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新崇祯纪实> 22徐光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徐光启(2 / 2)

王徵字良甫,尤善西方力学等,译有《奇器图说》一书,陛下一看就知。”


哦,奇器图说挺出名的,想不到已经出版了:“先生可有携带此书?”


“陛下,臣等出书,例行要奉与宫里几本的。”


还有这一说?


“王之心,你去找找有没有。


先生,您接着说。”


“李之藻字振之,编译过多本西学著作。


李天经字长徳,葵丑进士,精通历法,现在朝为官。”


好嘛,四个人全部是西学派,不过无所谓,他不在乎这个。


只是,朕要得是农业人才啊!


“先生,您讲的这些人,都不像农学所需啊?”


“陛下,臣只是将所知的饱学之士禀告您,怎么用还需要您决定。”老头很不负责。


我只管说,别的你说了算。


算了,等看过书再说:“听闻先生信教?”


“是,臣信教是众所周知的,并无隐瞒。”


这不是重点。


反正儒生信佛信道的多了,不差多个信教:“先生能不能与洋教联系?朕有些学问上的事需要与洋教谈。”


徐光启大喜,与明朝上层联系,这正是天主教梦寐以求的事情:“陛下欲见他们?臣可以保证,臣一定给您推荐一个博学之人。”


两人又谈了一会,王之心进来递给他一本书。


朱由检接过来翻了几页,有些吃惊,这书是关于力学的,掺杂数学物理密度等等概念,还有地球海平面概念介绍。


这个王徵,倒是工学的好人选。


设立农学,有以农为本的大旗,谁敢多说,朱由检能喷死他。


这其中捎带点工学的私货,似乎也未尝不可。


想了一下,这事还得着落在徐光启身上。


“如果先生愿意屈就,朕可以特地在农学给王徵设一科工学,嗯,水利也用的上这学问。”


“孙元化三人呢,陛下不准备用吗?”


“这三人,听先生的意思,都适合工学。


李天经是现任官员,朕不能将他调过来,其余二人可与王徵一起。


不过朕有意重修历书,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兴趣?”


徐光启眼睛立马亮了,太有兴趣了啊!


历书不是农学,这玩意修好会用上百年的,到时候提起历书就会提起他徐光启。


“臣愿为历书效力。”


“修肯定要修,不过怎么修,朕还没有想好,先生可以先召集人才,先做些准备工作,也顺便为农学做准备。”


老头乐了,这点小伎俩他一看就明白,这是把农学和修历法绑在一起了。


想修历?


拜托你先把农学接下来再说。


“臣遵命,农学一事,臣必定会尽心竭力。”


“好,农学和历书有先生主持,一点会大放异彩。”


历史上,崇祯就修了历法,现代农历就是在崇祯历的基础上编修的。


不过有点麻烦,历书这玩意不是随便修的,更不许民间私修。


朱由检拿不准由农学来修历法会不会引起反弹,他现在就怕这些无谓的烦心事。


历史上崇祯是因为司天监预测日食不准才修的,现在没这个因由,还得再找一个。


估计也不难,因为旧历法已经过时了,与农业节气啥的都对不上了。


“先生,臣听说现在历法已经不适用了,农民按照历法劳作往往会出错?”


“陛下说的没错,旧历已然过时,使用时往往错误百出,臣会上疏提醒此事。”


“先生虽已致仕,仍处处为朝廷考虑,令人敬佩。”


互相吹捧几句,徐光启到底没忍住,孙元化是他的得意门生,怎么也得给争取一下:“陛下,其实孙元化文有治世之能,武有统军之才,实勘大用。”


啧!


这个孙元化,委实不好用啊!朱由检很想说出来。


这人在后世很出名,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


登莱之变,他的表现实在太拙劣了!


而且,他不止一次被弹劾手脚不干净,这也不奇怪,明朝文官武将就没几个干净的。


就连眼前这老头,手脚也不干净。


只不过,没有新鲜血液的情况下,也只能瘸子里面拔将军了。


他很想告诉徐光启,朕不用孙元化,是在保护他啊!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