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官居一品> 官居一品第277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官居一品第277部分阅读(2 / 2)

两人正说话,卫士端一碗热乎乎的粥上来,海老夫人上前接了过来,沈默把座位让开,自己坐在床头,把海瑞扶起来,让他靠坐在自己身边。


海老夫人感激的看看沈默,便坐在床边,舀一勺稀粥,轻轻的吹凉了,送到海瑞嘴边。虽然仍昏迷不醒,但饿坏了的海瑞,仍本能的张开嘴,吃下那一口。


海老夫人一勺接一勺的喂着儿子,一碗粥见了底,海瑞睁开了眼睛,声音微弱道:“


娘”


海老夫人的眼泪刷得就下来了。一见母亲哭了,海瑞挣扎着想要给她擦泪,却被沈默按住道:“你就老实点吧。”


海瑞这才发现,自己竟靠在沈大人的身上,再看看身上还盖着他的大氅,一时间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这时侍卫又端一碗稀饭过来,海老夫人又要喂给儿子吃,海瑞哪好意思便坚持要自己吃,海老夫人只好从了他。双手接过母亲手里的粥碗,他的手还有些颤抖,沈默连忙腾出只手,帮他托住了碗。


感激的看看沈默,海瑞也不用勺子,直接把嘀凑到碗边,几口就把一碗热腾腾的粥喝了下去。这才拿起汤匙,将碗底的残粥刮到碗边,吃了个干干净净。


两碗热粥下肚,海瑞感觉身上有劲儿了,便要掀被下床,又被沈默按住道:“大夫说要你好生休息,今儿就老实躺着,不许乱动。”


海老夫人也跟着道:“听沈大人,不许乱动”待沈默把儿子按倒后,她又细心的把被子掖好,这下海瑞是彻底不能动弹了,但嘀上还不闲着,道:“是谁送我回来的储济仓那边怎样了”


“这个操心的命啊”海老夫人叹口气,对沈默道:“你们先


聊,老沈给大人泡茶去。”


沈默微笑道:“泡茶不急,老夫人先去厨房看看,那些年货该怎么规整吧,待会儿还有一车柴米油面,得腾地方才行。”


海老夫人平时是不受人恩惠的,但她已经被沈默彻底感动,只能安静的听他安排了。


“储济仓那边已经没事了。”待海老夫人出去,沈默对海瑞道:“官员们只是一时气急,才做出不理智的举动,一见你昏倒了,便全住了手,打你的还主动去顺天府投案,其余人则都散了。”


“也不能怨他。”海瑞道:“当时太乱了,也不知是哪儿飞来个钱袋子,一下就打在我脑门上了再说,官员们有怨气,那是正常的,不冲户部的人撒,还能冲谁撒”


“这事儿没算完。”沈默道:“我听说他们商量着要上疏,弹劾户部和内阁呢。


海瑞闻言摇头道:“没有用”


沈默不相信自己的耳备,道:“这可不像你海刚峰说的话。”


海瑞疲惫的笑笑,声音低沉道:“这就是我的心里话,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治标没用,除非治本。”说着望向沈默道:“大明朝的病根在哪里,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却没人敢绁及。不去绁及这个根源,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上一百次疏也没用”


沈默闻言点点头,低声道:“莫非你还存着上疏的想法”


海瑞不置可否的笑笑道:“我这个小小的郎中,就是把奏本递上去.皇帝能看到吗”说着无奈的摇头道:〃看不到的”


沈默闻言心神一松,其实他这次来海家,一是探视,二是看看能不能劝说海瑞,打消上书的念头,现在见他有放弃之意,哪有不趁热打铁的:“刚峰兄,太夫人年事已高,嫂夫人又有身孕,揭龙袋的事儿,万万想都不能想啊”


海瑞然叹息道:“你所说的,正是我无法放下的,算了,不提了,先安心过年吧。”


“这才是正办。”沈默彻底松口气道:“我带了些年货来,你这


次务必收下,好歹让老夫人、嫂夫人补补身子。”


海瑞深深的望着他,良久才从喉咙中迸出一句道:“大恩不敢言


谢。


“朋友有通财之义,”沈默摇头道:“你不必多言。”


“但你硌东西,我一样不能收。”谁知下一刻,海瑞却像换了个


人似的,道:“请你全带回去吧。


沈默难以置信道:“发烧了”


“我清醒的很,”海瑞板着脸重复道:〃大人的恩惠,我们海家受


不起,请你把东西拿回去。”


“为什么”沈默面上的笑容敛去。


“这是大人要我说的,那我就说,”海瑞面容冷淡道:“原本以为你是不同的,谁知与那些人别无二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海瑞没有你这样的朋友也不会收你的东西”说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封信道:“早就想寄给你,这次倒省事了。”


沈默黑着脸接过来,一看信皮子上,银钩铁划的写着一行字道:与沈拙言绝交书,“呵”他指着海瑞道:“你可以饿得昏倒,也忍心让老娘挨饿还有未出世的孩子你、你,我怎么说你啊”气得他话都不会说了。


这时海老夫人听到争吵声赶过来,扬手就打海瑞道:“孽畜,怎么能这样对沈大人呢”


沈默赶紧拉住海老夫人,道:“刚峰兄可能魇着了,待会儿太医来了,拿针扎扎就好了。”


“对。”海老夫人也觉着这解释合理,道:“是魇着了,得狠


扎”


怕再惹母亲生气,海瑞不敢


再说话,只是用冰冷的目光盯着沈默。沈默只好退避三舍,在海老夫人无比的歉疚中,离开了海家。


“你这都发什么疯啊”把沈默一送走,海老夫人举拐杖要打海瑞,却见儿子病弱的样子,又根本下不去手,只能流泪道:“莫非真是魇着了。”


海瑞的目光却一片清明道:“娘,我都快五十岁了,知道自己在干什各,您不要操心了。”


“你就是六十了,也不能忘记娘当年教你的,”海老夫人垂泪道:“人要知恩图报啊”


“我一刻都没忘记过,娘”海殇也流下泪来,道:“孩儿从来


没有变过”


且不说海家娘俩哭成一团,单说沈默,被海瑞卷了个灰头土脸,闷不作声的坐在轿子里。外面的侍卫更是气愤难平,纷纷骂海瑞不识抬举、不在五伦、六亲不认、猪狗不如


“你们这群吃材知道什么”听他们骂得不像话了,沈默却爆发


道:“都给我闭嘴”


侍卫们心说大人这是拿我们撒气呢,赶紧噤了声。


待回到家里时,沈默已经恢复如常,只是绝口不提去海瑞家的事,仿佛真忘了这个朋友一般。


过几日,不知什么人神通广大,竟把那封绝交书传得街头巷尾、人尽皆知,让沈默颜面扫地,竟气得闭门谢客,看这架势,连年都过不好了。


就连深居大内的嘉靖皇帝,也听说了绝交书的事儿,竟难得的开心笑道:“这真是一物降物啊,十多年了,只记得他一次次让人吃瘪,想不到这次,竟让人家狠狠的甩了嘴巴,真想看看他此刻的表情啊”


黄锦没有那么恶趣味,相反他还挺同情沈默的,便陪着笑道:“那个叫海瑞的,也忒不是东西,沈大人不嫌他贫寒,折节相交,他却丝毫不珍惜,真是活该穷死病死。”


“这倒是。”嘉靖闻言若有所思道:“这世上不知好歹的人,实


在是太多了”说这话时,他想到了那些恼人的奏章。


原来这十几天来,通政司收到了数以百计的奏疏,释是弹劾内阁和几位尚书的,尤其是徐阁老,几乎要被唾液给淹了。


遭到大面积弹劾后,徐阶和几位尚书,却按例没有上书自辩也没有在家里呆着等待处分,而是仍然兢兢业业的在内阁当差,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这让嘉靖十分的欣慰,自己没有选错人啊。也不能让国之股肱太委屈了,嘉靖便待所有的弹劾奏疏留中不发,硬是拖到了腊月二十七衙门放假,好么,有天大的事情,等过了十五回来再说吧。


只是奎靖心里很难平静,因为他知道,这些奏疏明着弹劾的是徐阶高耀这些人,但实际上,是在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见嘉靖面色难看,黄锦关切问道:“主子,您身上哪不舒服”


“朕身上舒服的很。”嘉靖面容狰狞道:“但心里很不舒服啊不就是因为少发了几个月的俸禄吗”一想到这个,他心中的愤怒无以言表.表情扭曲道:“就要告这个.告那个.听说还要”后半句话,他硬生生咽下去,对噤若寒蝉的黄锦道:“你说这帮畜生,该不该杀”


黄锦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只能默不作声。


好在嘉靖也没等他的回答,而是又问道:“今天二十几了”


“二十九。”黄锦小心翼翼道:“明儿就是除夕了。”


“除夕好啊。”嘉靖神经质的笑道:“除夕夜,热闹啊,哈哈哈



虽然侍奉皇帝二十年,黄锦还是听不懂嘉靖在说什么,不由暗暗埋怨自己,若是聪明一些多好,不要说李芳,恐怕就连陈洪,也能从皇帝的话中,听出些端倪来。


与此同时,京中的很多科道御史、言官谏臣们,几乎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沐浴焚香,净室独坐,仿佛要去做什么大事一般。


沈默虽然没有焚香,但也彻夜无眠,他披衣走到院中,抬头看向天际,但见一股赤色的雾气,笼罩着北京城的上空,根本看不清满天的星辰。预兆着嘉靖四十四年的除夕,是那样的不同


沈默负手在院子里踱着步,四周安静的针落可闻,但他知道再过不到十个时辰,恐怕北京城,就要陷入一片愁云惨淡了。


不知道明天之后,大明朝会走向何方,虽然对他们将要做的事情不抱希望,但沈默还是暗暗祈祷,天佑大明,不要大伤国家的元气


确实早了点,虽然很有限羞愧的掩面而去。


第七五七章 除夕月穷岁尽之日 上


除夕,北京人俗称大年三十儿,绝大多数春节的仪式,都要在这一日完成,所以这天的年味也是最浓。


为了点缀年景,纳福迎祥。从早晨起来,即使是劳苦人家的男女,也梳妆打扮整齐。女人们头上插花,门前贴上红色春联、大大的福字,窗户贴上象征吉庆有余的窗花,一下就把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营造出来。


但一些王府门头或较大的宅门,往往不用这些装点,他们只将标有自家堂号的大红丝绒灯笼高高挂起,便显出一派富贵之气,却是老百姓家比不了的。


不过虽然贵贱有别,但在过年的程序上,却大差不差。比如那头等大事,都是慎终追远、祭祀先人。大户人家有祠堂,一律将宗亲三代的主牌亮开,先人的画像一律要悬挂起来。没有祠堂的也要在正屋设位,不能让回来过年的先人无家可归。


夭刚一擦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在京城各个角落响起,富贵人家更是燃起绚烂的烟花,将北京的夜空妆点的分外妖娆。不过子夜,这鞭炮和烟花便会一直燃放不停,营造出一片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这时候家家户户下完饺子,供养完了祖先,便全家老少围坐桌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所谓年夜饭、团圆饭,第一家里的成员要齐,同时饭菜要丰富,让人看着有幸福感,这样来年才会生活美满。


整个北京城,无论贫富贵贱,不管这一年多不容易,此时此刻都全家团聚,热热闹闹,尽享这难得的幸福时光。真叫个火树银花不夜天,只爱人间不羡仙。


但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大明朝的皇宫禁苑,却显得分外冷清。皆因妾市修玄,讲究绝情绝性,断绝俗世牵挂,这勾人亲情的新春佳节,当然是最忌讳的。


皇帝不过年,太监宫女们就只能偷着乐呵,除了必须值守圣寿宫的,宫人们全都躲得远远的,吃喝耍乐去了。至于黄锦这样的贴身太监,就没那么好命了,只得陪着皇帝,在鬼气森森的大殿里作法事。


空旷的万寿宫正殿安静极了,只有烛火时西爆出一声脆响,却更烘托出那种令人不敢喘息的清寂


围绕眷大殿正中的白玉高台,按照天罡地煞,摆了一百单八个烛台,加上高台上代表三才的三个烛台,一共点了九百九十九支白蜡烛。


嘉靖皇帝一身黑色着绣金龙丝绸道袍,挽着整齐的道髻,盘腿坐在高台上。烛火闪闪烁烁,轻烟飘飘袅袅,坐在其中,他的身影也跟着飘忽不定,好似真的进入了神仙玄妙之境一般。


民间年三十有请神的习俗,嘉靖也在请神,当然皇帝请客的规格比较高,等闲人家请的财神、福神之类的,迄入不了他的法眼。嘉靖所请的,乃是高居三清天的太上老君。


一直以来,嘉靖都虔诚供奉着这位道教始祖,他坚信是太上老君一直在护佑着他多灾多难的江山社稷不起大乱;护佑着他羸弱多病的身躯不受风袭邬侵,得以长寿至今。往昔斋醮,进到这般光景时,他会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仿佛异香满室,尘世间的一切污浊和噪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一片空寂,一片清明,真如那老君祖师降临,为他赐福一般。


可今天是怎么了备什么耳边一片嘈杂之声,心一刻也静不下来呢这样可请不来老君的。只是越在意,就越发心烦意乱,渐渐地,他胸中仿佛堵了柴草一般,终于放弃,发出幽幽一叹道:“心神不宁,有心魔啊”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不知何处刮耒一阵邪风,噗地吹灭十几支蜡烛,接着噗、噗、噗又有无数支被吹灭,大殿里光影摇动,愈发显得阴森诡谲,令人窒息。


嘉靖却无暇理会,只是定定地望着前方。站在世界之巅,看尽一生波谲云诡,多少人粉墨登场,多少人两然谢幕,都已经无法让这位皇帝的心,再起一丝波涠了。被透骨的孤独和厌倦,深深攫住的嘉靖皇帝,如今只求长生只是成仙究属渺茫,身体却随时可能崩溃。就在这烛火熄灭间,他几乎嗅到了幻灭那股空寒的气息。他恐惧、焦虑无计可施,更没法静下心来


天道不可凭,仙道不可证为了这虚无缥缈的仙道,自己荒废了江山,放弃了一切感情,将几十年的岁月全都放在修炼上,这真的值得吗


嘉靖分明看到,虚空中隐现出几个影子,初时若隐若现,渐渐变得清晰,豁然便是陈皇后、张皇后、方皇后、曹端妃和卢靖妃,这五位高贵美丽的女子,虽然最终都没有好结果,但后宫粉黛三千,能在天性凉薄的嘉靖皇帝心中留下印象的,也就是她们五个了。


只见她们目光哀怨,影子般飘飘悠悠、忽远忽


近,忽而又幻化成了哀冲太子、庄敬太子,这两个曾得到过父他的皇子,此刻却撩拨得嘉靖焦躁不安,袍袖一翻、怒吼一声道:“滚”


但下一刻,他的动作僵住了,因为那些女子、孩子,竟幻化成了兴献皇帝、章圣太后的样子,站在虚空中望着他。嘉靖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伸出手去,心中喃喃道:父王、母后,你们也知道孩儿孤单,特意来陪我过年吗


“主子、主子”嘉靖被个公鸭嗓子唤回神来,幻象消失,眼前只剩下一张胖脸却是黄锦看着他魔怔了,小心翼翼的上前查问。


深恨这家伙打断自己与父母相会,却又苦于无法言述,嘉靖只能恼火的瞪着他道:“干什么”


“皇上请完神了。”黄锦只管笑嘻嘻道:“也该吃饺子了。”说完一挥手,一个小太监提着食盒上来。


“不吃”嘉靖想也不想,一口回绝道。


黄锦接过食盒,让那小太监下去,他则拿过个小几,搁在嘉靖身边。然后打开食盒,端出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竟用京片子唱起小曲道:“这可是后土娘娘和的面,东华帝君调得馅儿,太上老君烧得火,王母娘娘下得锅,”然后把盘子放到眼前,装模作样的闻一闻,接着唱道:“闻一闻,香死个人儿;吃一个心里欢,吃两个百病消,若是把这一碟都下肚,保准您老长命百岁呦”别说唱得还有腔有调,真像那么回事儿。


嘉靖被他逗得绷不住了,笑骂道:“你这奴才也学会口花花了”让黄锦这么一打诨,皇帝的心情好了许多,肚子也咕咕叫起来,才想起一天都没吃东西了。便问道:“什么馅的”


“香菇、木耳、胡萝卜大料、花椒、芝麻油;粉条、豆腐、黄花菜,有葱、有蒜、又有醋。咱这素馅饺子,可比那肉馅硌香多了。”见皇帝有了食欲,黄锦愈加卖力的吆喝起来,手上动作也一点不慢,摆好了小碗小碟,将象牙筷子奉到嘉靖手上。


“那就吃两个”嘉靖接过筷子,露出难得的笑意道。


“务定的。”黄锦如释重负、眉开眼笑道:“得多吃两个。”


“先尝尝好不好吃再说。”嘉靖夹一个饺子,用小碟接着,送入口中缓渡咀嚼,过一会儿点头道:“不错,是这个味。”接连吃了小半碗,便感觉饱了。搁下筷子,一边擦嘴,一边赞许道:“不愧是潜邸的老人,还记着在钟祥时的味道呢。”


黄锦不好意思道:“从钟祥来京城那年,奴婢才四岁,哪能记得啊这都是后来太后娘娘教奴婢们的,说这样的素馅饺子您最爱吃,说过年的时候,别忘了给皇上包。”


嘉靖闻言眼眶又有些湿了,感慨道:“母后始终挂念着朕啊你却不知道,这也是太后生前最爱吃的。</br></br>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