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新崇祯纪实> 106祖大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6祖大寿(1 / 2)

不应该发动闹饷的!


祖大寿后悔了。


是真的后悔!


没有多少人心甘情愿的去给后金当奴隶,祖大寿同样如此。


他的本意,其实是养寇自重,而绝不是投靠寇。


至少在目前,后金还只是寇而已。


没有人会认为后金有吞并大明的实力。


区区几十万人口的后金,与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就像成人与孩童。


虽然这个成人百病缠身,可也不是一个孩童可以打倒的。


就连后金自己也这么认为。


而且,后金如何对待降将,他们也看的很清楚。


猜忌压制之外,没有一个降将握有军权,每到战时总是将汉军打散分配给各贝勒充当苦力与炮灰。


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可惜,一场闹饷引发了随后一系列变动,也将辽西将门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与宣府不同。


宣府虽然闹饷,可本意却在账簿,之后主动迅速平息了事态,之后又主动上疏请罪。


辽西将门则几乎是从头到尾或明或暗的抗拒朝廷。


现在,大明的所有军镇都在看着辽西将门,关注着他们的离场方式。


从这一点来说,皇帝没有一丝退路。


而之所以会有这局面,起因就是闹饷。


————


历史上,由于袁嘟嘟瞎搞,辽西本地将门的力量对于大明来说是举足轻重的。


在满桂赵率教先后战死之后,辽西将门更是掌握了关外全部军力。


那时的大明,不敢对他有任何逼迫之举。


即使他在京师保卫战时逃回关外。


即使他投降后金之后潜回,背着后金内应的嫌疑。


即使他投降时杀了何可纲作为投名状。


大明依然只能坐视他盘踞在锦州而束手无策。


而现在由于王在晋的打压,祖大寿远远没有那么重要。


他现在仅仅是辽西本土将门的首领,经过王在晋削减后,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过纸面上三万。


实际上,就如曹文诏所说,也不过是数千家丁领着一两万农夫罢了。


而在宁远与关门,满桂麾下与赵率教留下的兵力,同样是纸面上三万。


锦州与宁远之间,是近万湖广等处客兵。


蓟镇还有数万兵力,皇帝还有三万禁军。


粮饷也一改以前的规矩,变成了三个月运送一次。


而宁远城几经修缮堪称坚城,可不是锦州这等残破的城池,绝非一两个月可以攻下的。


很明显,即使他投敌,王在晋也有把握守住宁远与关门。


因此,王在晋毫无顾忌的将辽西将门的兵力全部调到锦州,摆出一副巴不得他投敌的姿态。


很明显,只要时机合适,王在晋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出手解决关宁将门。


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清楚。


————


锦州城内,祖大寿再一次聚集诸人。


“宣府之事大家都知道了,有什么想法,都讲一讲。”


何可纲.祖大乐.吴襄.刘天禄.张存仁等都沉默不语。


自从知道这事,众人就都已暗自琢磨过。


很明显,皇帝给了众人一条路,一条虽然不太满意却勉强能接受的路。


难以取舍。


看看无人开口,刘天禄试探道:“这样做或许也不错,咱们都已身家丰厚,再冒险去做什么有些不值。”


吴襄也有些心动:“如果能借此保全身家,倒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大伙的身家可有半数在锦州,舍得放弃吗?”张存仁有些不舍。


吴襄默然,其实他也不舍。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