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位武状元张三甲之所以如此厉害,也跟其家传有关,因为他出生于一个武林世家,很是奇特,就跟小说一样。
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他的祖父名叫张增,当年外出打短工,曾经偶遇一武林高手,于是两人一见如故,便结为昆仲,怎么样,是不是很像某些武侠小说里的情节?
于是张增就跟他学得几路拳术,回家后在农闲时练拳习武,逐渐名震四方,后来又办起了武术馆,张三甲的父亲张耀田等都是习武场上的佼佼者。
张三甲也因此自幼酷爱武术,八岁时就已学会不少武术招数。
张三甲十四五岁已长成彪形大汉,有一次见邻家门前有两个数百斤重的石狮子,大叫一声猛力将石狮子举过头:“皇上如此重视武人,就是希望我等效命疆场。我等不捐躯杀贼,何以报答皇上隆恩?!”
孔有德涂炭登州之时,王来聘率先登城,不幸中箭,壮烈牺牲。
可惜,明朝的武举制度虽然已走上了巅峰,但明朝的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
像是崇祯十四年,崇祯皇帝下诏开“奇谋异勇科”。
可诏虽下,却无应考者,崇祯十五年,又一次下诏,欲挑选“督师大将”,仍是无人应考。
崇祯十七年,明亡;明朝的武举制度也就无疾而终了。
到了清朝的话,武举才算是真正的发扬光大,首先,清代武举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
(1)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
(2)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