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30纳米的蚀刻机,所有部件我们都是一比一反向测绘而成。工件加工jīng度已经是国内最顶级的。董教授,你说我们这次国产化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说完这些,郭连生捧起松木茶几上的骨瓷茶杯。茶杯样式老土,但材质的确不错,握在手中有一种手握暖玉的感觉。但他此时没有心情去体会茶杯的手感,两眼一眨不眨的盯着对面的董教授。
而此次,董教授倒是突然笑了,“哈哈哈,你们这种做法跟我们以前国产化铁鹰-5一样,太急于求成!”
他并没有说出国产化130纳米蚀刻机的具体问题,而是拿他日常工作的一些经验来做比方。
董教授的团队是老补锅匠,几乎每年都要给没有退役铁鹰-8做改进。目前的铁鹰-8已经面目全非,应该算是一种新机型。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没有修改北极熊国的原设计理念,只是在原设计理念上做升级改造。
“一台飞机、一台机床、一台机械设备等系统集成设备的诞生,其实是需要一套设备理论的支持。我们倘若没有这套设备理论数据、没有设计工艺数据,逆向测绘仿制根本不行的。”
说到最后,董教授有感而发,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说出来。
按照他的意思,郭林生团队的步子太大,应该一个系统或者一个部件的去国产化。这样cào作才能消化吸收国外技术。
可按照这种套路来搞130纳米蚀刻机,等到这款产品真正能做到国产化,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