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秦吏> 第620章 黄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0章 黄石(1 / 2)

项籍南下江东之际,在东海郡下邳县,一间隐在山林中的小庐里,项氏的当家人项缠,正百无聊赖地在院中踱步。


作为项燕幼子,项缠从小就不必承担责任,家中有父亲、伯兄担着,他只需要跟着仲兄项梁任侠好义,但不同于项梁的有勇有谋,项缠没什么本事,只是个过,君子不可以不学。人若要保持头脑清晰锐利,就得多读书,就好像你们楚人的铁剑,需要在磨刀石上磨砺一样一般……”


项缠要反驳,却张口结舌,论言谈,他没法和张良比。


张良却不饶他:“你我皆是孑然一身的逃犯,想再多,也无济于事,更无法改变时局,何不像我一样,寻本书看?”


“读书能将秦始皇读死?”


项缠嘟囔着看向张良手里的书:“你一天到晚都盯着它,还不时发笑,读的却是何书如此有趣?”


说着便走过去,拿起来一看究竟。


张良却将书一合,放回袖中:“我答应过此书主人,只能一人观看,背得之后,还要将书烧了,哪怕是子孙,也不能传阅!”


“还有这等讲究!”


项缠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追问之下,张良才说出了一个后世之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那是一年前,我初来下邳,闲步于沂水圯[yi]桥头的似乎,遇见一个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我经过他身边时,居然故意将草履登到桥下,还对我大喊‘孺子,下取履!’”


……


“你不仅为那褐衣老翁捡了破履,还膝跪于前,服侍他穿上?”


片刻后,项缠被逗得哈哈大笑。


他所认识的张良,素来傲气,仗剑而行,为国复仇的大丈夫,却在一个老朽勒令下,忍气吞声做这种事,这还是张良么?


张良却只是淡淡一笑:“大丈夫者,其志向可挟太山以超北海,亦能伸手为长者折枝。”


他继续说起接下来发生的事,这下项缠笑不出来了,表情越来越惊奇,当听到那老翁接连几次,与张良约着后五日鸡鸣相见,却屡屡早到时,出言道:


“非常人有非常之行,这老翁,恐怕是位隐士啊!”


“没错,的确是位大隐!”


张良笑意盎然,继续道:“接连迟到两次,我也恼了,第三次,便半夜就到桥上等候,有顷,老翁便至,见我已等候,笑着说‘当如是’,于是,便送了我一卷书,说,读此则可为王者师矣……”


张良拍了拍已经快被他翻坏的书:“就是这本喽。”


项缠心里痒痒,更加想知道,那老翁大费周章送给张良的,究竟是什么书,读完之后便能“为王者师”,这不是吹牛么。


张良拗不过他,最后还是报出了书名:“《太公金匮》!”


“这是什么书?”


项缠表示没听说过,张良少不得给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科普道:


“八百年前,周西伯昌从羑里脱困,回到西岐后,便与吕尚合议如何倾覆商朝,吕尚便献上阴谋修德,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也。”


“这些太公所著的兵法、阴谋、言谈,合称《太公》,又分为三卷,分别是兵、谋、言。《兵》便是太公兵法,又称之为《六韬》,本是田齐兵书,五国伐齐后流入各国,项氏应当也有。”


“好像有。”


项缠记得,父亲好像让他们兄弟三人学过,但他那时候年少贪玩,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倒是仲兄项梁学得最为认真,被迁去关中前,还将这《太公兵法》教给项籍,说这就是项籍想要的“万人敌”,只是项籍也没学通透,就觉得自己已领会,就扔一边了。


张良接着说道:“《阴》,便是《太公阴符》,主言阴谋之事,据说为鬼谷子所得。苏秦曾游说诸侯,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后来他得到了太公阴符,如获至宝,头悬梁椎刺股,苦读之后,遂为纵横大家,合纵诸侯,佩五国之印,齐因之衰,燕因之而兴……”


只可惜,那是纵横家最后的光辉了。


张良叹了口气,才说起了手里的这本《言》。


“所谓《言》,便是,《太公金匮》,此书乃太公言谈,合阴谋,通兵法,却非兵家、纵横,反而偏重于道家的治国之道,也只有读了金匮,才能将阴符和兵法融会贯通……”


“原来如此。”


项缠点了点头,难怪张良如此推崇此书,更觉得那老翁不是一般人。


“他就没说自己叫何名?又为何会有此书?”


张良摇了摇头:”那长者只说,十三年后,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良不得复见……”


言罢,张良露出了笑:“所以,我称之为黄石公!”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