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唐残> 第三章 活着(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活着(下)(1 / 2)

周淮安被大片重物坍塌的意外响动所重新惊醒过来的;


在外间透入阴郁昏黄的天色之下,他看了看手表正是黄昏的五六点之间,自己大概已经睡了两三个小时了,身体依旧有所酸胀依稀而肚子还是饿的,但是原本肢体运动起来的晦涩和沉重感,已经在着短暂的休息当中缓解了许多了,腿脚上的静脉曲张和浮肿也基本消失了。


而原本停留在远处的嘈杂嘶闹声,也变成近处的零碎呼喊,显然他设在街头和巷口边上的小陷阱,或者说是预警机关被接二连三的触发了。


这些小机关本身就是街头随处可见的材料,所临时制作完成的一次性简陋成品,本身就和街上随处可见的瓦砾残垣和废弃物并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杀伤力和妨碍效应;惟一的作用就是被人触动之后,在崩塌过程中会发出比较刺耳的异样响声和动静,来提醒正藏身在附近的周淮安。


而这种辅助技能或者说是手艺,则是他在非洲医疗队时,和其他中国援建单位、资源开发公司的护卫队里,那些退伍jūn_rén 们所互利**流得来的野外生存技巧和经验之一;毕竟在非洲这片神奇而足够蛮荒的土地上,实在有太多的意外和可能性了。


因此,有段时间他在医疗队里,就是扮演着那种什么都会一点,许多地方都可以暂时凑合一下的万金油角色。


而他学会这些小陷阱也不在于具体杀伤效果,而是在及时提供对层出不穷的野生动物,或是四处流窜的武装人员,相应的外围提前预警和行动力上的阻碍和迟滞。


只可惜这一次准备的时间太短而材料有限,他也只来得及用砖石木片堆搭出一些详单简陋的声响机关而已。


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快收拾好外间多余的痕迹,重新布设了几个小机关,而带着着身边的武器,沿着堆架好的物件三下五除二的爬上屋架话,只是听起来不甚明了。


“喃个沟贼在歪。。”


“噗你阿姆嗝。。。”


半响之后,当那个穿着破烂皮套子最为强壮的身影,也肋下斜插着最后两只箭羽,而被他抡起一刀劈飞兵器又顺势砍断了持剑的手腕,进而而错身捅进肚子里横拖搅动着掀翻在地,扭挺踢蹬滚拖触动大团血迹,凄厉咒骂着失神断气了之后。


周淮安的视野当中,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畏畏缩缩的从院子里偷爬出来,却被这一幕惊骇欲绝不自由自主的连连倒退跌坐在墙角,却又转身贴墙没命奔跑而去的幸存者了。


然后,在噤声屏息瞄准下轻轻乒的一声闷响当中,羽箭跑出二三十步远的对方后背,随着飙出一股细细的血箭而扑倒在地;随即,周淮安在残余肾上腺素的驱使下进步前去,用沾着血迹的长刀在尸体上补戳了几下,才算真正放下心来。


这样,除掉原本已经追远而去了的小部分人以外,这里总共被他放到和留下了七个人,缴获的则是一把布绑的猎弓和四只箭,一长一短两把不少豁口的刀,一只钉头棍,一把鱼叉,一把锈迹斑斑的短柄斧和破烂的木盾。


随后尸体都被周淮安就近拖进院子里,而在大滩血迹上洒上掩盖的尘土之后,周淮安才感觉到肾上腺素迸发效应过去之后,所带来的虚弱和全身酸痛淤塞的疲劳感,坐下来很是喘了一阵子才慢慢回过些许气力来。。


第一次亲手杀人并且是连杀数人的感觉,也并不是那么具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的,也许是因为对方是在太弱了,当面对拼之下轻易就被打飞了手中武器;或者说他在见了那些沿岸屠杀的场景和后来的满街血腥之后,已经变得有些麻木不仁起来了。


要知道,他随医疗队在非洲时,不但亲手射杀过那些野牛、鬣狗、鳄鱼之类凶猛的野兽,也持枪威慑和去住过那些心怀不轨的可疑人士。


反而是疲惫过后的饥饿感更加的强烈了;但是他还是想了想随手捡起一块最厚的碎瓦用力捏了下,只听叭的一声脆成了数片,这可是有寸厚的硬陶檐角啊;看来不是那些人太贫弱了,却是自己穿越之后的气力和反应,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了。


“恩嫩。。?”


“异士?。。”


一个口音很重的腔调在他身边响起,再次将他从急剧运转的思维和回忆当中给惊醒过来。


却是之前一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逃亡者,居然又从附近不知哪个藏身地方转了回来,正在将那个衣服被撕开满身是血昏死在地上的女人,给努力唤醒搀扶着从地上慢慢的爬起来;然后小心翼翼拉着这浑浑噩噩形如行尸走肉般的女人,对正在逐一拔出箭头而整理缴获周淮安,恭恭敬敬得跪在地上摆出一个卑微至极的讨好表情。


而周淮安却是有些错愕和诧异,自己居然顺手救了个被追杀的蕃人?,看对方的形貌虽然是长衫右衽璞头结髻的古代打扮,但是站在近处看起来来,在泛卷的褐发和浅灰眼珠子上。明显更像是外域舶来的血统。


只是一身把汗水浸透后被布衣绷得紧紧的肚腩和油光发亮的赘肉,显然在这个时代的家境和生活条件都还不错,这样对方身上应该可以得到足够的讯息把,周淮安不禁如此想到。


只是因为口音实在太重的缘故,至少对方声音急促的说了好几句,周淮安也没有能够听懂,最后还是好连说带比划的才完成了初步的沟通,明白了对方的大概意思。


然后,又随着相互之间对话和比划的越多,就像是打开了某个契机和开关一样的,他于对方口音和语言上的理解和掌握,就像是水到渠成一般的变得逐步通明起来。


“小人山诺,敢问壮士安好。。”


“多谢壮士义助。。”


“大恩大德,莫敢相忘。。”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