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唐朝贵公子> 第四百零三章:赐封国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三章:赐封国公(2 / 2)

李世民一时惊讶,只是因为……设计了新船,就可在海战之中,爆发如此巨大的威力?


可细细想来,这不正是陈正泰在学堂中所提倡的东西吗?新的技艺,带来的不只是便捷,而是技术的碾压。


李世民想起这个来,不免眼眸亮了亮,随即看向陈正泰道:“娄卿所言,是如此吗?”


陈正泰老老实实地道:“确实是实情,儿臣得知高句丽和百济的水师强大,我大唐若是要与之争锋,只能建设更大规模的船队,可即便如此,也未必有全胜的把握。所以儿臣决心另辟蹊径,带着一群能工巧匠,设计出了新船。只是……儿臣自己当初其实也不知这新船的威力,竟是如此厉害。直到娄校尉凯旋,方才知道……至少新船的设计是成功的。设计新船,只是第一步,能否经得起检验,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地道:“这技艺所带来的好处,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朕从前总觉得你不务正业,性子古怪。可现在方知有这么多的大用。既如此,那么此战的首功,自当是你,其次为娄师德了。”


李世民说话的时候,微微抬起眼眸,目光扫视了群臣一眼,似乎是想看看,这群臣之中是否有人有什么异议。


毕竟军功这个东西,涉及到的乃是爵位的问题,倘若有人反对,朝廷还需谨慎。


可此时,群臣都是一言不发,只齐刷刷的看着李世民,分明也认同了陛下的判断。


倘若真是新船的原因,那么说是首功,就一点都不为过了。


事实上,在场的人,都对船只和海战算是一窍不通,他们此时只知道一点,这一战,堪称为化腐朽为神奇了。


李世民见无人反对,松了口气,于是正色道:“如此大功,怎么可以不赏赐呢?理应爵加一等,正泰此前为郡公,而今当进国公。”


国公……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一时诧异了。


显然大家没想到会居然赐国公!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李世民,还没有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给二十四功臣敕封国公,能获赐国公的,其实并不多。


而现在陈正泰不过二十岁上下而已,这个年龄,便几乎要位极人臣了。


国公乃是从一品,当然,只是爵从一品而已,可是待遇比之从前的郡公和县公,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


这其实也是历朝历代的规矩,能因功劳获丰侯爵和郡公、县公的,肯定不少,尤其是开国初年,功劳很多。


可任何一个爵位,就意味着一个家族的兴起,所以越往上,至少到了国公这个级别,往往就会显得极为吝啬了!


如若不然,王朝初年便敕封上百个国公出去,那还了得?以后子孙们怎么办?一个国公,就是一个大爷啊,儿孙们继位之后,成天面对着上百个大爷,换谁也得受不了吧!


贞观迄今,县公和郡公有数百人之多,至于下头的县侯、县伯就更多了。


这一方面,是有功的人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那些大世族,给与他们爵位和一些特权。


只是到了国公,哪怕李世民,也会显得格外的谨慎。


毕竟,这已是臣子获得爵位的极限了,再往上,那就是王了。


只是对李世民而言,这一战对于大唐而言,实在太重要了,一方面,剪除了高句丽的羽翼,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完成隋炀帝未竟之业彻底平定高句丽,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一旦大唐的水师,可以压制住高句丽的水师,这就意味着,即便是从陆路进攻,水师也可以沿着海岸线,不断给陆路的军马进行补给,同时骚扰高句丽,使高句丽首尾不能呼应。


“诸卿没有异议吧?”李世民面带微笑,他倒是很想知道,这个时候,谁敢站出来反对。


房玄龄咳嗽一声,率先道:“陛下,臣无异议。”


杜如晦也跟着点点头。


长孙无忌心里其实有些复杂,一方面,如今自己得儿子算是捏在了陈正泰的手里了,这两年,长孙家和陈家的关系开始和睦起来。长孙无忌当然得同意。


可另一方面,长孙无忌这个人的性情,还是有些争强好胜的,小小年纪的陈正泰,就已经和我这皇亲国戚以及开国功臣平起平坐了。


哎呀,好像嫉贤妒能啊。


不过纠结归纠结,他最终还是颔首道:“陛下赏罚分明,令人钦佩。”


几个最有权力的大臣都点头了,其他众臣,便也纷纷称是。


现在崔家已经开始自身难保了呢,这个时候,还是小心为好。


当然,有人是真心认同。


也有人面上带着几分拧巴的样子。


这一切,都看在李世民的眼里,不过不管怎样,没人出来唱反调,这事算是定了下了!


他显然心情不错,面带微笑道:“那么……就这般的定了,只是……封什么国公好呢?陈氏,可是出自孟津吗?”


…………


第一章送到,求支持。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