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_67(2 / 2)

这种矛盾在于,政治大辩论可能失控并削弱他声称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安定团结。他肯定记得,正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年轻人大串联的时候,中国的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国的经济遭受了10年中最严重的挫折。问题的棘手之处在于,由老干部和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构成的“沉默的多数”(邓在与“凡是派”的斗争中主要依靠他们的支持)对于对他们的权威和地位的新威胁感到不安。他们不愿看到推翻“四人帮”之后文化大革命又以某种新形式出现。


在邓于1月28日至2月4日访美之前,由于担心引起不利的舆论宣传,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尽管邓在国外取得了胜利,但是由于解放军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的中越边境战争(邓十分关心的一件事)中没能给越南一次令人信服的军事教训,邓在此后的地位也许被削弱了。有报道说,在3月中旬,邓还告诉他的高级同僚,镇压民主运动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可以镇压反革命,也可以限制阴谋破坏活动,但回到压制不同观点和不愿听取批评的老路上去,将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1但他同意服从多数意见,并于3月底宣布四个现代化要求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2邓在阐述提出这些标准的必要性时所作所为的讲话令人想起了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时毛的所作所为。邓说:


有些坏分子……提出种种在目前不可能实现的或者根本不合理的要求,煽动诱骗一部分群众冲击党政机关,占领办公室,实行静坐绝食,阻断交通,严重破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不但如此,他们还耸人听闻地提出什么“反饥饿”、“要人权”等口号,在这些口号煽动下一部分人游行示威,蓄谋让外国人把他们的言论行动拿到世界上去广为宣传。有个所谓“中国人权小组”,居然贴出大字报,要求美国总统“关怀”中国的人权。这种公然要求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是我们能够允许的吗?3


《探索》杂志的编辑、民主运动中的活跃人物魏京生指责当权者抛弃了“民主保护者的面具”。3天之后,北京当局颁布条例限制民主运动,第二天,魏被捕。在1979年10月的审判中,他被判处15年徒刑。41980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同年2 </pgn月中央全会的决议对宪法中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和集会权利的条款作了修改,删去了毛提倡的进行大辩论和贴大字报的权利。1此时,民主运动已告结束。


华国锋下台


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华国锋有足够的机智或灵敏的话,他本来可以与那些在民主运动问题上反对邓小平的老干部形成共同的事业。也许正是担心真会这样,邓才如此迅速地改变了策略。但事实上,华和“凡是派”陷入文化大革命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即使有这种联盟,也不过是短暂的成功。


结果,华孤立无援,眼巴巴看着一个反“凡是派”联盟在最高领导层中形成了。在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四中全会上,赵紫阳被提拔为政治局委员。前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他是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继邓小平和刘少奇之后职位最高的受害者)也回到了政治局。另有11名杰出的老干部重新进入中央委员会。


在1980年3月23日至29日召开的五中全会上,邓实现了更大的突破。华在“凡是派”中的支持者——汪东兴、纪登奎、吴德和陈锡联(即“小四人帮”)被免去一切党政职务。来自大寨的模范农民领袖陈永贵(他被认为无能但没有恶意)被免去政治局委员职务。胡耀邦和赵紫阳被提升为政治局常委。胡是邓的忠实追随者,他在50年代一直担任共青团书记。现在他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自邓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撤职后,这一职位一直空缺。新建立的书记处几乎由清一色的邓的支持者组成。最后会议同意,对文化大革命中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的所有指控都是错误的,应为他平反。2


邓的下一个步骤是要消除“凡是派”在国务院的影响。根据五中全会的决议,1980年4月,副总理陈锡联和纪登奎被撤职。但是要免除华国锋的总理职务则较困难。邓主张党政分开,并建议除华之外,一大批老干部(包括他自己)辞去副总理职务,这样也可使国务院成员年轻化。尽管邓要消除两个机构重叠的愿望是真诚的,但这一策略本来就骗不了人,更不用说华了。华本来可以利用其军委主席的职位去寻求jūn_duì 的支持;但一则关于华在1980年5月的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简短报道表明,他原来可能希望在共同坚持毛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忠诚的纽带。1但是即使jūn_duì 将领们开始对邓的某些政策感到不安,他们也不可能选华作为他们的领头人。


在8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每年召开的人大会议因此推迟到月底召开)之后,高层领导同意由赵紫阳来接替华的总理职务。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和其他三位老干部适时地辞去了副总理职务,陈永贵也被免去了副总理职务。2新任命了三名副总理,其中包括外交部长黄华。至此,所有文化大革命中的受益者都被清除出国务院,国务院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幸存者和受害者的天下。3


下一阶段就是败坏华的声誉和撤除其保留的职位。在11月至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在一大批高级干部的请求下,华的履历受到了无情的审查。会议肯定了华国锋在帮助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所立下的功劳,但指责他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没有纠正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甚至他在表面上已纠正的错误也再次被指了出来。


华一直坚持使用文化大革命的口号;他未曾主动去修补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破坏。他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继续发动反邓运动,拒绝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为此,他再次受到攻击。他对匆匆作出建立毛主席纪念堂和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决定负有责任(这两件事可能得到叶剑英和李先念的同意)。他因阻碍对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进行平反而受到指责。在对待毛问题的态度上和在支持“两个凡是”中,他一直是“固执己见”。他对前两年经济上的盲进及其造成的严重损失负有很大责任。1总之,这次会议认为华“缺乏党的主席所应具备的政治和组织才能。人人都知道,他本不该担任军委主席”。2


由于受到了全面攻击,华请求免去他所有的职务。但考虑到礼仪的需要,或许为了给叶剑英留点面子,3华没有受到致命的一击。在中共六中全会作出正式决议之前,他不会被免除党的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务。然而,尽管到1981年6月底,他还一直保留着他的头衔(1981年6月底以后,他被降为党的副主席),但他的职位却立即由别人取代了:胡耀邦任党的主席,邓小平任军委主席——大家都认为他早该担任军委主席职务了!


最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延期召开,4华保留其中国高级领导层中名义成员身份的时间比原计划延长了约18个月。但在1982年9月,华国锋被降为中央委员。他从前的合作者汪东兴降为中央候补委员的最后一名。华的时期正式结束。


1 高皋和严家其:《“文革命”十年史》,第703—708页;郝梦笔和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57页;《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405页。多姆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和政 治》第138页的叙述中认为曾有过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1 《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405页。


2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