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尉,相信你也清楚‘权力总是伴随责任’的道理吧。”
“是的,长官。”
“这里我就不多说什么教育鼓励的话了,直接进入正题吧。上尉,从今天起,里加要塞的铁路后勤调度工作由你负责。”
又一个晴空霹雳,帕西法尔张大了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晋升的命令虽然意外,好歹还能带来那么一点惊喜,但让一个小小的上尉去负责几万毛熊大军的后勤……这玩笑未免太大了!
众所周知,能否及时将物资和人员正确送到前线部队的手里,是衡量后勤工作的标杆,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高度有效的铁路系统。在“七日战争”中,防卫军正是仰赖这样一个铁路网,为机械化部队的狂飙提供了保障,最终促成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但这个过程中,铁路网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在战争初期阶段甚至险些影响到战争的进度,险些让整个作战破产。后来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也着重提到了这一点。
既然连拥有世界第一铁路网,累积了大量经验和事前规划的亚尔夫海姆在铁路的军事应用方面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换成公国来做同样的事情时,麻烦就会升级成噩梦。
帕西法尔对此就深有体会。在承担了几次向里加输送物资的任务后,他就得出了一个足以代表亚尔夫海姆技术官僚们心声的结论——公国的后勤系统和基础设施对战争需求的反应,堪称一切官僚们噩梦的素材。
首先,由于长期对铁路漫不经心的态度,国家幅员过于辽阔的现实,地方官僚、贵族的私心利益,以及对外国企业必要的戒备。公国的铁路建设一直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整个国家并未形成相互连接的铁路网络,而是大段大段支离破碎单线铁路,双轨铁路桥很少见到,大多是一来一回两座铁路桥,而两桥间距通常都有上百公尺开外。更致命的是除掌握在v.e公司手里的部分之外,公国根本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调度协调。只是按照传统的办法,用畜力运输来进行接力运输,可想而知,运力低下到了什么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公国根本不可能制定出一份完善、详尽、长期的运输计划,一切都是依靠想当然和拍脑袋来决定。结果他们过高的估计了战时火车同行的数量,几乎停止了手上每一条商业铁路的运输。然后把50节车厢编为一列军列,而民用货车编组早就可以做到100节车厢一列了。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保持“调动速度一致”,所有的火车被命令只能以状况最差的火车的速度为标准行驶。加上大量机车的防冻液被士兵偷走喝掉,且长期缺乏保养,导致不少机车状况不佳,结果公**列的速度比自行车还慢……
如果以为这就是噩梦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给调动中的jūn_duì 提供饮食,也反应出了罗斯联合公国复杂的官僚主义思想。无论是军列还是贝希摩斯驮兽运输队,每六个小时都会停下来用餐一次。尽管公司为每列火车都加挂了炊事车厢。并且随车携带有野外厨具,可火车站的炊事设施太少,而且相距很远,难以满足需求。部队饿着肚子行军一整天。然后在半夜被连续供应两顿饭食的事情层出不穷。在维济亚马车站。这种混乱达到了,这一点无疑极具吸引力。当然,派遣讲师开课讲授的钱还是要由公国来出……
截至目前,这套外包计划究竟能为公国节约出多少人力资源,还没有一个具体数据,初步估计至少可以挤出5万左右的青壮年,已经足以拉平战场上的实力对比了。
廉价、实用、快速见效,能够培养一批人才,更重要的是主导权依旧在公国手上——凭借这些优点,“人才外包”这个替代方案成功吸引了斯托雷平这位挑剔的客户,并且将之引荐给大长老维特。据说在长老会里反响不错,虽然也有一些反对的杂音,但在公司猛烈的银弹攻势面前,大部分杂音很快就会消失。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公司必须通过一个平台来展现外包的成效,让剩下最后一点怀疑的声音彻底闭嘴。
而帕西法尔,这位曾经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把一个混乱不堪的火车站管理成模范车站的年轻人,正是一个最好的公关宣传对象。
“上尉。”
舒伦堡中校收起了轻浮的笑容,拍拍帕西法尔的肩膀,以极其正式的、政委式的口吻说到:
“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考验。祖国、人民、jūn_duì 都在看着你,我们史塔西也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相信您一定不辱使命,在履历上增添新的功勋。”
一个鼓励,同时也是一个警告。明白无误的宣告帕西法尔没有拒绝这个任命的权力,也不存在失败的余地,否则他将会迎来非常不幸的结局。
那绝不是仅仅只是在履历上留下几段不好的评语那么简单……
看看像豺狼一样微笑的舒伦堡,帕西法尔嘴唇动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挤出一个分不清是哭还是笑的表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