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买宋> 第九十四章 金匮之盟的由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章 金匮之盟的由来(2 / 2)

这种举措,作者菌只能揣测,也许是程德元协助赵光义,配置了某种奇特的毒药;赵光义随后在与赵匡胤的对饮过程中,在酒中下毒。


然后赵光义迅速返回家中,制造自己不在现场的表象,等待赵匡胤毒发身亡的死讯;随后,赵光义让程德元,接上来通风报信的宦官王继恩,三个人(也可能更多人)一起闯进了皇宫夺权。


当然,抛开揣测,从遗留的被筛选过的史实来看,从赵光义的顺利进宫,以及宋皇后的束手投降等各种迹象都表明,在当时整个大宋皇宫内外,早已尽在赵光义的掌握之中,所以,皇权,似乎很“顺利”的就完成交接过度了。


而顺利上位后,赵光义也马上对夺位的功臣进行了封赏,例如,随后,宦官王继恩被封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程德元则从一个普通的医官,被封为刺史。


至太平兴国六年,程德元已“攀附至近列,上颇信任之,众多趋其门”,尽管程德元贪赃枉法,经常被人举报,但赵光义对此却不管不问,内在门道也实在发人深思。


不过,虽然这种看似平和的权力过度,其表象背后,依旧是接连而来的腥风血雨。


比如赵光义上位后,随即开始实施一系列斩草除根计划。


要知道当时,赵匡胤凭借“义社十兄弟”拥立为帝,赵匡胤暴毙之时,大将王申琦等已死,石守信等已被解除兵权,此时仍然掌握军权的赵匡胤的爱将,还有李继勋和杨信。


可赵光义上位后,先是解除了李继勋北都大名守将的职务,一个月后,李继勋蹊跷死亡;随后,赵光义又到杨信家“探望”,第二天,杨信也死了,真·毒奶粉!


而在剪除赵匡胤的遗留大将后,赵光义又开始对皇族下手。


赵匡胤共有五兄弟,赵匡胤排行老二,赵光义排行老三;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弟弟、老四魏王赵廷美也还活着,并且年轻康健。


另外,赵匡胤共有4个儿子,但长子和三子都早亡,只有二儿子燕王赵德昭,以及四儿子秦王赵德芳活了下来,赵匡胤暴毙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有18岁了。


这些人,都是赵光义身边赤裸裸的威胁。


于是赵匡胤死后三年多,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在平定北汉后,下令进攻辽国,企图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地区,但在高粱之战中,宋太宗中箭受伤、落荒而逃。


当时,整个jūn_duì 群龙无首,在此情况下,jūn_duì 中一些将领,主张拥戴正在军中的赵德昭为帝,事情没有成功。


不久,宋太宗赵光义回到jūn_duì 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怒。


返回开封后,赵光义一直故意不对征伐北汉的将士进行封赏,对此赵德昭便向赵光义建议,应该进行封赏,没想到赵光义却暴怒说。


“等你做了皇帝,你再赏赐也不晚!”


赵德昭听他这样说后,忧惧恐极,返回王府后,便直接“取割果刀自刎”。


赵光义听说后,前去察看,竟然“哭着”说:“痴儿何至此耶!”


这……


就是传说中的猫哭耗子假慈悲了吧?


而赵德昭死后两年,太平兴国六年,宋太祖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时年仅仅24岁的秦王赵德芳,也跟他的父亲赵匡胤一样,在睡眠中,突然莫名其妙死去。


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寝疾薨”,死法跟赵匡胤一模一样。


(注:这是真实历史上的记载,至于本文的话,因为是戏说,根据民间传说回龙传改编,故此赵德芳没死,被赵光义封为了大名鼎鼎的八贤王。)


而赵匡胤两个儿子相继死后,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共同的弟弟赵廷美,“始不自安”。


到了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又指使亲信、大臣柴禹锡等人,“告发”赵廷美有“阴谋”、想谋反,最终,赵廷美被贬黜到房州(湖北房县)。


最终年纪轻轻,仅38岁的就“忧悸成疾而卒”。


至此,对赵光义有着皇位威胁的人,终于被一一剪除。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阴谋论,也有传说赵匡胤之所以传位于赵光义,是因为他妈妈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女人,她临死前,把赵匡胤叫到床前,问他。


“你知道为什么你能统一天下吗?”


赵匡胤回答。


“这当然是因为祖宗们给我留下的良好基础啦。”


他妈妈说。


“放屁,你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纪太小,才造成了后周的灭亡。”


赵匡胤立刻觉悟,决定让弟弟赵光义继承他的皇位,并立下了金匮之盟。


这个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暂且不论,总之相当扯淡就是了,毕竟当时赵匡胤的儿子都已经成年了,哪里小了?


细究一下也不难发现,之所以有这个广为流传的金匮之盟,是因为在赵光义上位前,一直跟赵光义有矛盾、主张要抑制晋王(赵光义)势力的宰相赵普,一直活在恐惧忧虑之中。


到了太平兴国六年,擅长拍马屁的赵普突然“提醒”赵光义说,现在天下传言很多(意思是说赵光义得位不正),但当时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不是有遗言说,让先皇百年后,再传位给你嘛,官家你怎么不向天下人公布呢?


这个所谓的遗言,就是赵普为了迎合赵光义,而杜撰出来,后世流传很广的“金匮之盟”。


于是看到赵普这么识相,还编制了个子虚乌有的事来替自己遮掩,赵光义也不再追究什么,将赵普再次提拔做了宰相,后来赵光义对赵普说。


“我之前差点就想杀了你!”(“朕几欲诛卿!”)


当然,马屁拍得这么到位,那就算了吧。


可见会拍马屁,真的是一门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啊!


……


……


……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