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新崇祯纪实> 79不请自来的温体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9不请自来的温体仁(2 / 2)

王八——王应熊,四川巴县人。


篾片——吴宗达,一贯的没有主见,秉承温体仁意见行事。


至于说民谣?


你去大街上抓几个草民让他做这么一首试试?


要知道此时可没有网络让他查。


现在看到机会,立马又跳了出来。


“陕西之事,先生如何看?”朱由检再问。


“陕西寇盗之起,在于民之饥寒交迫,民之困于饥寒交迫,夫天灾外,亦由于贪官污吏之索求无度。”


“陕西寇盗,是天灾,亦是人祸,如果一地主官能善加抚恤赈济灾民,何至于此?


臣虽未去查看过,也敢断定人祸大于天灾。”


嗯,中规中矩。


其实这之间的原因,很多人都明白,可就是没人说出来,大伙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演戏给他看。


————


朱由检自知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目光敏锐的人,如果要动这几事,利弊一时之间也难以看清,还得仔细想想。


“先生还有什么提议吗?”这就是准备结束谈话了。


温体仁略一犹豫,片刻后就说道:“陛下可知应社否?”


“先生请讲。”


应社?


什么鬼?


他只知道大名鼎鼎的复社,还是因为复社首领张溥出了6万两银子替周延儒买首辅一事才去了解了一些。


说起张溥,绝对是个人才。


这厮别出心裁的用合资募股的方式筹资6万银子替周延儒买首辅宝座,事先还商定了周延儒上台后对各股东的回报,不去经商绝对屈才了。


这厮在崇祯元年成立复社后,一直活跃到崇祯十年死去。


这期间他为朝廷科考选人才费心操持,拉关系讲人情送银子,务必要让科考考选出合格的人才。


为了朝廷选拔大臣也操碎了心,不惜搭上自家的银子也要为朝廷分忧。


真可谓以布衣遥控朝政,风光无限!


“陛下,应社成立于天启四年,以苏州府杨彝.顾梦麟.张溥.张釆为首,张溥与张釆实际主持。”


“先生等等,这些年不是禁止私开书院讲学吗?”


明白了,应社就是复社的前身。


温体仁不以为然的一笑:“可他们没有讲学,而是以士子聚集交流学问的名义。


何况,苏州府地方主官又多有东林余孽。”


“先生继续。”明白了。


“应社成立之后,就以复兴儒学的名义广收门徒。


至如今,门下何止千百人,势力所及除江南外亦扩至江北.


每每聚会则抨击朝政议论大臣,每逢科举则在其中操纵舞弊。”


“陛下可知,张采为今科进士新任庶吉士,张溥则为国子监生,二人在京师也不安分,又组织了燕台十子盟。”


厉害,天子脚下明目张胆的拉帮结派!


朱由检虽然不在乎,可现在魏公公还没垮台呢,档禁也没取消,这就有点藐视朝廷政令了。


“陛下可知苏州‘开读之变’?”


朱由检摇头,只知道好像是太监收税被打死人了,开读之变什么鬼?


“先帝时,朝廷派人去苏州捉拿周顺昌进京。


苏州竟然聚集万人以上阻挠,并以武力袭杀缇骑。


之后又聚集500学子,公然阻挠朝廷政令,与朝廷作对。


这些事里,应社诸人大多参与。”


嗯,这个知道,名字不知道,说事就明白了。


也是牛逼了,武力对抗朝廷!


至于说民众自愿聚集?


估计这时候的人还没有后世民众的觉悟,不多说。


“先生的意思是?”


“禁结社。”温体仁言简意赅。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