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文化大革命的领袖们进行了一次纽伦堡式的审判。
这次审判公开了许多他们所犯罪行的证据。据估计,差不多有73万人受到诬陷和迫害,其中,近3.5万人被“迫害致死”。大多数被告温顺地承认了他们的罪行,并与法庭进行了合作。另一方面,张春桥在整个审判过程中保持沉默;江青则为自己进行了有力的辩护,她反复声称她只做了毛要她做的事。1
这个审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使那些受害者看到迫害他们的人已蒙受耻辱和惩罚,甚至使某些人能够在公开场合谴责他们。但是,江青的证词说明毛是罪魁祸首,党将不得不寻找某些手段与这一事实达成妥协,以避开对他们进行追根究底的谴责,因为追根究底对幸存者也极为不利。最初曾有迹象表明,毛将被指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犯了罪”,但后来并未成为事实。那个时期人民解放军的行为受到了肯定。邓确信不切实际的历史学家损害不了他在人民解放军中的重要地位。1
因此,邓在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人员的初次讲话中,就坚持认为最核心的第一条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2
3个月后,当邓发现刚起草的决议草稿在这一问题上讲得不够充分时,他说:“不行,要重新来。”整个文件的调子“太沉闷”;“单单讲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3在此后的意见中,他强调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对毛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邓在此暗示人民解放军也可能通不过。4
成千的官员和历史学家进行了一年多的讨论之后,这一决议于1981年7月1日在中共六中全会上被通过——此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建立60周年。它直言不讳地将文化大革命归咎于毛:“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1在分析了这一时期的所有罪行和错误后,决议补上了邓坚持要加的东西。它指出,毛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左倾错误终究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在他的晚年混淆了是非,错误地认为他的“左”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2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因保护过一些干部,批斗过林彪、揭露过江青,并执行了一项成功的外交政策而受到了表扬。3决议最后指出,虽然毛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4
在解释毛为什么犯错误时,决议取得了邓所想要的平衡。随着毛的威望的提高,他逐渐骄傲起来并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他的同事没有采取防范行动,结果党的集体领导被削弱了。没有把党内民主加以制度化;制定的法律缺乏应有的权威。斯大林主义的领导模式和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都有它们的影响。5对毛的评价听起来是正确的,但是在解释在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下如何使民主制度化或使法律受到尊重这一问题上,邓的决议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赫重晓夫的秘密报告大多少。
如果邓不想放弃他曾协助创建的这一制度,他本人将尽力从毛的领导中吸取反面教训。然而,虽然他放弃了毛的头衔和个人崇拜,但他仍没有处理好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倾向。邓曾教训华,职位并不能带来权力或权威。现在他本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推论:简单地放弃头衔并不能推掉权力和权威,而党的决议也不能驱除帝王的传统。尽管他坚决地声明,他每年只参与一两次关键决策,但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尽管他已放弃了日常的行政工作,但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把他看作最后的决策者。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代际问题。在斯大林以后的俄国,只有幸存者和受益者仍活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毛以后的中国,许多毛的受害者(他们也参加了长征)仍还活着。1他们重新上台,没有因毛的错误而受到玷污,反而由于他们的革命成就而受到表彰。像胡耀邦和赵紫阳(邓选他们为他的接班人)这样的人不可能获得像邓那样的合法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关系问题。邓在党和jūn_duì 里有一张由朋友、同事、熟人组成的关系网。这些人对于邓成功地推行政策至关重要,胡耀邦,在较小程度上,还有赵紫阳也都有他们自己的关系网,但他们在权力和威望方面不能与统治中国的盟友相提并论。
在某种程度上,这还是个突然出现的派系斗争的问题。在毛逝世后初期,这些重掌权力的受害者一致认为当时的紧迫任务是撤掉那些文化大革命的受益者,并摒弃那个时代的政策。在这一任务将要完成时,原先的联盟在下一步该如何走的问题上开始分裂。以重新复职的两位德高望重的“文革”受害者陈云和彭真为例,邓并不总是同他们有一致的看法。假如邓能退休,他的同伙也都退休,让胡和赵去应付他们自己的那一代人,那么接班问题本可以比较容易解决。但由于邓的老战友不愿离开政治舞台,邓只得继续留下以防他们利用老资格干扰他的传人。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个才干问题。邓小平无疑是出类拔萃的领袖,即使在老一辈革命者中,也是如此。但胡耀邦和赵紫阳都没能证明自己是同样杰出的继承人。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谁将统治中国,共产党还是人民解放军?
毛之后,哪一派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