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元帅缓缓道:“如此看来,灵璧倒的确不能再回京城。”
冯古道试探道:“元帅的意思是?”
“不如,”老元帅顿了顿,转头看着薛灵璧,淡然道,“就在南宁府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吧。”
……
落地生根四个字已经没人理会了。
所有人脑海都不断地重复着‘娶妻生子’这四个字。
冯古道面色不变,眼皮低垂,默然地看着自己的手,就好像那不是一双手,而是名家的绝世字画一般。
薛灵璧双眉微微皱起。
他相信以他爹的精明,绝对不会看不出他与冯古道之间流动的暗潮。而且宗无言既然是他的耳目,那么京城传闻也逃不过他的耳朵去。
那么这句‘娶妻生子’是在表明他的立场?
薛灵璧有些吃不准。
王府的清晨议事就这样在诡异的气氛中结束。
回到密云庄,老元帅就说自己年老,不宜久站,独自回房。
留下冯古道和薛灵璧面面相觑。
冯古道率先打破沉寂,微笑道:“恭喜侯爷后继有人。”
薛灵璧盯着他道:“你觉得现在适合后院起火?”
“后院?”冯古道挑挑眉,似乎对这个词相当的不以为然。
“以我对我爹的了解,他应当不是这么……迂腐的人。”
“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天经地义,何来迂腐?”冯古道一口气说完。
薛灵璧的脸色渐渐冷下来。“你当真如此想?”
“当真。”冯古道点头,“天下父母心,老元帅做如此想,不能算迂腐。”
薛灵璧道:“哦?那你很高兴本侯娶妻生子了?”
他说话时的表情是很镇定的。但是这种表面镇定,内心汹涌的样子冯古道并非头一次看到。所以他经验十足地挽回道:“并不。”
薛灵璧面色微缓,“为何?”
“红包很贵的。”冯古道说完,嘴角一扬终于忍不住笑出来。
薛灵璧伸出手,想捏他的脸,但最终却在他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
“……”冯古道疑惑地摸着鼻子。
“我看你终日摸鼻子,所以忍不祝”薛灵璧解释得一本正经。
冯古道皱了皱鼻子,“你真的不回京城?”
这个问题薛灵璧已经有初步的答案,“暂时不回。”
“暂时?”
“应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回。”
近日里,皇宫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
皇帝接连几天都黑着脸。
转呈驿报的太监一个个都心惊胆战的,每次皇帝看完驿报,脸都会比原来更黑几分。
“宣史太师。”皇帝最终没有忍祝
自从史耀光死后,皇帝和史太师的关系就不如以往那样热络。虽然史贵妃荣宠照常,但谁都看得出,史太师进御书房的次数明显少了。
所以对于皇帝这次召见,史太师心里也很嘀咕,甚至有些忐忑。按理说,最近朝中没什么大事,他做人又很低调,皇上扯不出什么事情来找他的。
他边想边走,自然来得飞快。
他觐见时,皇帝背对着门站着,眼睛紧紧地盯着龙椅后那扇腾云吐雾九天潜藏屏风。屏风上的雕刻栩栩如生,是从前番邦进贡给先帝的贡品。先帝喜爱异常,就一直放在这里。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史太师慢慢地跪下。当他磕头到地时,肚子几乎贴着地面。
“平身。”皇帝霍然转身,目光灼灼地盯了他一会儿,徐徐道,“史太师还记得先帝生前最得意的两件事吗?”
史太师微愕,却很快回答道:“平定北番、西番之乱。”
“可是真正平定西、北两番之乱的,是老元帅和凌阳王。”皇帝别有深意道。
史太师心里渐渐有了底。
老元帅辞世多年,皇帝当然不会突发感慨要歌颂他的丰功伟绩。那么他今日真正要说的,毫无疑问就是插在南方的那根刺——凌阳王。
想通这一点,他也想通为何皇帝要召见他。
因为当年在朝中除了老元帅之外,就属他和凌阳王嫌隙最深。
“皇上此言差矣。”他恭敬道,“老元帅和凌阳王无论立下多少汗马功劳,都是臣,先帝的臣,皇上的臣。臣子有功,全仰赖于先帝与皇上的英明。”
皇帝幽幽地叹了口气,“若是天下人都能如太师这样忠君爱国,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史太师自然是谦虚了一番。
皇帝终于将话题引入正题,“太师可知,朕派雪衣侯去了广西。”
史太师当然知道,但脸上却还要做出吃惊的表情。毕竟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他若是表现出我很清楚,等于告诉皇帝,你的一举一动尽在我的掌握。皇帝对这种事情是很忌讳的,他摸爬滚打官场多年自然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啊,怪不得臣最近都没见侯爷上朝。”
“朕派他去广西,主要是为了赋税之事。”皇帝道,“朕下旨加税,却遭到凌阳王的反对,所以特地让他去看看。若真如凌阳王所说,广西收成平平,朕还需另外斟酌。”
史太师心想,只怕看广西收成是假,看广西jūn_duì 是真。“皇上思虑周全。”
“不过,前阵子广西总督田才上奏说凌阳王带着土司去他的总督府闹场子,说那些土司遭遇蝗灾,要朕下旨免去他们今年的赋税。”
“哦?有这等事?”史太师吃不准皇帝的意思,一时不敢发表意见。
皇帝道:“但是听田才说,见到的只有凌阳王府里的人。”
史太师揣摩出他话里的意思了,接下去道:“这倒是奇了。按理说蝗灾所到之处,庄稼颗粒无收不说,而且遮天蔽日,其恐怖之状堪比天狗食日,怎的会没有其他人看到?”
“太师觉得蹊跷?”皇帝挖了个陷阱。
“臣见识浅薄,不敢妄言。”史太师不跳。
皇帝也料到他没有这么乖乖就范,“朕本有意将这件事情本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