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算了么?”杨凌一身戎装,坐于椅上蹙眉问道。
李东阳笑皆非地道:“皇上心太软,不允对两位姑娘用刑,一直也未套出口供,看押也不甚严,竟让她们寻了机会自尽。锦衣卫、内务府查过有关她们来历的所有资料。
这两人身份无可挑剔,她们是南昌一带最大的杂耍团红牌,自小便生活在那里,在杂耍团至少已呆了七年,南昌附近没有不知道她们的。宁王妃寿诞时入府贺寿,为宁王所喜,恰巧宁王正张罗着向皇上进礼,知道皇上做太子时就喜欢杂耍,便将这杂耍班子呈送进京。”
宁王派人进京张罗恢复三卫时,杨廷和也收了宁王的厚礼,而且尽管现在证明解语羞花是弥勒教的人,但是弥勒教无孔不入,连边关的将领都做得上,混迹杂耍班子,利用宁王做跳板,混到皇上身边也不是不可能。
杨廷和心中最支撑他这种看法的证据就是:弥勒教是反大明、反朱家王朝的,就算宁王想反,也不可能和弥勒教合作。
所以杨廷和接口道:“看来弥勒教就是从她们进京时起,才觉得这是个可利用的机会,从而策划让她们色诱我皇、惑乱朝纲,种种事端,宁王有失察之罪,但是据此难以制裁藩王”。
焦芳见杨凌面有不愉之色,解劝道:“大人,本官和两位大学士商议,都是这个意思,藩王轻易动不得!天下各地名城大邑皆有藩王驻扎,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搅起一场轩然大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局,何况弥勒教善于钻营,又是大明宿疾,种种迹象看来,宁王也是蒙在鼓里的受害者”。
杨凌听他委婉解释,心中已明晰了三大学士的忌讳,自古削藩就没有一次不闹得轰轰烈烈的,汉时七王之乱是这样,建文帝削藩更把自已的命给削没了,事关全国动荡,如果仅凭张榜公布说两个女谍对上了几句弥勒教暗语,无人证、无物证,两个女人又死了,毫无凭据地就下旨罢免藩王,恐怕所有的藩王都要如临大敌以为朝廷故意制造陷阱削藩了。
朝廷大事毕竟比不得江湖汉子一语不合就快意恩仇地厮杀起来。想到这里,杨凌冷静了下来,自已的城腹比起这班朝中老臣倒底差了些,没有他们沉得住气,杨凌问道:“那么此事如何解决?”
李东阳道:“方才我三人面见皇上,已禀明我们的意思,皇上已允了,着下旨责斥宁王,估计不久他的请罪奏折也该上来了,然后再请皇上下旨慰免以安其心,今后令厂卫严密注视江西动静便是。
还有,内廷刘公向皇上进言,欲恢复宁王三卫,皇上未允恢复三卫,但是下旨南昌左卫划为宁王藩卫,自出了这事后,已飞马派人去追回圣旨”。
杨凌点了点头,说道:“三位大学士深思熟虑,实非本官所能及”。
李东阳笑道:“还多亏了大人机警,那弥勒教女匪不知打的什么主意,她们在皇上身边这么久,如果意欲刺王杀驾我等听说时,实是骇出一身冷汗。”
他起身道:“本官听说山东青州猎户代朝廷捕捉猛兽,死亡多人,朝廷未恤分文,以至激起民变,有三百多山中猎户聚众闹事,已被卫所镇肃下去,但本官对此还是放心不下,这就要去户部、刑部,与两位尚书商议,准备着有司官员赴青州察问一番,以便尽快平息民愤。杨大人,告辞了”。
焦芳在人前不便显得和他过于亲密,也拱拱手告辞离去。杨廷和起身欲走,想了一想还是蹙眉说道:“大人,本官有一言相劝,大人请勿见怪,皇上毕竟是天下共主,关心武备并没有错,可是自封大将军,整曰在京郊演武,炮声隆隆,声震京邑,这就不妥了。
幸好皇上这‘大将军’不出京师半步,只在京郊演武,聊可算是皇上戏言,我等还可安抚得住朝中百官,大人唉!大人是皇上身边近臣,还当规劝一番才是”。
杨凌与他们看法截然不同,不过杨廷和这话说的委婉,也确是出自一片赤诚,他干脆效仿正德,百官进言,左耳听右耳冒便是,也不和他当场争辩,只含笑应了声是。
杨廷和看他一言,微微摇头,拱手一叹,脚步沉重地离去了。
这几曰正德十分迷恋战火硝烟的沙场征战,在四大总兵技巧的点化下,正德原来近乎儿戏的指挥技巧精进神速。
他发现原来指挥作战并非只是率军冲锋那般简单,其中大有学问,回来后批完奏折便翻阅兵书,又召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老将前来讲解,其如饥似渴、孜孜好学的态度,如果是做太子听八股时出现过一次,恐怕也会让李东阳这个太子太傅老怀大慰了。
将三位大学士一一送出门去,杨凌离开客室,转向正德住处,问道:“臣杨凌参见皇上,不知皇上可曾批完了奏折?”
杨凌对正德皇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每曰的奏折绝不可积压,必须处理完奏折才可去郊外演武,正德也知杨凌这是为他好,想想重要奏折并非很多,而且大多内阁已拟出意见,并不耽搁功夫,便也慨然应允了。
正德正一手提朱宇,随着两扇宫门慢慢开启,展现在眼前。
正德一提马缰,轻促道:“驾!”健马轻快地跃过门坎儿,一马双骑进了宫门。唐一仙慌了,忙道:“这是做什么?快让我下去,这样不好”。
正德不理,白马沿着百官上朝的御路前行,过金水桥、太和门,在巨大而平坦的皇宫御殿前信马游缰,所有的侍卫、经过的太监、宫女纷纷就地跪倒尘埃。
正德怡然自得地举鞭指道:“仙儿,你看,东厢那些楼阁,是内阁诰敕房、稽查上谕处,西厢那些是起居注公署、内阁公署还有膳房。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保和殿,共称外朝三大殿。东西两厢是体仁阁、弘义阁,以及银、皮、缎、衣、瓷、茶等司库”。
他喟然一叹道:“仙儿,这就是把我困了十六年的地方”。
唐一仙偎在他的怀中,痴痴四望,悠然叹道:“富丽堂皇可是我不喜欢这个地方,小黄,我不想住在这个地方,我是不是太放肆了?”
正德欣喜地望她一眼,大笑道:“怎么会?哈哈哈,我也不喜欢住在这个地方,来!我们走,天下间,唯有皇帝没有大登科的机会,这小登科还能不隆而重之?
我要用八抬大轿娶你过门,在京里,豹房就是你和我的家。再过两年,我要在大同建一幢房子,把你的养父母也接去,时不时我们就去那里住,这座皇宫”。
正德举手一指四下肃跪的人群,说道:“天下人都当这里是个宝贝地方,唯有你我,当它一文不值!这座皇宫留给他们去住,宫外,才是你我的家!等我们有了孩子,如果他不喜欢,我也绝不委屈他关进这个鬼地方来。”
唐一仙顿时晕红满脸,忍不住羞啐了一口道:“谁要和你生,啐!好厚脸皮,想是耳朵又不知道疼了”。
正德哈哈大笑,双腿一挟马腹,“啪”地一鞭,健马拨头,沿着御道直向宫门驶去。
宫门外,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
************************************张文冕擦了把汗,拱手道:“刘公”。
刘瑾从轿中探出身来,“嗯”了一声,慢条斯理地道:“这么急,找咱家出宫有什么要事?”
张文冕欲言又止,哈着腰随在大摇大摆的刘瑾后边进了大厅,这才急忙道:“学生奉刘公之命,整理司礼监王岳他们留下的那些杂陈物件,发现一样极有用的东西,相信这一来要调杨凌出京,便不难了”。
刘瑾刚刚落坐,闻言双眼一亮,霍地站了起来,急问道:“什么东西?”
张文冕神秘地一笑,从袖中摸出一样东西,双手奉手道:“刘公请看”。
刘瑾匆匆打开,仔细看了一遍,他文化不高,好在写这东西的人想必腹中墨水也不多,所以写的直白明了,刘瑾看完,双眉一皱道:“蜀王?会是真的?”
张文冕嘿嘿一笑,道:“管他是真是假,就算是捕风捉影,呈上去也是刘公的一片忠心,只要刘公说的稍稍圆滑一些,事涉藩王,就是皇上也不敢派出信不过的臣僚去办理,除了他御前第一红人杨凌,还能有第二个人选么?”
刘瑾一听,仰天大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