然如此,就不如干脆定下一个数额收归公中了。”


朱由检冷笑:“这银子是从哪里来的?


还不是搜刮民财,朕要是准了,只怕睡觉时心里也不安稳。


现在朕是很难发现,将来可未必。”


咬牙狠狠的道:“如果被朕发现,他最好安排好后事!”


何廷枢听皇帝说的严重,仔细琢磨半响,心里咯噔一下,皇帝这话里有话,以后大明官员们怕是有的罪受了。


不过他作为皇帝的干将、急先锋,自然不会多嘴说什么:“节礼就照陛下的意思办。”


“火耗可以归公,你拟定个数额报给朕,朕的意思是不超过两成。”


何廷枢沉吟片刻:“有些县,两成可能不够,或者可以在一府内调剂。”


“先生自行拟定章程报告朕,到时候众人一起参详。


还有盐规也要取消。”


何廷枢不同意:“盐规合理合法,不能取消。”


“收多少陋规,盐商就增加多少负担。”


“不然,陛下须知,盐乃取自大海,可以说无穷无尽。


些许盐规,多取一些就有了。”


何廷枢的看法很正常,大明官员的看法就是田地产出是有限的,下手需要谨慎。


除此之外拿一些心安理得。


朱由检也懒得再争,几年内他就会放开盐商资格,到时候想收也没得收。


“就依先生之意。”


赋税赢余没得说,必须归公。


地方商税,有些犹豫。


虽然现在不多,也就是一些门面税等,可如果以后对商税动手了,这可是大项。


也只是略犹豫,先这样吧。


杂税,比如交易契税牙行执照费等,也没异议。


黄册费取消,按照规定州县每年都要重新编撰一次黄册,就是户口册。


这也是个坑货,每年人口都是照抄上一年,可收费却不少收。


费用按里分摊,银子又不多,又给了衙役勒索的机会,犯不着。


都是小额无关痛痒,何廷枢自然不会多事。


再与何廷枢商议一些细节,刚说起摊丁入亩,何廷枢就提出了要求:“陛下,臣请将皇庄、皇店归还地方。”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