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买宋> 第二百六十一章 影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一章 影响(2 / 2)

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


鲠直的人、确有才干的人,只要不被武则天怀疑为谋反者,武则天还能尽力予以保全或重用。


例如,被酷吏诬告的狄仁杰,不但得到平反,还升任宰相。


又如仇人的后代上官婉儿,能诗善赋,不但受到宽宥,还被武则天留作近侍,倍加恩宠。


武则天统治时期,边境并不安宁。


她果断地启用了唐休璟、娄师德、郭元振等猛将,在西北平突厥,设北庭都护府;在西南胜吐蕃,显示出赫赫国威。


武则天的确是有本事有魄力的人,像是在唐太宗宫中时,唐太宗有一匹壮马叫狮子骢,非常暴烈,没有人能驯服它。


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器物:铁鞭、铁挝和匕首。


先用铁鞭打它,不服,再用铁挝打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


唐太宗很称赞她的气概,她果然用制壮马的方法驾驭群臣,造成历时半个世纪的有效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作出了特殊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男皇帝比起武则天来,恐怕连一根汗毛也沾不到边。


当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功绩将彪炳千秋。


的确,因为强势和有能力,所以在武则天时代,她的政治算是比较清明,这也就有了她对中国科举的三大贡献。


比如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开创了武举。


武则天提倡科举,能够破格用人。


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又创立了殿试和武举,这非常重要,中国历史重文轻武尚空谈,是造成国家软弱的重要原因,。


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


每年举行的考试称为常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又叫制举。


常科里比较重要的有两种,一是进士,一是明经。


本来进士的级别比明经低,但从武则天开始,它逐渐变成科举考试里最重要的一科。


为什么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呢,原因是进士科利于选拔人才。


明经科主要考经典记忆,需要熟悉经典,那家里得有经典。


普通老百姓家藏书少,因此这种考试对世家子弟有利。


而进士科考文才,这固然需要知识积累,但更重要的还是靠天赋灵气。


好多寒门小户家里没有太多书,但子弟凭着灵气和天分,也能在进士科中崭露头角。


相对来说,进士科也有它的公平性。这样,选拔人才的面更广了。


第二就是发挥了制举的作用。常科之外还设制举的原因有三。


首先,制举和现实问题和实际联系紧密,考生的实际行政能力能检验出来。


其次,制举的考生范围广。


第三,制举考试起效快,制举过关,马上可以当官,选拔的人才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而且武则天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老百姓自举,不通过官僚体系的阻挡,很多人才能被直接发现不被埋没。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包括经济上都大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于是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


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


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


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


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此外就是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以及文化已发达,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


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


而且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


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没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


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人无完人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武则天也有其过:


像是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便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差点随之淹没了。


但是,比起数千年男性皇帝对女性的种种可怕压迫,有几个男宠其实也不算什么,对吧?


总之,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算是功大于过,有很突出的功效,特别是科举方面,所以,咱们应该铭记她啊。


好了,关于科举的话题差不多到此落幕,咱们继续前文吧。


……


……


……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