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_109(1 / 2)

的饥荒(1959—1961):人口统计和社会影响》,第 89—90页。根据拉迪的统计,死亡人数为1600—2700万。凯恩的估计是1400—2600万。我 要特别感谢凯恩所提供的信息。


2 韩素音是世界性的作家,其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比利时人。她在1980年的回忆录中写了 她是如何出于对祖国的忠诚,隐瞒了饥荒的真相。“我虔诚地、全身心地护着中国,甚至面 带微笑地向那些外交官和好刺探消息的记者撒谎。因为只有中国是我的‘心脏’,流淌在我 的血液中,遍布于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我别无选择,中国选择了我。在寒风凛冽、寒冷侵 袭大地的时候,整个世界似乎都幸灾乐祸地威胁中国。然而,我首先是中国人”。韩素音: 《我的屋子有两扇门》,第296页。


3 例见史蒂文· w.莫舍:《破碎的大地:农村的中国人》,第 50页。


4 彭尼·凯恩:《中国的饥荒》,第118页。


1 在欣顿《翻身》第251—252页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2 请见凯恩《中国的饥荒》,第 116—118页。


3 这个例子出自费孝通在1980年前后会见开弦弓的几个男人,询问他们为什么离婚的材料。


4 威廉·拉夫利所作的统计数字表明,四川南充绝大部分儿童的教育在三年自然灾害中被耽 误了。见“中国农村生育率的变化:“来自四川什邡县的报告”,载《人口研究》,第38期 (1984年),第370—371页。


5 安妮塔·詹、理查德·马德森、乔纳森·昂格尔的《陈村》第25、53页。


6 沃格尔:《共产主义统治下的广州》,第315页。


1 沃格尔:《共产主义统治下的广州》,第255页。


1 曾被国民党情报机构掠去的并在台湾出版的福建省连江县的一系列档案中也坦率地承认问 题出自较低的农民觉悟,参看c.s.陈所著的《连江县的农村人民公社》。


1 关于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组织和管理的情况,请看安:“政治经济”;约翰·c.佩尔泽尔: “中国大跃进后一个生产大队的经济管理”;载w.e.威尔莫特编:《中国社会的经济组 织》;鲍大可、埃兹拉·沃格尔合著的《共产党中国的干部、官僚政治和政权》中也有此类 论述。


2 参见詹、马德森、昂格尔:《陈村》,第66—71页。从采访中国各个地方的人中了解到,实 际选举的程度因地而异。


3 佩尔泽尔在其所著的“中国大跃进后一个生产大队的经济管理”中描述道:广东省的生产大 队是一个负责把大部分生产任务分派到生产队的小组的组织,小组通常由两个友好和合得 来的家庭组成。两个家庭中有一个缺劳力,而另一个则劳力富余。


1 关于这一时期村里不平等的普遍状况,参看詹、马德森、昂格尔的《陈村》,第50—54页。 陈的《连江县的农村人民公社》提供了县级干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1 《陈村》第247页注。将此与梁恒的报告相比,1968年前后在湖南省的一个贫困地区,10个 工分仅值1角4分。见梁恒和朱迪思、夏皮罗:《文革之子》,第172—173页,关于影响工 分价值各因素的详细论述,见威廉·l.帕里什和马丁·金·怀特:《当代中国的村庄和家庭 生活》,第47—72页。


1 帕里什和怀特:《当代中国的村庄和家庭生活》,第302—308页。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