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徐景行虽然不想给杨寿云当师父,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人的悟性和修养。
为啥?
因为杨寿云能在没有师父指点的情况下仅凭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就能摸着修行的边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再往前一步,杨寿云就该能创作出凝聚出本相的书法作品了,而这项成就在整个书法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最起码以徐景行自个儿的眼界来判断,应该是不多的。
或许单纯的讲书法技法,杨寿云并不是道。
徐景行挠挠头,“您也太客气了吧,就这么一幅字,您喜欢就留着,就别说什么换不换了,要是实在过意不去,您就让我开开眼界,见识见识董其昌的扇面,说实话,我亲眼见识过的名家字画并不多,虽然在首都故院挂着一个研究员的名头,可一直没机会去里面转转。”
“好说,好说,”杨寿云赶紧从靠墙的书柜里取出一个紫檀木做的相框,方方正正的相框里嵌着一幅展开的扇面。
扇子这东西因为结构原因,其实并不好保存,一开一合都会对扇面造成一定的损伤,纸质扇面一般保存不了多长时间,尤其是那种经常被把玩的扇面,很容易破损。所以,对扇子来讲,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打开或者合上以后一动不动的陈列起来,开合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轻开轻合。
但是,对古扇来讲,就算是轻开轻合也容易造成损坏,所以很多玩家在收藏到有破损的古扇以后,会将扇面从扇骨上揭下来,重新装裱,制作成镜心或者书画卷轴,这样便能大大提升扇面的保存时间。
然而对喜欢玩扇子的人来讲,这种只有扇面而没有扇骨的扇面,是很严重的残次品,扇子就是扇子,只有扇面没有扇骨怎么能教扇子呢?而且扇骨看似没什么艺术含量,但却是扇子的骨架,只有扇面而没有扇骨,就如同少了风骨的美女变成了庸脂俗粉。
当然,说是那么说,可对古玩而言,绝大部分时候的残缺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可奈何,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扇子的保质期能有卷轴或者镜心那么长,人们也不必费尽心思的抽掉扇子的骨架了。
至于这幅被装在相框里的扇面,应该不是杨寿云的手笔,杨寿云好歹也是个问话人,正常情况来讲应该不会做这么没品的事情,就算扇面确实需要采用其他方式保存,也只会做的更好,装在相框里那是最普通也最俗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