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荷尔蒙陷阱> 45.4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45(1 / 2)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1,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2,使民不为盗3;不见可欲4,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5,实其腹,弱其志6,qiáng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7、弗为而已8,则无不治矣9。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qiáng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1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2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3盗:窃取财物。


4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5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6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7敢:进取。


8弗为:同“无为”。


9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引语]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征战、兼并,大国称霸,小国自保,统治者们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纷纷招揽贤才,用以治国安邦。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崇尚贤才,许多学派和学者都提出“尚贤”的主张,这原本是为国家之本着想。然而,在尚贤的旗号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竞相争权夺位。抢占钱财,给民间也带来恶劣影响。一时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于动荡、大变动的形势。针对社会上被人们所推崇的“尚贤”这一主张,老子在第三章里提出不尚贤的观点,同时也批评了由“尚贤”而引起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jīng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这也有他进步的一面。


第四章


[原文]


道冲1,而用之有弗盈也2。渊呵3!似万物之宗4。锉其兑5,解其纷6,和其光7,同其尘8。湛呵9!似或存10。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11。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tiáo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1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2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3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4宗:祖宗,祖先。


5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6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7和其光:tiáo和隐蔽它的光芒。


8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9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10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