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_61(2 / 2)

换句话说,在我国所有的基本民主机构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各位相关的领导人,一切都取决于他们个人的素质。要知道,马克思的话还是对的,他说,不是个人在保证不违背法律,而是法律在制约个人专横。


一年半之后——类似的情况,结果却是不同的。1993年3月20日,俄罗斯总统发表声明,声明内容只能被看作是有人蓄意在利用这次国家政变。我们把动机和道理先放在一边。事实上是在公开声明要剥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把总统对各权力机构的指挥权集中到自己的手里。


这一次民主机构并不是无所作为。最高苏维埃召开了紧急会议,紧接着又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宪法法院谴责了最后未曾公布的总统命令。许多政党都表示了抗议,只可惜大众媒体的动作不多。总统不得不改变了主意。


但我当时自己问自己:能不能够把这看做是我们民主机制成熟的表现,或者只是一种幸运的巧合?这次从专制独裁那里拯救出了什么——是法律还是个人?我不急于回答。1993年的十月事件表明,1991年8月和1993年3月事件的必要教训已经汲取了,而这一点,归根结底,导致了1993年10月3~4日对议会的开火和流血事件的发生。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公民在国家杜马选举中找到了带有强烈感晴色彩的方法让俄罗斯政府当局明白,他们既不接受政府的政治方针,也不接受他们实施这一方针的办法。这个教训有没有用处?我还是不急于回答。□ 作者:米?谢?戈尔巴乔夫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努力重新启动改革进程


为消除政变后果所采取的最初步骤意义虽然重大,但那些日子里我最关心的却是如何重新启动改革进程。老实说,这个任务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得到根本解决我是信心不足的,时常产生怀疑。政变动摇了国家的基础。从9月到10月,实际上所有的共和国都宣布了独立。分离主义者们春风得意,感到他们的时候到了。再加上俄罗斯总统心气太盛:苏联总统已经恢复活动,可是叶利钦仍按二连三地发布具有全联盟意义的命令。这就更加激起各共和国尽快脱离联盟中央的步子。


但是毕竟不能就此认输。我身后有3月17日公投的结果。整个千百年的历史都在诉说着要保持国家的完整。迫切的经济需求、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都在庄严地提出这一选择。


老实说,10月初对几个大城市(莫斯科、基辅、阿拉木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居民进行民意调查的结果特别令我感到鼓舞。它们说明,半年来,人们支持联盟的热情整体上并没有低落。比如,如果说3月17日3个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哈萨克基坦)支持联盟的占参加公投人数的73%的话,那么1991年秋天还是在这3个共和国几个大城市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支持联盟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5%。在莫斯科,支持联盟的人数半年时间增长了50-81%;这说明3月17日部分莫斯科人与其说是在反对联盟的思想,还不如说是受了当时民主派”反中央”宣传的影响。而且,很明显,联盟解体的现实威胁,引起首都具有”亲联盟情结”者的强烈反应,其实这种反应对于俄罗斯大多数政权机构是很有代表性的。在基辅,尽管民意调查的结果给人的印象不深,但也有50%以上的人是支持联盟的。在阿拉木图,1991年3月的公民投票中有94%”支持”联盟,而根据10月份公投的资料,有86%的支持率。


总之,毫无疑问,人民不希望破坏国家的完整性。但问题解决的关键掌握在各民族的精英人物和政治领导人的手中。而这里的问题就复杂了。


纳扎尔巴耶夫维护联盟的态度最坚决,前后一贯。我和他就这个话题经常谈论,而且谈话的时间很久。应该说,支持他的立场的是这样一些客观因素:哈萨克斯坦的居民的构成;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和俄罗斯经济不仅有很高的,而且有独一无二的一体化水平。不过问题还要看努尔苏尔坦?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个人素质,而主要是要看他作为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俄罗斯民族文化和哈萨克斯坦民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感觉得出,对于他来说,这不是怎样估价的问题,它是一种源于信念的原则问题。我早已注意观察纳扎尔巴耶夫这个人了,我很欣赏他的务实肯干的精神,可惜因为阴差阳错,我未能推荐他担任苏联副总统或者总理。


实际上中亚各共和国的领导人——卡里莫夫、阿卡耶夫、尼亚佐夫和当时代表塔吉克的伊斯坎达罗夫——也持有这样的立场。不知道在我们这个”混乱的”时代他们每个人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但我应当说,在决定联盟命运的那个历史关键时刻,这些民族活动家们表现出了对这样一条真理的清楚的理解,即联盟的毁灭将给他们各个民族带来巨大的损害。我完全不是说他们每次都无条件地支持联盟机构所提出的建议。他们所有的人都竭力要摆脱难以忍受的超高度的集中主义,而且取得了很大的独立自主性,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健康的理智,没有把独立自主变成崇拜的偶像,变成目的本身。


”提心吊胆”的日子一过,我便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消除政变的后果,开始和各共和国领导人进行会晤。8月23日,我和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阿卡耶夫和穆塔利博夫通了话——他们当时都不能来莫斯科。后来,我们大部分人都来到了新奥加廖沃,这才好像又重新清点一遍国家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而且大家达成共识,认为必须从恢复权力和有效管理机制做起。


政变过去后,政权机制松散疲塌,任何适时、良好的决定都不可能贯彻到生活中去。各共和国政府在”要求”主权的同时,常常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中央各部的指示。中央人事变动频繁,这实际上是由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不和造成的。首都被这种内斗所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