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再见!祝你和3团取得更大胜利!”
放下电话,彭焘的内心惊惶起来。首先,他从军长的话中觉察到了,胡琏对黎明发生的一号岭上的一切都清楚,军长甚至能猜出他打的只是苏军一个排的警戒哨,这不啻是对因黎明的胜利一直处在陶醉状态中的他兜头浇了一桶冷水。既然军长这样看待他在一号岭的胜利,这次胜利在军长心目中的真实分量可想而知,而他的兴奋和沾沾自喜也就显得可笑了。
“你在这个人面前还嫩着呢,你做什么事情想瞒过他那双眼睛是不可能的,”他对自己说。
其次,军长的电话还完全改变了他对已完成的一号岭进攻战斗的看法:军长来电话前他以为由于一号岭进攻战斗胜利结束,3团的战斗任务已经完成,军长的一席话却把这场让他飘飘然了一早上的战斗变成了另一场可能或者肯定要发生的一号岭防御战的序幕。军长话中的警告意味是明白无误的:你打下一号岭并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还必须守住它,不能丢弃任何一座山头或一条山腿!燕京眼下已知道3团收复了一号岭、一旦你再丢掉它——哪怕只是局部——也会被追究失利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任何一个jūn_rén 都承担不起的!
彭焘没有回到餐桌上去。军长的电话带给他一种与一早上的欢乐情绪截然相反的沉重阴郁的意识,他的食欲完全消失了。战争正朝一个他过去没有深思熟虑过的方向转折,某些他还没来得、及思考的东西再次让他的精神像昨天深夜那样高度绷紧起来。战前他思考得最多、计划得最周密的是如何拿下一号岭,而不是打一场一号岭防御战。任何一本战术教程都有这样的陈述:进攻战斗后的防御战是每一场进攻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彭焘暗自承认自己忽略了这一点是受了以前战争的影响。那时战争给予他的经验是:苏军总是将主力放到一线阵地顽强抵抗,一线阵地一旦被突破,他们就再也组织不起有威胁的反扑,华军则可借势长驱直人。今天的情况却与那次战争大不相同。他在一号岭上打掉的只是苏军的一个排,朱永德在001号高地方向遇到的也只是苏军的一个加强连。几个月前华军就在这一带大兵压境,苏军不可能只使用如此单薄的兵力组织基比夫山地区的防御。军长的估计可能不是杞人忧天。苏军这次应当有用于反扑的兵力(虽然他还不知道它们位于何处),一俟他们开始向一号岭反扑,3团在一号岭一线长达6公里的防线就有可能被突破,他不能保证令天自己的部队一定不会丢掉一座山头或一条山腿!
还有一个防御时间问题。战前他对此事想得轻松:进攻战斗一结束,部队在岭上展开,构筑一下阵地,做出一个转入防御态势的样子,苏军也不再反扑——那是难得发生的——照常规就该有二线部队上来接替,正式组织下一阶段的防御作战。但今天假若真有苏军自希连山方向对一号岭实施反扑,或者仅仅由于4团迟迟拿不下001号高地——这是可能的,到目前为止4团的部队也没有全部到达攻击出发位置——他们在短时间内被接替的可能姓都不大。彭焘想军长昨天清晨曾把他们团和4团完成战斗任务的最后时间定在今天午夜24时,从这一点考虑;即使军长打算派部队接替他,也只会是在那个时间之后,最大的可能是明天拂晓。彭焘由此又明确了一件事:哪怕出于最乐观的估计,3团也必须在一号岭上坚守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
至此他的头脑基本上还是镇静的和清醒的,对问题的思考和处置也是敏捷的和正确的,彭焘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他片刻也没有耽误,就把电话打到各营,先了解了他们在一号岭上展开的情况——一营2营已展开完毕,3营还在继续展开——然后简捷有力地向张涌泉和2营3营营长传达了军长防敌反扑和“不得丢弃一寸土地”的指示,命令他们立即一层层向下贯彻,同时全团即刻转入防御作战;此后他又专门强调,各营指挥官务必现在就将本营守卫的每座高地、每条山腿、每块山体突出部的情况完全搞清楚,把防御任务具体落实到连、排、班和战斗小组。彭焘要各单位逐级向自己的上级立下军令状:人在阵地在,谁的地方出了问题,谁就要承担责任!
做完这一切还不到八点。彭焘松了一口气,想到自己对军长电话的反应是否有些过分。他的好心绪完全被破坏了,他非常不愿意相信军长的预见会成为现实。然而刚刚离开“大厅”,回到卧室,面对洞壁那幅:从拂晓他们登上631高地到现在,一直用望远镜朝这三个小高地搜索,没有发现苏军的一兵一卒。
彭焘手拿电话听筒,走到一幅摊开在桌上的地图前。现在他心中又多了一个危机点:秃鹫岭!他看清楚了:不仅希连山方向的苏军从南面对一号岭构成了威胁,秃鹫岭方向的苏军也从东面和东南对它构成了威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