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明宣宗时期的工匠们胆子也够大的,宣德三年皇帝才铸造了宣德炉,宣德五年左右那些个工匠们就开始制造仿品了,而且还博得了很大的名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批宣德炉的督造官吴邦佐、工部员外郎李澄德以及高氏、且闲主人等“司铸之事”的官员和工匠,这些人的手艺在当时社会中是最着把徐景行拉了过去。
“小徐?”一众嘉宾可不认识徐景行是谁,一个老嘉宾就毫不客气的问:“他是谁的学生?”
韩振刚笑道:“连老爷子那边的,也是《鹊华秋色图》的捐赠人,连这只宣德炉也是他发现的,在鉴宝方面很有一套,而且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连我都自愧不如。”
那老嘉宾一愣,显然没想到徐景行还有这么大来头,更没想到韩振刚会如此推崇,所以一时间面儿上有点挂不住,“那又怎样,宣德炉的鉴定是世纪性难题,几百年来历代藏家和学者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他就能解决?”
这时,徐景行上前一步微笑道:“我当然也无法结局,但就这只宣德炉,我想我还是有那么点发言权的,另外我不会占据很多时间,只是做个小小的试验,大家看过之后再下结论不迟。”
说完小心的捧起那只宣德炉,然后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等众人安静下来之后才在炉子那两只竖起来的耳朵上轻轻的弹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