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马恩的日常> 第二百零四章 炼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四章 炼气(2 / 2)

一为什么是从立夏开始呢 ?明明按照常理来说,- 年之计在于春。从开始的意义而言,春分更加重要。


马恩十分清楚,这些古怪离奇之事物根本不遵循所谓的常理,但从立夏开始,总要有一 个理由吧。 难道就只是因为,自己接触肆号房怪谈的时节更贴近立夏?可是,《七转洞玄秘录》和结缘神明明是不同的东西, 比起“它们之间拥有的联系高于其它原因”这个理由,马恩更相信,是《七转洞玄秘录》本身,有从“立夏”开始的理由。这是“仙人”的修行秘籍,如果这个幻觉有一定的真实性 ,那么,从立夏开始必然是“仙人”的意思。


一不, 不对。将《七转洞玄秘录》和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不过是从那二十四个符文的数量本身,-时心血来潮所产生的联想。


i 二十四个符文,仅从这个数字而言,其实可以联系到所有和“二+四”有关的物事。这些物事同样数不胜数。也就是说, -时心血来潮的联想之所以被认为是“正确”的,仅仅是因为自己从中得到了奇异的力量。


-如果不是我,而是其他人拿到了《七转洞玄秘录》.那些人得到的,又是否还会是这二+四个符号?又会否同样会联想到二十四节气这么一想,马恩顿时感觉到自己其实忽略了许多情况。自己根本就没有真正解读过《七转洞玄秘录》本身的内容, 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记得其中的内容。至今为止, 对这本书的思考和研究,全是基于一 时的心血来潮, 是种无法实证的灵感,严格来说,是十分自我又偏见的,可偏偏在思考中,-直都下意识忽略了这一点。


-难道说,每个人读这本书, 都会有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收获吗?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 重点不在这里。


马恩咬了咬嘴唇,在这个思路上停下来,他有一种感觉,去追究这种种不同,是没有意义的。毕竟,至今为止,他利用二十四节气解读这书,所获得奇妙效果, 都是真实不虚的。这本身就意味着.自己哪怕错了.也是借有错着。


在祖国,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编造的幻想故事和神奇力量可谓是数不胜数。二十四节气本身就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背景,也有极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其重要性早已经不需要多加评述。这个回环状的节气规律.可以延申到太极和八卦中,并能够进步深入到更早更神秘的古代哲学中二十四节气,其意义早已经超出农事范围了。它的意义广泛,而用法也十分灵活,如何去解读,去想象,更多是基于个人的理解。


基于个人理解 ?


-如果坚持用二 十四节气去解读,那么 ,从立夏开始,并不是通用的,而同样只是基于个人因素?


只是我自己,才必须从立夏开始吗?


马恩突然有了一些看似理所


当然 ,却在之前怎么都没有想到的灵感。他捉住这个灵感,将二十四节气阴阳图中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圈起来。十二个月份,这三个就是四分之一 ,三月为一季,忽略常识中的季节分割,这六个节气正好可以视为一个分割。


一这六个节气的联系从个人角度来说 ,其实要比常识认知中的更加紧密。


一没错, -定就是这样。马恩将已经知的扭曲的节气意义,没有分段地写在同一张纸上


“四月立,夏为节,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成以为目。小满为中物,生.小得并满.故以,小满为名也。芒种,节令草虫,感阴气生,独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礼地以夏至谓神在昆仑者也.阴气以渐而微上,阴微上则阳微下


“道心种魔,阴生后感阳而发,见形则形藏,谓之神在昆仑,阴气渐而微上,而阳微下?”马恩反复阅读自己写下来的东西,他已经意识了,这一次书写出来的字句,又比上-次偏差了许多,而意义则更加扭曲了。而今将自己所想到的东西用嘴巴说出来,则更加缩略.其意义全然不同于节气,结合大脑袋所言,更是种奇妙的熟悉感。这不正是小说中炼气之初,产生气感的描述吗?


一真是太可笑了。


虽然觉得荒谬,可马恩仍旧将小暑和大暑的描述写了下来,接在这段描述之后:


“小暑,六月节.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初为小,中为大,今则犹小也,温风至。至,极也,至此而极矣。大暑,十五斗指,大者热, 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果然,一 如过去那般,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偏差,意义再次被扭曲了。可是.这部分的意义仍旧可以和之前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个似乎更加绵延高远的意境。


“炼气?”


支持.\^本*本*神*站*\^.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