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冲希望的最佳局面是,朝中臣子最好不成派系。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退而求其次,就算有派系,也得是实力相当,斗而不破。自己最好能居中调停,当个和事佬。这样他们便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也是那个可以一锤定音的人。之前引入严正肃和方敦孺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变法,给予严正肃和方敦孺重权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变法所需,但其实郭冲也是想分一分吕中天和杨俊的权。朝中能三足鼎立,相互挟制,自己便省心的多了。没有人比郭氏子孙更知道臣子坐大的危害,因为当年大周立国的皇帝郭威,便是以臣子坐大夺后汉之国而立大周。郭氏子孙自己当了逆臣,自然要严防此事发生。
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死,严格来说并非郭冲所愿。只是方敦孺和严正肃那番‘三不足’的言论着实惹恼了郭冲,那动摇了他身为天子的威严和统治的合理性,他必须加以惩戒。但他绝对没有想着要杀了两人。所以他才会让林觉去劝说,给自己台阶,也给严方两人台阶下。在严方两人依旧不肯服软的情形下,他还是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卫太后的请求,决定利用新年大赦的名义赦免两人。让两人赋闲个一两年,压一压他们的傲气,之后再重新启用便是。但没想到严方两人却眼里揉不得沙子,自杀身亡了。他们的死着实让郭冲有些措手不及。
郭冲从他们死后便知道自己必须要扶持一股新的力量来平衡朝中失衡的局面。环顾满朝文武,林觉是最适合的那一个。林觉显然是天然的吕中天和杨俊的对手,因为他的老师便是吕中天和杨俊攻击的对象,而他自己也似乎跟吕中天和杨俊没什么交情。更重要的是,此人着实有些本事,年纪轻轻便已经做了好几件令朝野震惊的大事。
最后,了,他年纪轻资历浅,计相此职责任重大,担负不起。是不是和朝中众大人商议以后再做决定要妥当些?”郭旭不能不开口说话了。今日虽然他能来这里见到郭冲,陪同赏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梅妃的竭力恳求之故。
下雪时,郭冲兴致起来,想带着皇后妃嫔们一起赏雪,也享受一下民间的天伦之乐。但郭冲并不想让郭旭进宫来陪同,梅妃百般劝说,说她很久没和儿子团聚了,很想念郭旭。倘若郭旭不来,自己也没太大的兴致了,还不如回宫枯坐。郭冲念及多年夫妻之情,便也答应了他。再说新年来郭冲故意冷落郭旭许久,便是希望郭旭能反省坦白,毕竟这是他最喜爱的儿子,心中还是有一丝垂怜的。特别是和郭冕相处的时候,每每郭冕说出一些不当之言,做出一些不当之行的时候,郭冲心中都会想起郭旭,拿郭旭和郭冕进行比较,觉得郭旭起码在行为举止上要比郭冕要强很多很多。只是自己无法对他有可能做过的意图借刀杀人的行为难以释怀罢了。
郭旭最终被允许陪驾赏雪,他自己也知道此事的不易。所以今日上午小心翼翼,没有多说半句话。但现在,他真的忍不住了。父皇居然要让林觉当三司使,简直让人难以接受。三司使,起码在名义上和枢密使宰相在同一级别上,那是朝着一等一的重臣,父皇怎么能让林觉坐上这个位置呢?他必须出来劝阻。
郭冲皱眉看了郭旭一眼,冷声道:“什么话?何为年轻资历不够?我朝状元郎难道不够资历当三司使?青教之乱是谁平定的?是你郭旭么?朕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你倒是比林觉大了九岁,然则你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了?我朝年轻一辈之中,林觉乃是个中翘楚。能者上,庸者下,此乃至理。甘罗十二为相,然则那又如何?朕意已决,还轮不到你来多嘴。”
郭旭张口结舌,灰头土脸。这一句话又将青教之乱的事情扯上了,皇上怕是又想起让他生气的事情了,早知如此,自己还不如闭嘴的好。
梅妃皱眉低声道:“皇上何必这般训斥旭儿,旭儿好歹也是王爷,怎可拿臣子跟他比较?皇上的儿子难道比不上臣子么?皇上话也说的轻些。”
郭冲喝道:“妇道人家,知道些什么?倘非当着臣子的面,否则朕的话更重。你们吕家人天天围着郭旭转,一个好好的皇子,被教唆的尽做些跟身份地位不称之事,你这当娘的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