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新崇祯纪实> 61水师的影子.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1水师的影子.二(2 / 2)

“没有了,末将等卸下粮食后就带船回即墨,等着货物装船就南下。末将告退。”宋纪道。


“末将告退。”


——————


考虑一下,不能再让两个提督经手买卖:“曹化淳,你来安排人手负责货物买卖的事。


做好之后,照例向田妃报账。


以后宫外的账目之事都要给田妃一份。”


“臣遵旨”


曹化淳心里直嘀咕,这位爷待人虽然不算差,可这疑心病是真了不得!


办事领银子要找皇后,账目要交给田妃,他这个大太监除了收些小的们的孝敬,竟然就没有机会弄银子。


虽然暂时没胆子捞银子,到底有些不爽。


离得近也有坏处,被盯的太紧,还不如下面具体办事的了。


岂不知朱由检也在为太监苦恼,太多了,还没地方安置。


还有皇店,也是麻烦。


这个虽然名字叫皇店,其实是个收税的机构,兼做买卖。


偌大的京师百万城市人口,商品供应全靠外地输入,可经手太监每年只给宫里上交几万银子。


这如何能忍?


“曹化淳,宫里新教的账房太监可用了吗?”


“陛下,有一些灵透的已经可以用了。”


“将名单汇总下,朕有用。”


“臣遵旨。”


曹化淳又将合伙的产业文书交给他。


朱由检爷没兴趣看,随手收起。


现在是皇家出一半资金,十余个心腹出另一半,与民间一样合伙开煤窑与棉纺织作坊,总计投资了六七万两银子。


如果不够,后续还会追加。


如果有新的人被收为心腹,也会扩大分子将之拉进来。


后患很明显,管商,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管哪行哪业,沾上官字通常没好事。


不过,即使是饮鸩止渴,朱由检现在也顾不得了。万事也得等熬过去这几年再说,熬过去有的是时间梳理,熬不过去万事皆休。


西山煤矿一口气开掘了十口煤窑,几口煤层浅的已经开始产煤,具体盈利还得等些日子稳定了再计算。


棉纺织直隶南边六个府,外加山东东昌府与兖州府,每个府一个,现在刚开始安置纺机收购棉花。


等都投产了,看看销量情况再继续扩大。


曹化淳笑道:“估计今年江南的纺织作坊日子难熬了,咱们将这里将棉花收购个差不多,九月采摘新花之前,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货源了。”


“没派人去南方吗?听说南方织机比北方好。”


“派了,臣也不懂这个,就直接在苏州织造局调派工匠与纺织师傅了。”


魏忠贤没倒台,这个织造局自然也没撤,依然承担给皇家供应特制衣料的责任。


以后时机合适了,直接就发卖出去还能弄回点银子,撤了的话就不知道便宜谁了。


这两处,估计一口煤窑平均每年2-4000两利润应该是有的。


一个棉纺织作坊,年纺织几万匹棉布很简单,如果规模大些,十几万也不难,每匹按照1.5钱售价,蛮有赚头。


朱由检琢磨了下,好像也没什么本事再指点人家了,交代继续研究军服与帆布,继续调查房山银矿登莱金矿,挥手让他做事去。


军服是看见汤若望才想起来的,排队枪毙时代,对士气要求非常之高,鲜艳的军服也能多少增加一些士气。


何况,大明这衣服,看着大袖飘飘颇有古意,可尼玛的做事时实在不方便。


帆布这东西,棉线粗一些织出来就是,不过具体规制他可不知道,也不知道做帆合适不合适,还得实验。


银矿属于意外之喜,是驻在房山的禁军无意中发现的。


起初是发现进出山中的人络绎不绝,询问后得知山中有银矿,自元代就开始开采,本朝禁矿,就有人组织起来进山偷采。


朱由检也没当回事。


中国缺银,北方的银矿大都是些小矿苗,不值得下手。


登莱金矿则是好东西,这是朱由检的重点关注项目。


这个金矿,元代与清代,每年产金都在数千至万两之间,唯独明代,只有几百两。


魏忠贤也曾经试图重启金矿开采,不过在地方官员士绅的强大反对压力下,只坚持了一年就放弃了。


为什么反对?


貌似不用细说。


无论如何,这个金矿也要拿到手。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