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官居一品> 官居一品第50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官居一品第50部分阅读(2 / 2)

沈默点点头。没有说话。也许是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他不像胡宗宪那么兴奋反而认真咀嚼周总督的赠言


通过那份早就写好的批条。他便明白了周的意思攘外必先安内。这位总督大人显然是认为卧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想要在集中全力对付倭寇之前。先把那碍眼的赵文华给撵走。


在一番斟酌之后。他选择了纯属外来户的狼土兵。作为对付赵文华的突破口。故意将已经写好的批条后压。让狼土兵不到该有的粮饷。制造事端来显文华逼走张经之过因为浙江正处于人事更替的混乱阶段。所以政令不畅。所以本总督的命令传达不下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赵文华在里面瞎搅和所。


等到他打一必胜之仗奏凯归来。便可在报捷文书上。顺便攻讦赵文华不懂军务。胡乱插手。请陛下为南计早早把召回去。该嘛干嘛。别在这碍眼了。


他敢打赌。如果他一仗赢了。帝一高兴。肯定会把赵文华召回去因为徐阁老透露。陛下早就流露出让赵某人回朝的意思。只不过在严的努力下。赵华的归期才一再缓罢了。


所以周总督想用个小的手段。把赵侍郎一脚踢回北京去。谁成想偷鸡不成蚀把米预想中唾手可的胜利。竟然变了这个样子周总督这回丢人还在其。更严重的。给了赵文华攻击自己的借口。怕是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事实上。陶宅镇被。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士气大振的倭寇居然反过头来。再次进攻浙东一带。把刚有些复原的当的百姓。抢了个底朝天。这才嚣张的扬长而去


这次不用小丞相捉刀。赵文华便亲自动笔。将周这次调动兵马不


的情事大加渲染。又云周对土兵的苛待。无法做到同仁等等;便断言他一当了总督。必定贻误大局。而“论公之忠。任事之勇。用兵之智。料敌之明。无过于胡宗宪”。所以保他代替周。


奏疏同样是抵京。但这次严嵩没有先看到。而是被直接送进了玉熙宫中这不是因为严阁老失了圣眷。而是因为他老人家下不了床了。


严阁老之所以下不了床。是因为这样一首诗:“灵药金壶百和珍。仙家玉液字长春。朱衣擎出高玄殿。先赐分宜白发臣。”这是大明朝嘉靖皇帝陛下。几年前亲笔题给严阁老的。


就像诗中所讲。道皇帝常把炼出来的仙药赏赐给严嵩。一方面固然是对他的宠爱。希望益寿延年;另一方面“君服药。臣先尝之”。也存了拿他试药的阴暗心思。


如果你有幸翻看嘉靖陛下的起居注。必然会看到大量的某年某月某日。帝密谕嵩。近获仙方。制成丹粒。依神仙意旨。赐你一盒服之。捧读圣谕。“不胜感戴天恩之至”。立即选择良辰饮服。“以验其性味”。


所以练出仙丹来。皇帝不会第一个吃的。他的先让严嵩试试。一般从赐药后的第二天。便密札催问。严哪敢敷衍塞责只好谨遵。逐日回禀服药反应。


一半是这样回的臣严嵩蒙问:““昨臣服丹。经二日。夕觉何如者”臣昨依法作饮服后。初时腹内略觉微响。浑身滚烫似火。许是洗经伐髓之功。然臣亦不敢确定。臣再服一次验。


然后日复一日。君孜孜不倦进行交流。最终定会种结论。要么这药吃。要么吃不。好在经过两千两的炼丹史。我国的方士们已经学会了如炼丹才能吃不死人。所以才没把严阁老给毒死。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那些丹药里是铅汞所致。在身体里日积月累。总是要出问题的


今年正月初一。帝又按例赐给严阁老新炼丹药五十粒。作为新春贺礼。谁知严阁老服用后。遍身热气不散。燥痒异常。无法忍受。须终日滚汤浇洗。其痒才少息。又腹泻不止。至初十日发为疾。痛下淤血二碗。其热始解


一位年届八的老者。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不趴下才。所以这几天老人家一直卧床在家哦不。应该说是趴床在家。因为他老人家的尊臀。根本不敢沾床了。


这种尽忠报主的行为。嘉靖帝自然是感念至深的。加严阁老为少师兼太保。并赐灵药令其安心休养。


事实就是。严阁老用他舍身忘己的行为。重新温暖了皇帝的心。使“围城之变”后有所衰,的圣眷。再一炙热起来。所以虽然在家里趴倒但遇到事情。皇帝还是不忘问一问他的意见看完赵文华的奏章后。嘉靖帝写了张小条。附在原奏背后。让人送相府里来。


按照惯例。严世蕃给老爹朗读赵华的奏章。严阁老则趴在床上。把玩陛下的小纸条。上面是语焉不详的几个字按说皇帝的最高指示应该尽量的准确详尽。以免下面不知所云。误了军国大事。


但嘉靖皇帝陛下却反其道而行之。偏要让他的大臣们迷糊。比如说这次的批注。便是“宪似速。宜如何”六个字。


待儿子念完了。严嵩便将纸条给他看。虚弱问道:“皇上是不是在问我胡宗宪能不能这个总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让文华先点拨一下这个胡宗宪。”言外之意是。看看姓胡的什么态度。如果十分愿意加入他们严党大庭。便替他说几句好话。不然就给他拆了台。


世蕃看完御笔。头道:“他一时还没戏。


“宪似速”便是说。皇上这是觉着胡宗宪刚升了巡抚。马上又提总督。似乎过快一点。”可能是只有一只眼睛的缘故。于皇帝云山雾罩的御笔。他都能唯独严世蕃一看就懂。一答就对。真可谓“一目了然”


分割


声明。严嵩服药这段不是恶搞。乃是正史记载。所以啊同志们。在嘉靖眼里。严嵩不红谁红未完待。


第二二四章 李默


我知道,”严嵩指着纸条道:“但后面三个字,分明如此,但具体应该怎么办,还要听我们的意见,所以才问宜如何”


“非也非也。”严世蕃独眼闪烁道:“这个宜字不是适宜的宜,而是指一个人名字。”


“谁”


“杨宜。”严世蕃很肯定道:“一定是他。”


“杨宜”严阁老一时想不起这么一位,还是经过严世蕃提醒,才想起那位因治盗有功,刚刚升为南京户部右侍郎的河南巡抚,不由喃喃道:“杨宜似乎也刚到任不久吧宪似速,难道宜就不速了么”


“我问过送信的陈洪。”严世蕃冷笑道:“父亲可知陛下今天下午见了谁”


“谁”严嵩的寿眉微微抖动道。


“李默李时言。”严世蕃沉声道。


“什么这个回来了”严嵩激动的挺起身子,不慎扯动菊门,痛得他满头大汗。严世蕃赶紧给老爹按摩擦汗,好一阵才缓过劲儿来。


严阁老七老八十,这辈子让他头痛的敌人不少,但基本上都已经被他整死,或靠死了。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也还有那么小猫三两只仍然健在,其中最像老虎的一位,就是皇帝今天刚见过的李默李时言。


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严阁老如此头痛呢不妨翻看一下他地履历。他是瓯宁人。正德十八年进士。庶吉士。散馆后任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当时地天师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弄得邵天师只得怏怏作罢可见他是个不畏权贵。坚持原则之人。


再往下看嘉靖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及宴兵部。默据宾席。欲坐尚书王宪之上。宪劾其不逊。谪宁国同知。可见此人性格有些~浅。有些目中无人。


得罪了尚书高官。带着不逊地帽子。从中央被贬到地方。很多人都觉着。他地仕途基本上就算完了。捞捞外快等致仕吧。


但继续往下看。你会现。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了。他先用几年时间。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完成了从地方到中央地反攻。在此任上。他第一次显示出神奇地能量。竟然打破历史惯例。让属下教书地博士、教授们。可以参加科道御史地选拔。开创了先河。并被沿用下去。


然后又历任吏部左、右侍郎。后直接晋升为吏部尚书。这又是一个了不得地奇迹。因为吏部掌管百官升迁任免。其权威之中。居于六部之。是以吏部尚书又有天官之称。甚至与大学士也不分轩轾。所以这个位置。向来不能由本部侍郎直接简拔。以防其拉帮结派。窃主上权威以自专。只有正德初年地焦芳、张彩。依附刘瑾才做到过。


但李默就能打破一个甲子以来。吏部侍郎不升尚书地成例。在嘉靖三十年由皇帝特简为吏部尚书。这简直就是如有神助。当然这个世上没有神。只有贵人。李默地贵人便是他在唯一一次担当武会试同考官时。取中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姓陆名炳字文明。正乃当今皇帝地奶哥哥。锦衣卫地大头头是也。


陆炳对这位老师曲尽弟子之礼,经常为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所以虽然李默的度量不大,脾气不好,且与严党地关系很糟糕,在官员任免时,常与严嵩相左,甚至屡次生冲突,却可以多年安然无事。


后来严嵩好容易找到机会,将其攻倒,哪知这才过了不到一年,竟特旨启用,复任吏部尚书。不用猜,这又是他那位贵门生干的好事。


~~~~~~~~~~~~~~~~~~~~~~


现在李默卷土重来,一到京城就给了严党一记闷棍,显然在向严嵩宣告老子又回来了,你地好日子到头了。


“陆炳在搞什么鬼名堂”对于李默这个鬼难缠,严世蕃也十分怵头,不由恼怒道。这家伙一回来就有恃无恐,肯定是得了陆炳的支持,才敢这样做。


严阁老沉吟半晌,轻声问道:“他现在的圣眷如何”


“皇帝夸了他,还留他吃饭,并赐御书褒以忠好二字,命其入值西苑,允其大内骑马。”严世蕃愤愤道:“我看陆炳是在报复沈炼那件事。”


“不管是为了什么。”严嵩摇头道:“我们现在动不了他,更动不了陆炳。”


“爹。”严世蕃不满道:“就算不能动陆炳,可也不能任李默嚣张跋扈下去您别忘了,明年可是丙辰年要外察的”


严嵩不为所动道:“李默有陆炳撑腰,又是陛下眼前的红人,现在天王老子也动不了他。”说着缓缓闭上眼道:“


忍忍吧,以他那个性格,早晚会犯错误地,到时候


严世蕃只好罢休,先顾眼前道:“这奏章怎么办外面还在等着回话呢。”


“你自己看着办吧”严阁老说完便沉沉睡去了。


严世蕃嘟囓一声,只好提笔写道:“臣严世蕃代父执笔,回禀圣上:应将周革职,遗缺以杨宜调补。”


奏章递上去,皇帝立刻批准,证明他的看法一点也没错。


~~~~~~~~~~~~~~~~~~~~~


北京城地勾心斗角,传到杭州城来尚且需要些时日,至少大军将倭寇撵出浙江,班师回城时,胡宗宪还在做着总督的美梦,对沈默道:等你中了进士,我就向陛下要你,回来给我当浙江巡抚。


沈默笑道:“还是别了吧,人家状元才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大人直接把下官拔为正四品的大员,恐怕会被人嫉恨死的。”


胡宗宪却不以为意道:“不遭人妒是庸才,再说了,我就是从七品巡按直接拔为四品巡抚的,你现在也是巡按,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沈默摆摆手,笑道:“大人是简在帝心的臣工,自然另当别论。”


“难道你不是简在帝心吗”胡宗宪哈哈笑道。这时候冷风一吹,他那因为夙愿得偿而有点不着调地心,终于冷静下来。也觉着让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人出任一省之长,未免有些太不靠谱,便干笑道:“就算巡抚有些困难,但知府总是没问题地。”


沈默心说:这还没怎么着呢,就先给我降了两级。却也知道了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根本别指望他能在关键时刻拉自己一把。


等回到杭州城,他却还不能歇着,派铁柱知会瓦夫人和两个老彭,让他们各派些人手,跟自己去藩库中领取粮饷。


有了总督的批条,再加上凶神恶煞狼土兵虎视眈眈着,司库地官吏既不敢拿乔,也不敢耍手段,乖乖交付了足额的银两,足量地粮草


~~~~~~~~~~~~~~~~~


下午时分,沈默便带着运送粮草饷银的队伍,缓缓出城而来,先送给瓦夫人,再送给彭臣,最后送给彭明辅,每到一处,都是一片响彻云霄的欢呼声,感激的话语更是听都听不完。


到了彭明辅那里时,老彭非要拉着沈默吃茶,但这次端上来既不是茶水,也不是油茶汤而是一碗蜂蜜水,水中放着四个煮熟剥壳的山鸡蛋,每个蛋上还都插着精美的银质牙签。鸡蛋沾了蜂蜜水,看上去光泽耀眼,十分的诱人。


“这个叫”老彭又来了。


“圆圆满满。”沈默笑道。他知道这是土家族四道茶里的最高茶礼,是专门迎奉长辈等尊贵客人的最高礼节,彭明辅给自己吃这道茶,其暗示不言而喻。


他一口气把四个鸡蛋连带茶汤都吃掉,然后从怀里摸出一个金锞子,搁在空茶碗里这不是给茶钱的意思,而是在接受对方的恭敬后,回敬以美满富足的意思。


看到沈默的表示,彭明辅心中最后一点虑也去了,他高声道:“开宴庆祝喽”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他和彭臣,左右夹住沈默,把他拉进大帐之中。


这次却不吃茶了,而是传统的土家盛宴,除了扣猪肉,有扣蒸肉、扣肉糕、扣圆子、扣猪舌头、耳朵等八样扣菜外,还有一道炒菜和数道汤菜。


炒菜是用十余种菜混合在一起,用超大盘子盛放,虽只有一道,却堪比七八道寻常菜肴的量,故曰头子菜。汤菜则大多为各类火锅,什么猪肉锅,羊肉锅、鸡肉锅、鸭肉锅、鱼肉锅等肉食锅。一种肉食为一个头,头越多说明荤菜越多,宴席档次越高。


而这一桌宴席,足足有十六头,就这样,彭明辅还一直念叨:招待不周呢。


沈默本想今天就去接阿蛮的,但看这架势肯定是一醉方休了,只好作罢


---分割--


和尚窃以为,整个嘉靖年间,就属丙辰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五年最精彩,所以要浓墨重彩的写,所以作为引爆那一年的李时言多做了一点介绍嗯,基本上我多介绍的,就一定是有重要戏份的,而不看他是多大干部,比如说周同学龙套。


第二二五章 小书童勇施美男计


家人喝高粱酒,味道醇厚,也相当烈。彭家四位头更是比烈酒还要热烈,拿出打仗的架势劝酒,唯恐招待不周。


而作为唯一贵宾的沈拙言,平素就不善饮,这回更是无力招架,勉励支撑了三五回合,便啪嗒一声躺在地毯上,呼呼大睡过去。


~~~~~~~~~~~~~~


等他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喝一碗热乎乎的酸辣汤,感到稍微不那么难受,便坚决婉拒了彭明辅留饭,告辞回城去了。


他本想立刻去接阿蛮,但一闻身上的刺鼻酒气,觉着还是先回驿馆洗刷洗刷的好,就直接拨马往武林门内的杭州官驿去了。


对于这位极为年轻的大人,驿丞自然是印象深刻,一见他进来便忙不迭的请安,笑着将他引到院子里。


杭州是浙江府,又是大运河的南端,来省里办事,或南来北往,路过歇脚的官员特别多,所以杭州城的驿馆也就特别的大,前后五进深的大院子里,仅小跨院就有二十多个,就这样还会有不少官员,因为没地方住,而不得不掏钱去住旅店。


但现在还没出正月,正是一年四季最冷清的时候,偌大的驿馆没有住满三成客人,可以任凭挑选。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书,当初下榻时,沈默便选了个最僻静地小院。


他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往东北角的院子走去,一路上听那驿丞絮叨道:“后院有马棚,每天送两次草料,两天送一次豆饼,不过咱们这人手不够,喂马就得自理了。”“驿馆每天管三顿饭菜,两素一荤,米饭管够,大人的随从都可以去吃。如果您吃不惯的话,咱们也可以帮您叫餐,从楼外楼到醉仙楼,只要知会一声,保准按点送到。”


沈默向来不管这些柴米油盐,他的起居饮食都由沈安打理,便笑着打断他道:“本馆地书童已经先期入住了,他应该知道这些。”


那驿丞脸上闪过一丝古怪地笑容。赶紧敛去道:“是是。小地怎么吧这茬给忘了”看到不远处院门虚掩。他便笑道:“那小地就告退。不打扰大人休息了。”</br></br>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