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_11(2 / 2)

即将启程时,总务部长帕维尔?尤金忽然来电话说:


”米哈伊尔,你别走了,等等再说,这是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的指示。


一天、两天过去了。我给叶夫列莫夫打电话: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有人向我转达说您要我先别走。可疗养证眼看过期,时间一天天过去,全家人都准备好了。您就让我去休假吧。”


”到开全会时再说,”他口气很生硬。


”全会没有我照样开,我事先就同意您的建议。”


”我给你讲过了,等等再说。行了。” 叶夫列莫夫把电话挂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最后叶夫列莫夫请我过去。谈到推举我。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我对他说,”您又不想与我共事。不必强求自己了。竞争者有的是,您就让我去休假吧。”


”你到莫斯科去,” 他明显地感到不满。


原来关于推举我的问题已经决定。叶夫列莫夫当即召开了边疆区党委会,党委会…… 一致赞成推举我。会后大家都散了,我又在等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找我谈话。后来我看谈话显然是不会进行了,便决定主动去找叶夫列莫夫。


”到莫斯科去,” 他就说了这么几个字。


”到莫斯科什么地方?找谁?有何建议?”


”你自己知道去什么地方——去中央组织部,那儿有的是人袒护你。” 连一句送别的话也没有。


在莫斯科老广场的中央组织部,由副部长拉祖莫夫与我谈话,后来又同中央书记卡皮托诺夫、杰米契夫、库拉科夫见面,推荐我担任边疆区党委第二书记职务的问题就解决了。我的所有疑虑在各个办公室里就让一句”必须新老干部搭配” 的套话给弄得烟消云散了。组织部的工作人员给我讲了这一决定的前因后果:叶夫列莫夫的确死不同意,一直拖到最后一刻,但卡皮托诺夫寸步不让,他得到库拉科夫的支持,仍然用上了那个关于”搭配” 的套话,叶夫列莫夫只好让步。


我面前放着1968年8月5日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全会的记录。


边疆区党委会全面讨论了这个问题,在苏共中央进行了协商,并考虑到新老干部正确搭配的列宁主义原则,建议选举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同志为边疆区党委第二书记。


没有对戈尔巴乔夫提出问题。一致通过。


读着这则记录,就会产生一种十分平静的团结一致的印象。仿佛在所通过的决定后面既无人的欲望,又无激烈斗争。但我和其他党委委员都很清楚,在步调一致和遵守纪律地投票”赞成” 的人当中,也有坚决持”反对” 态度的。其中最初就有叶夫列莫夫本人。


我刚刚当选,他就休假,始终没有同我谈话,便去了基斯洛沃茨克。我则与此相反,只得放弃休假,投入到工作中去。待叶夫列莫夫回来后,他和我都只字不提过去的事情,开始重新安排共同的工作。经过两三个月的相互适应后,我们之间又像从前一样建立起了正常的同志关系,即使遇到严重的分歧也始终不变。□ 作者:米?谢?戈尔巴乔夫


第五章 权力的考验  1970年春天,叶夫列莫夫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他调回莫斯科了。


我面前放着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全会4月10日会议的记录。叶夫列莫夫被批准为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因此免去其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职务。关于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建议赢得一片掌声。


全票通过。党委委员自然对我十分了解,此外,令他们深感满意的是,多年来这是第一次由自己人、斯塔夫罗波尔人而不是”外来人” 担任此职。


我当选第一书记后,出现了独一无二的情况。问题在于边疆区党委的所有其他书记和党委委员都比我年长许多。


特殊现象


我觉得,为了弄清国内原先体制的内部结构和机制,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