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休息室换好全套装备,张一飞坐上这辆崭新的雷诺方程式赛车,接下里的七站赛事里面,都将由这辆赛车陪伴着自己征战。
现在蒙扎赛道处于封闭日,比赛要在后天才正式开始,所以没有游客跟观众出现。
而且其他参赛车手,基本上都是欧洲本土车手,他们占据地利优势,平常就可以很方便来蒙扎试跑,赛道也相对熟悉。
所以他们并不着急今天就过来试跑,反正后天才比赛,明天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调试,于是赛道上面也只剩下张一飞一辆赛车,可以一个人跑个痛快!
当然,因为是赛场封闭日,所以赛道上面各种监测设备同样没有开启。张一飞的试跑数据,纯粹要靠山本右京的经验跟秒表计时,误差相对来说比较大,只能作为参考。
“飞哥,加油,注意安全。”
阿虎看到张一飞准备试跑,加油打气了一句。
张一飞这个时候伸出一根手指,朝着阿虎摆了摆说道:“小场面,七星山车神,了解一下。”
现在有了阿虎过来,张一飞也终于有了打趣的人了,不然之前跟武田纯子跟山本右京口嗨两句都不合适,毕竟一个是女人,一个是木头。
行驶到赛道,武田纯子充当临时的发令员,随着她手臂挥下,张一飞一脚油门下去,赛车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驾驶这辆雷诺2000赛车,张一飞并没有生疏感,因为这辆车跟丰田青训基地的方程式赛车,规格什么的都是一样的。
这也算是方程式赛车的一个优点,就是所有东西都被国际汽联规定死了,不同厂商之间车辆区别不大,所以上手起来也毫无问题。
只有到了一级方程式那个级别,才能感受到,诱惑力很大。
无论是对于张一飞的支持,还是自己心中燃起的火苗,阿虎都想留在赛道上面,感受这种速度与激情。
很快张一飞就来到了蒙扎赛道1号弯,这是一个被称之为rettifilio tribune的组合弯,翻译过来大概是个罗马保民官的名字。
反正张一飞见到赛道资料的时候,不知道意大利佬为什么要用罗马保民官来命名赛道弯道,可能文化差异导致脑回路不怎么正常。
组合弯道入弯角度很小,所以必须要在入弯前重踩刹车,把时速降低到1档80km/h左右,才能安全过弯。
从巅峰260km/h,急速降低到80km/h左右,这就很考验车手对于刹车点的判断,早了速度降低太多会被人超越,晚了速度降不下来,会在弯道失控。
试跑张一飞没玩什么极限,早早刹车到70km/h的速度,安全过了这个弯道。
这个弯道不单单是对于入弯要求很高,出弯之后又是一段长直道,所以要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把车速从之前的70~80km/h,再次提升到6档极限速度。
这就是为什么,要降低气流下压力跟轮胎抓地力,就是让赛车可以在出弯加速上占据优势,否则弯道没被人给超车,结果出弯直道加速被人给超了,那才真叫憋屈。
过弯感受中,张一飞觉得悬架支撑没问题,但是气流下压力方面偏强了一点,出弯后的加速度张一飞觉得不给力,跟在丰田青训中心极限加速差不多。
但要知道这辆赛车是要略强于丰田赛车,并且赛道质量也要好一些,如果只是丰田青训基地的速度,张一飞别说什么夺冠了,目测正赛都跑不进。
毕竟参赛选手高达30多位,而正赛名额只有20位,也就是说在排位赛阶段,将有十多位车手被直接淘汰,就连正式比赛的机会都没有。
张一飞这次目标放的很低,没自大的认为自己会拿冠军,最高目标就是站上领奖台就行了,下限目标是跑入正赛。
因为两辈子都是职业车手,他知道欧洲职业氛围有多强,这种差距就跟中超与五大联赛的差距一样,特别是方程式赛车,很多欧洲车手几岁就征战在赛道上。
相当于起跑线上你准备靠腿跑的时候,对手都已经开上车了,非酋怎么跟氪金玩家斗啊!
(2000年雷诺2000欧洲杯赛制跟车手数量已经查询不到,但是按照17、18年雷诺2.0欧洲杯,参赛车手分别是34名跟28名。循环按照当年f1模式,稍微更改了一下赛制,增加了排位淘汰,保留跟f1同规模的20名车手。)
“一飞君,试跑的感觉怎么样?”
耳麦里面传来了山本右京的声音,正式方程式比赛,车手的头盔里面都有通话系统,方便车队传达指令。
“悬架方面感觉不错,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更硬一点,空气下压力能不能再调低,我感觉出圈加速度不够强。”
张一飞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调校的已经很不错,但张一飞希望更极限一点,毕竟对手太强。
“悬架不能再硬了,因为蒙扎赛道的路肩较高,很多时候极限超车跟过弯都需要借用路肩,太硬的悬架很容易损坏,风险太高。”
“下压力可以调整,我选择用了比较保守的方案,但问题轮胎抓地力进一步降低的话,车辆稳定性也会随之降低,高速弯很容易出现失控,你觉得自己能掌控吗?”
山本右京说出了调校的缺点,他确实是采取了保守策略,这就跟之前说的亚洲“通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