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官居一品> 官居一品第23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官居一品第23部分阅读(2 / 2)

分割


这是非常之重要的一章,也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三条主线之一。但本书是故事书,不是哲学书,所以只是略略讲一下心学是什么,其与理学的关系,不做深入探讨。当然若是不了解什么是阳明心学也无所谓,把他们当成一个在野的政治集团就行了


第一一九节 小三元之府试案首 中


对于被稀里糊涂拉上贼船,沈默心里十分不爽,但因为老师是铁杆王学门人,所以不管他愿不愿意,身上都已经被打上王学的烙印,洗也洗不掉的。


他心中甚至开始埋怨徐渭,好好的把自己带来这种非法集会作甚却也不想想,若是没有沈炼那层关系,人家徐渭、王畿、唐顺之这些人,理他个嘴上没毛的小童生作甚


在浑浑噩噩中,沈默结束了自己师门的第一堂课,说句实在的,除了听出王畿是徐渭的老表哥之外,他是一句也没听进去。


等回去后,沈默接连做了好几晚上的恶梦,老是梦见自己正考试的时候,一群凶神恶煞的官差就冲进来,拿个戳子往他头上一盖,然后便绑了拖出去,吓得他一边挣扎,一边哇哇大叫道:“我就去了一次,我下次不敢了”


这时,他的身子突然被使劲摁住,人一下子就惊醒了。沈默睁眼便看见长子,一脸焦急的望着自己道:“拙言,快起来吧,要迟到了。”


沈默惊魂未定的喘息道:“什么迟到”


“今天府试啊”长子瓮声道:“还有半个时辰。”往常沈默的自律性很强,根本不用人叫早。长子他娘便做好早饭在下面耐性等着,谁知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他就偏偏睡过头了呢


“啊”沈默一下子便惊醒过来,一个鲤鱼打挺跳下地,洗脸刷牙漱口穿衣,动作快的让人眼花缭乱,长子还没反应过来,他便已经拎起考篮子,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下楼去。


屋外仍是满天繁星,姚老爹早就套好马车在等他,一见沈默出来便道:“早饭在车上呢,公子上去吃吧。”


沈默钻上车,还不忘嘱咐道:“大叔,快点走啊”


~~~~~~~~~~~~~~~~~~


在姚大叔的拼命催动下,马车飞速的行驶起来。沈默本想在车上吃点东西,无奈车厢里太过颠簸,他怕不幸咬舌自尽,只要忍住了。


大概行了一刻时间,马车便停了下来,沈默心说神速啊,便探出头去道:“大叔,到了啊”


却听姚老爹无奈道:“堵了”沈默闻声向前望去,便见前方的灯笼火把,汇聚成一条粗壮的长龙。他的第一反应是好壮观啊,但接着就意识到,竟然遇到了这年代极为罕见的堵车现象。


如果目能夜视,你会看到位于绍兴城南的投醪河畔,密密匝匝的挤满了轿子、马车,甚至是驴车、牛车,还有骑大马的连河道中也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


这其实并不奇怪,绍兴下属八个县,除了会稽山阴之外,还有余姚萧山、新昌诸暨、上虞嵊县六个县,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考生,为了同一个目的汇聚于此,人数是会稽县试的五倍还多,不堵车才怪呢


时间紧迫,他来不及多想,便拎着考篮跳下车道:“大叔,我走过去,你先回去吧。”姚大叔从怀里掏出个银锭给他道:“昨天我来打听了,里面什么吃的都卖,公子进去买点吃吧。”


沈默将信将疑的接过银子,来不及多说,便游鱼一般钻进车水马龙之中,闷头往府学宫前跑去。


看到他下车往里跑,很多考生也跟着跑起来,大伙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终于在点名入场前的最后一刻,赶到了警戒线前。


跑了这么一大段路,累得沈默腰都直不起来了,他突然看到左脚一阵凉飕飕,低头一看,鞋子竟然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沈默不由一阵眩晕,心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但这时考生开始往里进,他不由自主的被裹挟着进去,险些连另一只鞋也被踩掉。


~~~~~~~~~~~~~~~~~~~


像县试一样,送考的一干人等,都被官差隔在外面,只有应试童生才能进入学宫前街。


但考生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因为不光是今年县试录取的,还有往年过了县试,却考不中府试的。按照规矩,这些人可以不再参加县试,而直接入围府试这个人数是今年才录取的四倍还多,所以考生总数大概是五千人。


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五千考生熙熙攘攘的挤在考场前,却不能立即进场。因为府试的点名入场是县为单位这个县的考生点完了,下个县再入场的。


可是即使事先组队而来的,也一定会在人山人海中被挤散的,何况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来的,那么该如何找到自己县里的领队教谕大人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县在考前都会精心制作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灯笼,事先告诉考生,看到那个样子的就集合过来。


比如说会稽教谕就事先告诉本县考生,见到牛头灯笼便靠过来。


那些灯笼用长竹竿挑着,在黑咕隆咚的天色中十分显眼,沈默找了一会儿,便看见半空中的牛头,便提着考篮挤过去,终于见到了面熟的考生,第一句话就是:“谁有多余的鞋”


大家一看是本县案首,不论长幼都一起朝他行礼,口中称呼师兄,这也算是案首的小小福利吧。待听明白沈默的意思,大家理解的笑笑道:“师兄也被踩掉鞋了。”有不少人七嘴八舌道:“我方才也是。”“我的帽子被挤掉了。”“我的笔墨摔坏了”


“那你们怎么办的”


有人说是“现买的。”这是第一次考府试的。


有人说是“还有备用的。”这是有经验的。


沈默吃一惊道:“这里还有货郎吗”


有那考过几届的童生笑道:“师兄有所不知,每年府试都有这么多人,被挤掉鞋子帽子、摔坏的笔墨砚台不知多少,考场偏偏又规定衣冠不整不得入内。差役看到有利可图,便购进一批,高价贩卖。”便有人自告奋勇,给他去找买东西的,不一会便领过一个穿着号服,挑着货郎担的过来。


接着那人手中的灯光,沈默果然看到食品文具、鞋子帽子一应俱全。一问,一双布鞋竟要一两银子,这价钱在外面可以买五双上好缎面布鞋了。但他也知道稀缺就是资本,只好乖乖挨宰。


看着那人卖肉火烧,他又问问价钱,两钱银子一个,沈默已经麻木了。他干脆把姚大叔给的二两银子扔给他,拿了五个火烧,一双布鞋。


别人都说他不该买火烧,有经验的考生告诉他,往年考场的官差,会从外面买饭菜到考场贩卖,虽然同样高价,但好歹还是热腾腾的。


沈默摇摇头道:“话虽如此,可新官上任三把火,谁知道府尊大人会不会烧到咱们头上呢”


众考生不禁直冒冷汗,立马将那人的吃食抢购一空。


分割


还有27个小时日凌晨就要上架了。这本书一个半月新书期,28万字公众版,且自我感觉写作态度十分认真。所以和尚觉着对得起大家了,请大家将保底月票投给官居一品吧。上架之后必然更新更多,内容更精彩,谢谢大家


第一二零节 小三元之府试案首 下


绍兴府试的考场设在府学宫,府学宫占地百亩,考试条件非常好也存在与县学同样的问题考场坐位依然有好有坏,有的坐位光线不是很好,有的坐位风比较大,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占个好点的位置。


这时候考场开了门,第一个县开始点名。其它县的考生便纷纷找到考场的差役,拿出银子来请他们将考篮先放到考场中位置好的桌子上。按惯例这代表已经有人占了这个坐位了,等他们进场之后,只要找到自己的考篮,坐下来就可以了。


但差役们这次没敢收钱,他们满面遗憾道:“府尊大人有吩咐,必须按照卷上编定坐号,入场对号而坐,否则取消本场考试资格。”考生们这才死了心。


五千童生分成十组入场,到天光大亮时才领到答题纸全部入场。沈默的运气终于回来了,他的座位是三排六号,三六一十八,不但吉利而且位置绝佳。


坐在位子上,他发现前后左右一个都不认识,不由暗暗高兴道:可以清心考试了。县试时监考不严,身边的考生纷纷小声问他如何破题,让人不胜其烦,据说府试的纪律要求也一样宽松。


只听周围嗡嗡声不绝于耳,大概又是些都是难兄难弟,待会互相帮助给我看的话,小心出去废了你之类的考前交际活动。


~~~~~~~~~


待沈默吃掉一个肉火烧,所有的考生终于都坐好了。


这时考场大门缓缓关闭,落锁后竟然贴上了封条。看到这一幕,考生们不由心中打鼓,暗道不会要动真格的吧


正在众人胡思乱想间,便听一个男声拖长音高叫道:“知府大人到”


只听一片稀里哗啦声,考生们纷纷起身,向着正殿的方向施礼。那知府大人走到殿前,却也面向正殿,给此地的主人孔圣人上了三柱香,然后带着考生一道三叩首,这才转过身来。


学生们又给他行礼道:“学生拜见知府大人。”


“免礼,都坐下吧。”知府大人的声音十分清越,富有魅力。


沈默觉着这声音十分耳熟,便趁着坐下时抬头望去,不由小吃一惊,只见那站在正堂之前,头戴金顶乌纱,身穿绯红四品官袍,胸前补着云雀的官员,竟然是他那位突然冒出来的师叔唐顺之


考生们也抬眼偷瞧府尊大人,一看到那身绯红不由倒抽冷气,要知道虽然按照洪武旧制,知府就应该是四品。但自从成化年间以来,巡抚负责制逐渐成形。到嘉靖年间,巡抚已经凌驾于三司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省之长。原本的三司已经变成了部门性的地方权利机构,品级自然要低于正三品的巡抚大人。


所以虽然没有改动洪武旧制,但吏部在授予官衔时,却将从二品的布政使,降成了从三品;正三品的按察使,降成了正四品,连带着知府也从正四品降成了正五品


但这位新来的唐府尊,竟然是个四品官,这其中真正意味着什么,考生们不知道,可他们朴素的认为,这说明府尊大人肯定很牛


于是乎肃然起敬,不敢因其面生而稍有轻慢。


穿上官服之后,风流名士唐顺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怒自威的唐府尹。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并没有在任何人身上停留,只听他声音凝重道:“诸位,本官浙江兵备副使兼绍兴知府唐顺之,也是今年府试的主考官。”浙江兵备副使是个四品官,所以唐顺之胸前补了云雀。


场中鸦雀无声,只听唐知府沉声道:“毋须讳言,我浙江现在的头等大事便是备倭,尤其要防备倭寇趁各府集中人力府试时发动袭击,所以本官奏请提学大人,仿效院试例,将本年府试缩短为一天。礼部已经批复下来,同意并令沿海六省全部照此办理。”明初虽然很忌讳前元这个但到了嘉靖年间,只要不是正是行文,即使官员也用代替那拗口的布政使司。


考生一片哗然,有性急的便高声道:“这不合规矩”


嘈杂声刚起,便听守卫考场的官兵齐声低喝道:“肃静”圣人考场见不得兵器,要不非得有水火棍戳地面的轰轰声。


考生一下安静下来。


“战时权宜便是规矩”唐知府沉声道:“如果不满意可以退出,明年再来考过。”说完嘴角浮起一丝坏笑道:“如果明年倭寇平定的话,想考多少场都是可以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考生们还能说什么,只能低头认命。


“现在发考题。”唐知府沉声下令道。便有一队官差,将装着考题的信封,按序号发下去。只听唐知府高声道:“本官共出了九套题,保准你们每人拿到的题目,跟前后左右皆不相同。所以诸位,请专心答自己的卷,不要交头接耳,也不要偷看别人的卷子,因为那样没用”说着声音转冷道:“当然更不能偷看小抄,只要有一点违纪,立刻逐出考场”


~~~~~~~~~~~~~~~~


考题一发下去,考生们哪有功夫理会聒噪的知府大人都紧张的打开信封,抽出自己的考题。


沈默看自己分到的考题,乃是一大一小两道四书题。大题是道一句题之以德;小体是个截搭题雅言也叶公,很显然大题考功底,以理真法老为重,小体考思维,以破题恰当为重。


便趁着一开始脑子清醒,先看那小题皆雅言也叶公,他得先看出这莫名其妙的句子是怎么生出来的,然后找到其出处这哪是考死记硬背啊,简直就是智力测试嘛


寻思片刻后,沈默在前四个字后面加个点,将句子断为皆雅言也、叶公,便可断定这两句都是论语.述而,前者是第十五篇的最后四个字,后者第十六篇的开头两个字。不由暗叹一声道:我这师叔真是个天才


因为截搭题虽然广泛应用,但朝廷从未正式承认这种出题方式,如果碰到看你不顺眼的御史,参你一个割裂经文的罪名,那就得乖乖引咎辞职。但再找茬的御史,都拿这位唐知府没有办法虽然大家都知道他出的是截搭题,但人家这六个字却分明是连着的,不信回去翻翻书,看看是不是紧挨着的。


这时候又没有标点符号,还真没法说人家不是一句。


分割


第一章加油去码下一章,票票啊


第一二一节 夺魁 上


但是皆雅言也。叶公六个字连在一起,看起来简直不知所云。


不过对于跳跃性思维强大的沈默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他知道前四个字的原文是执礼,皆雅言也。雅言便是周王朝的官话,大体相当于当今的陕西话。而孔子是鲁国人,平时说的是山东话。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孔夫子平时交谈用山东话,但在诵读和赞礼时,则改用陕西话。


当然具体的解释还得听朱子的,他老人家说:雅即训常,雅言即训常,乃圣人之德行也。


再看叶公二字,原文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朱子解释道:叶公者,字子高。楚叶县尹,僭称公也。这话的意思是,叶公问孔子的学生你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搞明白两句各自的意思,下面就开始扯了将其合情合理的扯到一起,就算是成功了。


沈默突然发现,这道看似无理的截搭题,在弄清各自的出处后,竟然变成了明白正大的平正之题。因为朱子在介绍完叶公是哪位之后,又注释道:叶公不知孔子,必有非所问而问者,故子路不对;抑亦以圣人之德,实有未易名言者与”


圣人之德四个字,便将前后两句联系起来,把题意堂堂正正表述出来,只要你背过论语和朱子注疏,便能直接破题,不用你乱猜胡诌。


说实在的,这是沈默在第一次做截搭题时,心中有踏实的感觉,因为往常遇到的那些,往往是考官生拼硬凑而成,即使出题人自己的标准答案也是牵强附会,答题者自然更是云里雾里,找不到严丝合缝的答案。


沈默不由暗赞道:能把截搭题出得这么堂堂正正,让人破起来心服口服,唐荆川果然不负唐王之名


既然破题无误,下面的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便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写得他大呼过瘾


一篇文章写完,再如县试时那般细细检查数遍,遣词造句无误,韵脚韵律流畅后,这才一笔一划的用馆阁体誊写在卷子上李县令曾经说过,单凭他这首字,哪怕文章写成豆腐渣,都是可以当上秀才的。


第一篇文章写完后,时间快中午了,沈默伸伸筋骨,把卷子小心收起来,准备吃完午饭再写。虽然火烧已经凉了,但他也不是娇生惯养的,将就着也就吃了。与他抱同样念想的还有很多,不少考生都从篮子里拿出干粮和竹水壶,开始用饭。


但一些个富家子弟可吃</br></br>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