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宝贝呢?
一件龙泉窑的观音佛龛。
龙泉窑的大名,相信就算是外行人也听说过,那绝对是瓷器史上绕不过的一颗奇葩,也是众多瓷器品类中的明珠之一。
不过名气大归大,但要是让大家说说龙泉窑的定义、特点,估计绝大多数人就要麻爪了。
为啥,因为龙泉窑以青瓷著称于世,而青瓷的品种又相当众多,再加上龙泉窑始于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时期,灭绝于康熙时期,也就是说从康熙时期开始龙泉窑就没再出产过瓷器,所以能完整保存下来的龙泉瓷并不多,跟明清时期的瓷器相比,龙泉瓷的存世量相当稀少。
实物存世量少,同品类的瓷器又比较多,再加上缎带眼中,所以大部分人对龙泉窑的瓷器是只闻其名不见其瓷。
当然,这里说的存世量少只是相对的,事实上市面上也经常能看到龙泉瓷的影子,只是绝大部分的龙泉瓷都挺一般,换句话说,精品很少。
而陈笑烟刚刚拿出来的这件观音佛龛就可以算得上是龙泉窑中的精品了。
一件瓷器之所以能被称之为精品,首先器型必须是完整的;其次,工艺必须是起来繁琐,其实做起来更繁琐,雕工什么先不说,最突出的还是这个造型的设计,要知道,在古代,想设计出一件风格这么清奇与众不同的佛龛,难度可是非常高的,除了要求工匠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外,还要求工匠有一定的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的普通工匠想要创新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尤其是在制作宗教类工艺品时风险更高,做好了众人交口称赞,做不好立刻给你扣一顶“亵神”的帽子。
所以绝大部分的宗教类工艺品在造型上大多都是类似的,这一点在佛教中最为突出,什么佛穿什么衣服站什么姿势露什么表情都是一套一套的,工匠们只需要记住这些特色然后按部就班的动手就能制作出完整且中规中矩的工艺品,时间一长,也就没什么创新了。
当然,创新只是少,而不是一点都没。
这一件观音佛龛在造型上就非常的大胆,首先摒弃了传统的对称结构,不光佛龛两侧的点缀物完全不对称,连佛龛下边的三层台阶也都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是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尤其是一对童男童女,一个立在二层白象的背上,一个则站在三层海浪的浪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