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_52(2 / 2)

表3 苏联和中国的核武器运载工具(1969—1976年)


虽然通过这些统计数字和部队的部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到1975年中苏两国在边界地区的jūn_duì 数量大体相等,但我们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认定两国jūn_duì 的构成和火力强弱也是相等的。表3罗列了中苏两国jūn_duì 拥有战略和战术核武器的数目。苏联的核武器运载工具远远多于中国,核弹头也比中国的多。虽然苏联得保留很大一部分核武器用于遏制美国,或者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战争,但所剩的用于对付中国的核武器仍然非常之多。这意味着(假定每个运载工具运载的核弹头平均超过一个)苏联拥有非常可怕的破坏力量。到1975年,中国拥有大约430件核武器运载工具(不包括米格-19、米格-21和f-9型战斗机,它们是用于拦截、侦察和战术支援的),而苏联则拥有4735件(不包括数量很大的喷气式战斗机,其中很多是可以携带核武器的)。只要把其中的20%用于中国战场,也有大约950件之多。苏联拥有强大且分散的防空系统,足以拦截和摧毁中国的大部分伊尔-28和图-16型飞机。还有一点,苏联的每个地面师都拥有核武器,如地对地导弹或小型的班携战术核武器。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统计,1970年苏联拥有此类核弹头3500枚。假定这些核弹头被用于对付中国的比例和红军被用于对付中国的比例(1975年166个师中有43个师用于对付中国,约占26%)大体相当,那也有880枚之多,更不用说莫斯科在常规武器、火炮、装甲车和战场上的机动性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了。因此,到1975年为止,苏联的军事力量一直占有很大的优势。


1 《远东经济评论》,1970年10月24日,第4页;《中共研究》第3卷第7期(1969年7月),第9页;《纽约时报》1969年8月7日;《经济学家》,1969年9月21—22日,1970年4月12日;《远东经济评论》,1970年4月30日,第112—114页;《纽约时报》,1970年7月22日;《远东经济评论》,1970年9月4日,第359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0年1月4日;亨利·布拉德舍:“蒙古的苏联化”,《外交事务》第5卷第3期(1972年7月),第545—553页;《经济学家》,1972年5月6日,第49页;《纽约时报》1972年9月11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3年9月10日、14日;f.o.米克舍:“苏联:红色中国——在俄罗斯东部地区看世界第三大国”,《国防与经济》,1974年10月,第424—428页;《世界报》(德国)1969年7月10日;《洛杉矶时报》1969年9月13日;《纽约时报》1969年11月30日、12月30日,1971年10月7日,1972年5月6日、9月10日,1974年2月24日;《世界报》(巴黎)1970年9月5日;《航空航天技术》,1974年5月20日,第64页。


2 《纽约时报》1969年8月16日、10月28日、12月7日,1970年7月22日;《远东经济评论》,1972年2月26日,第18—19页;《红星报》,1970年3月5日,第4版;南斯拉夫通讯社消息,1971年2月17日(见《苏联动态》,1974年5月9日,r6—7);《苏联动态》,1974年6月17日,r19—22;《每日电讯报》1974年6月15日;《巴尔的摩太阳报》1974年8月5日;《明报》第103、104、105期(1974年7、8、9月)上刊登的黄辰时(音)等人的文章;《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5年4月23日。


3 《纽约时报》1970年2月3日、5月19日,1971年11月1日;《苏联动态》,1974年3月20日,v1。


1 《中共研究》第3卷第7期(1969年7月),第9页;《纽约时报》1969年7月6日,8月17日、30日,9月12日,11月30日;《经济学家》1969年9月21—26日;《纽约时报》1970年4月12日;《远东经济评论》1970年9月4日,第359页;米克舍:“苏联:红色中国”,《国防与经济》(1974年10月);《世界报》(德国)1969年7月10日;《纽约时报》1972年7月25日;《每日电讯报》1974年7月15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4年11月7日。


2 《红星报》1972年2月25日,第3版(见《当代苏联报刊文摘》第24卷第9期〔1970年3月29日〕,第1—4页;《纽约时报》1972年2月26日);《新时代》(莫斯科)1972年11月30日,第16页;《远东经济评论》,1972年8月5日,第23—24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3年3月23日;《中国动态》,1973年12月13日,a4—6;《远东经济评论》,1974年3月11日,第33页;《中国动态》,1974年4月8日,a12—13;《苏联动态》,1974年7月16日,c1。


3 据1970年10月17日的《远东经济评论》(第35—36页)报道,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有60万人,内蒙古有20万人,黑龙江有20万人,青海有10万人;《纽约时报》,1969年7月6日,11月7日,1970年1月28日,3月1日,7月22日;《中国动态》,1969年9月30日,g1;《北京周报》,1972年6月23日,第22—23页,1973年6月2日,第14—15页;《远东经济评论》,1975年3月26日,第5页。


4 《纽约时报》1969年7月6日,11月30日;《远东经济评论》,1971年1月16日,第46—47页;《中国动态》,1974年5月23日,k1—7;《每日电讯报》1974年7月15日;《中国动态》,1974年8月5日,k1、l1;《远东经济评论》,1974年11月29日,第30—32页;《中国动态》,1975年2月2日,第61—62页。


5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2年11月16日;《纽约时报》1969年11月21日,12月28日;《远东经济评论》,1969年12月4日,第485—486页,1970年1月22日,第4页;《纽约时报》,1971年1月4日,6月5日;《远东经济评论》,1973年4月9日。 <br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