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100名教职员工被划成右派。这个数字超过 了整个大学总人数的7%。参见乐黛云(音)和卡罗林·韦克曼:《走进暴风雨:奥德赛—— 一位中国革命妇女》,第102—103页。
2 穆富胜:《百花运动的衰落:毛统治下的知识分子》,第173页。另见莫里斯·威尔斯:《叛 徒:一个美国人在共产党中国的12年》,第100页。
1 1949年以后,每年都要或多或少地进行消灭苍蝇和其他害虫的运动,但是1958年达到空前 的规模。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消灭了太多的麻雀而造成的灾难——昆虫猖獗到无法控 制的地步。所以臭虫取代了麻雀成为被列为消灭的主要害虫。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国大夫曾告 诉外国人,1949年前后城市最惊人的变化是1949年后彻底消灭了苍蝇。参见威廉·凯森 编:《在中国的童年》,第189页。
1 参见小野家悦造:“中国城市人口的地区分布”,第93—127页。
1 见张春桥的文章,载1958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2 董志平(音)和汉弗莱·埃文斯:《思想革命》,第43页。另见包柏漪:《第八个月亮》,第 57页。
1 威尔斯:《叛徒》,第103页。
2 梁恒和朱迪·夏皮罗:《文革之子》,第17页。
1 包柏漪:《第八个月亮》,第75—76页。作者把她的篮子放到路边,然后回家睡觉,六点再 起来返回路边等待。在路边放个空篮子,不用去照看,就算是排队占了位置,可见当地社会 秩序还是很好的,有些人记述了这个时期的一些极端的做法,例如,北京的学生被迫吃春天 的树芽充饥。见斯文·林奎斯特:《危机中的中国》。
2 梁恒和夏皮罗:《文革之子》,第17页。
3 威尔斯:《叛徒》,第94页。另见伊曼纽尔·约翰·赫维:《在中国的一个非洲学生》,第79 页。
1 这个数字见曾志先(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转引自一篇未发表的论文,见奥 林斯的:“中国的城市人口:概念、密集和影响”第279页。
2 克洛奇科:《在红色中国的苏联科学家》,第211—212页。
1 斯文·林奎斯特使用了“日环食”这个词语来概括三年困难时期的情绪,表达了中国人的普 遍感觉:太阳(即好时光)将会再次到来,人民可以期待并计划未来的普遍的感情。见他的 《危机中的中国》,第35、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