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_63(2 / 2)

1 有关这项在政治上必要、在理论上却站不住脚的重新评价,参见王若水的10篇系列文章: “从批‘左’倒向反右的一次个人经历”,载《华侨日报》1989年3月12日—21日。


2 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28页。


3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2页。周恩来在报告中实际上使用了同样的 语言;同上,第9—10页。


4 同上,第45页。


5 威廉·a.约瑟夫认为,周的报告中含有微妙的暗示,林彪实际上是极左而非极右;参见他 的《评1958—1981年中国的极左思潮》第138—139页。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可以设想,周 在王和张向他呈送报告草案之后,他曾修改过。


1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7、48、50、52、55页。


2 “林彪与孔孟之道”,参见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16页。


1 乐黛云、卡罗林·韦克曼:《走进暴风雨:奥德赛——一位中国革命妇女》,第323页。


2 党史教研室:《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8页。毛在他与一位神秘的来访的埃及领 导人的谈话中,把孔子和秦始皇帝进行了比较;同上,这里我不能引用有关资料。毛习惯于 用郭沫若的诗作陪衬来赋诗填词;例如可参考《中国文学》1976年第4期,第43—44页、 48—50页。但在《沫若诗词选》中没有收集毛泽东答郭沫若的任何一首最近的诗。


3 《彭德怀事件》,第36页。


4 “每季大事和文献”,《中国季刊》第57期(1974年1—3月),第207—210页。周恩来就他 长期以来一直主管的外交事务发表的讲话,在毛的提议下,1973年11月受到政治局的批 评,当然使“四人帮”以为他们的机会来了;王:《大动乱的年代》,第417页。


5 乐和韦克曼:《走进暴风雨》,第323页。清华在发动批林批孔运动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江青 与这所大学的联系,表明她最初可能是从毛泽东那里得到指示的。


1 《走进暴风雨》,第303页。有关江青和这两人之间的谈话记载,参见王:《大动乱的年代》, 第479—489页。


2 同上,第 323—326页。乐对这个批判组的了解很多,因为她的丈夫汤一介是梁效班子的 12 位学者之一。


3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第194页。


4 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495页。


5 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16页。有关“读书班”目的的描述,参见 《萦思录》,第295—296页;关于这些学习小组,迈克尔·舍恩哈尔斯曾请我注意参阅《中 共中央党校年鉴》(1984)第4页,该书认为它们没有什么野心勃勃的目标。有关康生的作 用,参见仲:《康生评传》,第310—311页。默尔·戈德曼认为周恩来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批林批孔运动,参见《中国的知识分子》,第166—176页。梁效的一位主要成员曾声称, 他从来没有写过或领导写过有意针对周恩来的文章。


1 戈德曼:《中国的知识分子》;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39页;《大动乱的年代》, 第489—494页。


2 乐和韦克曼:《走进暴风雨》,第325—327页;高和严:《“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496— 497页;郝和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34页。


3 “每季大事和文献”,《中国季刊》第58期(1974年4—5月),第407页;同上,第59期 (1974年 7—9月),第 627—630页。


4 同上,第58期(1974年4—5月),第407—408页。


5 同上,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