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官居一品> 官居一品第349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官居一品第349部分阅读(2 / 2)

“也是”徐阶想不出头绪,又被他们一搅合,便暂且放下不想道:“张太岳待会儿会过来,吕先生吩咐前院,不要让他进mén,先两晾他几天再说。”


“真的”两人心说您老成仙啦,能掐会算的。


徐阶点点头,不再说话。


~~~~~~~~


吕德虽然将信将疑,但仍然赶紧出去传话,并专mén在mén房处坐等,看看那张居正到底会不会来。


没用二人等多久,大概也就一顿饭的功夫,一顶一二品大员才能做的绿呢大轿停在府mén前。


从窗缝里看到张居正的贴身管家游七,吕德彻底服气了,对mén子道:“咱相爷真是神了。”


mén子笑道:“更神的事儿您还没见过呢。”说着便迎了出去,对那游七客气道:“七爷,我家相爷病着呢,老夫人吩咐了,概不见客。”


“我家老爷正是来探望老相爷的。”游七是个场面人,尤其这几年地位水涨船高,就更加八面玲珑了,他热情的拉住那mén子的手,借着袖子的掩盖,将一张xiǎo额日升隆送到对方手里道:“再说我家老爷也不能算客了吧。”


令他意外的是,那mén子竟把银票推了回去,一脸歉意道:“我没说清楚,是任何人都不见。想来张阁老总也算人吧。”


游七直翻白眼,总不能说:我们老爷不算人,心中已经暗叫不妙,因为他对这mén子十分了解其实也是贪财的,但毕竟是相府的mén前官,还要讲吃相的通俗说就是,办不成事儿的时候,是不会要钱的。


现在他竟然不要钱,那就要了命了。游七额头见汗,xiǎo声求道:“兄弟,帮帮忙,进去问一句,哪怕真是不见呢,咱也好jiāo差不是。”他不是一般的管家,而是张居正身边,吕德、李翔功能二合一的帮手,对自家大人处境还是知道一些的,所以也是下了血本,又添了一张五十两的。


那mén子一是冲钱,二是也不知道日后会是何等情形,也不敢得罪了张阁老,便不带烟火气的收起袖子,勉为其难道:“那你等着。”吕德还在里头,他也不敢叫游七去mén房喝茶。


结果游七会错意了,在那里暗骂道:nǎinǎi的,六十两银子买不进个mén房真他娘的杠了龟了一想到自家老爷还在等回话呢,赶紧回身,却见张居正已经下了轿。


三步并两步,游七上前扶住张居正,一边为他将大氅的后摆抚顺,一边xiǎo声道:“老爷,您在轿子里等着多好,外面冷哈哈的。”


张居正却不理他,只是面容冷峻的望着徐府的牌匾,因为这里是宰相府邸,所以mén前有拱卫司的锦衣卫站岗,胡同两头还有兵马司的人把守,十分的空旷肃静,显得他有些茕茕孑立孤零零的感觉。


“唉”游七看到老爷这样,心里很不好受。他本人其实是个落地举子,本来混到渣也不至于成为家奴,然而他在穷困潦倒,为张居正搭救之后,便被其风姿气度、智慧抱负所折服,认定这是一只必将腾于九霄的潜龙,竟改名换姓,甘心给他当起了管家。且不是那种名义上的,而是实实在在,不打折扣的那种。


张居正待他倒也客气,从来都是称呼他的号道:“楚滨,看来师相是不会见我了。”


“倒也不一定,徐三这不进去问了。”游七安慰老爷道:“老丞相可能真的病了,太夫人心疼要他静养也是正理。”前一句还在打气,后一句就改打预防针了。


张居正点点头,不再说话。


主仆二人等了片刻,那mén子徐三回来,一脸歉意道:“老爷正睡着,太夫人说有啥事儿,等老爷身子好了再说。”但那银子是不会奉还了。


“那请将我给师相带的补品转jiāo一下。”张居正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表情还能保持优雅道:“然后跟我师娘说一声,xiǎo徒居正前来探视恩师”说完便一紧氅领,转身大步离去。


那厢间,游七已经挑起了轿帘,待老爷上轿坐稳后,便拉长声音道:“起轿”


望着那顶官轿远远离去,mén子xiǎo声感叹道:“真有派啊”


~~~~~~~


官轿里,张居正端正坐着,表情古井不波,但一双笼在袖中的手,却攥得指节发白,指甲刺破掌心,渗出刺目的血丝。


如果说,昨天他放弃了和沈默来一场正面对决的奢望后,昨夜发生的事情,明明白白的告诉了他这是一场不属于他这个档次的战争,自己连玩yin的资格都没有。


这对他那颗骄傲的心的打击有多重,只有他本人才能体会。更悲哀的是,他还必须立即来向徐阶道歉,重新获得老师的庇护,才能在接下来的政cháo中幸存下来否则,铺天盖地的cháo水席卷而来,任他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承受得住。


然而,徐阶,他的好老师,竟然将他拒之mén外了这换了一般人,直接就崩溃掉了,好在他是张居正,只会受内伤,不会影响到判断。


这次万伦没死,王廷相就更不可能死了,案子就要继续审下去了这里便有两种可能,徐阁老出头或者不出。出头的话,转化为神仙打架,那他们这些凡人就看着是了,要么跟着过年,要么一起遭殃,没什么好说的。


但现在老徐关mén闭户,不像要出头的样子,那李chun芳很可能会被拖出来。本以为让李chun芳独自抗下这一场,虽然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然而最新的消息称,李chun芳昨日去过沈默家,万一达成了什么协议,会不会合起伙来yin自己,也未可知。


张居正默想片刻,自己确实没留下任何证据,要想指控自己,只能靠李chun芳的红口白牙,但李chun芳得先把本身编排成什么样,才能把自己也牵扯进去所以这是个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之局,李chun芳八成是不会用的,那自己还是安全的。


但要是李chun芳非要损人不利己呢那大家就同归于尽到时候自己和李chun芳一歇菜,那沈默就面临两种可能。一是两人和平共处,徐老师退后,沈默;二是和徐老师你死我活不管谁死谁活,那个活下来的,都要遭受道德的谴责,不得不离开政坛。


所以你死我活是不可能的,但沈默想成为徐阶的人,也不可能别的不说,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就是两人各有一套班底,沈默上台,他的人也会上台,位子就那么多,那徐阶的人便得下台,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徐阶是个明白人,与其待到对方尾大不掉才冲突,还不如早来早痛快,这也是他默许对胡宗宪动手的动机所在别说是给学生扫清障碍,自己又不是他亲儿,徐老师还没那么无私。


同样道理,徐阶一定会为了避免将来的冲突,而选择这次和沈默做个了结,并将自己,或者自己和李chun芳保下来只有自己和李chun芳这种势单力孤好控制的学生,才是他最合适的人这一点上,张居正倒没什么抵触,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说高尚点,叫为了延续自己的施政方向,换了他也一样会这样做。


最后张居正得出结论,这次徐阶一定会出头,并保住自己为什么没有李chun芳,是因保自己是单保一个,保他却要一保两个,其难易不言而喻。以张居正对徐老师的了解,肯定会选择较容易的方案,而将李chun芳当成道具使用。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徐阶的能力。想通之后,张居正终于松开了手掌,今后该如何应对,此刻已了然于胸了。


虽然接连遭受打击,但他仍然对自己不失信心这次输得再惨,他也认为是因为实力不济,非战之过:拙言,希望你这次能赢,这样我才有赢你的机会一个疯狂地想法在张居正脑海中盘旋而起,一经生成,便呈燎原之势、不可遏制。


~~~~~~~~~~~~~~~~~~~~~~~~~~~~~~


咳咳那个被他念叨的沈拙言,正可怜的端着瓷碗,捏鼻子灌那黑乎乎的yào汤。虽然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大明人,但他还是受不了这种的口味。


“大夫都说了,我这是心火淤在喉咙,吐出血来就好了,”见那沈明臣和王寅,像防贼一样盯着自己,沈默可怜兮兮道:“在后院娘们看着喝也就罢了,你们就别bi俺啦。”


“主公身系千秋,为大业计,也需健康长寿,绝不能马虎”沈明臣板着脸道,但眼里分明满是幸灾乐祸。


“不错,您就喝吧。”王寅也笑道:“堂堂阁老竟怕喝yào,传出去怎么见人。”


“我不活了”沈默郁闷的捏着鼻子,将那碗里的yào汤,仰头灌到肚子里,脸sè顿时煞白,然后转黄,再转红,好半天才恢复过来道:“听说那人也在家养病,不知会不会也喝这玩意儿。”心说要是他也怕苦,那该是多解气的一件事啊。


“徐阁老怕不怕苦不知道。”沈明臣摇头笑道:“不过姓张的现在该是够苦的据说徐阁老把他拒之mén外,在外面求告了半晌,愣是没进去,倒成了丧家之犬。”


“他自己有家,算什么丧家之犬。”王寅对沈明臣这种,总被仇恨冲昏头脑,很是不爽,冷冷道:“徐阶是在熬鹰,这你都看不出”


第八一三章 神剑出鞘上


第八一三章神剑出鞘上


发生在山东的刑虐案,极大触动了京城官员的敏感神经,这种肆无忌惮的暴行逆施,当然会被视为对上文官政治的极大挑战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文官政治的特点,便是以不消灭对手身体和人格底线的一种政治斗争,这是存在于所有文官心中的美好期望,所以他们憎恨特务政治、厌恶廷杖、对不把大臣当人的嘉靖皇帝、毫无底线的严阁老更是绝无好评。


所以借着徐阁老上台后,提出的三还东风,文官们又开始大力鼓吹所谓的君子政治,不遗余力的捍卫自己的游戏规则,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其醒目标志便是作为文官先锋队的科道言官,为了捍卫所谓的道义和信念,以大无畏的疯狗jing神,专治各种不服。


然而文官政治、言官强势的前提,是各方都遵守游戏规则,尤其是强权一方,不能因为输不起,而使用各种暴力来迫使别人屈服因为一旦有人这样做了,所谓君子政治,也就丧失了前提和基础,沦为奢想和空谈。


而胡宗宪被刑讯bi供致死,正是一件极度挑战文官底线的恶件,只是因为都察院也牵扯其中,且扮演了不光彩的角sè,是以在事情没有定论,尤其是内阁没有表态之前,部堂大员们都刻意的低调处理,不许下属对此阐发议论,更不准他们上本言事。


这就是案发后十多天,民间和衙mén里都沸反盈天,但正式的公文和奏章中,却鲜见提及此事的内因所在


转折点出现在永定mén下,当胡宗宪的灵柩打开,百官第一次真切看到了,他那惨不忍睹的遗体。传言和文牍描述一万遍,也远远不如真见一次,造成的冲击力大。对那些仍相信真理和正义的年青官员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不给逝者讨回公道、将凶手打入十八层地狱,还有什么正义可谈


而对于久经宦海、神经麻木的官员来说,胡宗宪的凄惨下场,也足以让他们升起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同情心只是碍于上峰的压力、不便公开为胡宗宪喊冤罢了。


如果说昨夜之前,朝中百官、尤其是部堂大员们,还是以观望、克制为主,只有一些愣头青,准备上书要求严查此案的话,那么昨夜发生在刑部大牢的被自杀案,就彻底的坚定了百官的立场无法无天的暴行、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完全把规矩践踏成泥,如果再不团结起来、坚决抵制的话,那么将来有人遇到无法克服的难关时,必然会毫不客气的动用暴力、通过毁灭对手rou体来消除麻烦。如此一来,大明的政治氛围必然迅速恶化,朝中衮衮诸公,说不定哪天,就不明不白被对手取了xing命


刑部大牢案发后的第二天,国子监祭酒徐渭以实名写就檄文,明其弟子张贴在京城大街xiǎo巷,十八衙mén的照壁纸上,声讨某些野心家肆无忌惮的暴行,号召百官共同抵制强权暴力,还胡宗宪一个公道,还民众一个真相,更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这篇檄文一出,立刻引起强烈反响,各部官员纷纷上书附议,要求彻查此案,揪出元凶大恶、绝不能姑息养jiān,只拿几个喽啰搪塞舆论。一时间群情汹汹,奏本雪片般地飞到通政司,再转往内阁仅仅一天时间,便有百余份奏章,堆在了李chun芳和张居正的案头。


看着那一份份言辞锋利、本本诛心的奏本,李chun芳和张居正这个后悔啊,早知如此,就抢在陈以勤前头告假了,就算在家里闭mén等死,也比现在内阁中如坐针毡要强得多现在内阁只剩下他们俩,想告假都不可能了,只能在这儿强忍着jing神折磨,一本本的阅看下去。


“全都中邪了”在票拟了几十本后,张居正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他把手里那本条陈往桌上一摔,怒道:“把一个贪污受贿通倭矫诏的胡宗宪当成亲爹了呼天抢地、如丧考妣啊说没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三岁孩童都不信”


李chun芳没有他那种愤怒,低头看着那些条陈,反而喃喃道:“舆情汹汹,不严查不足以平民愤。”


“你是昏头了吧”张居正瞪眼道:“自个寻死,别拉着旁人”


“戒怒戒怒”李chun芳讪讪道:“我就事论事而已,百官正在火头上,这时候和他们对着干,无异引火上身啊。”


“嗯”张居正压住怒气,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怎么个查法,派谁去查,查到什么程度可别引火烧身,就追悔莫及了。”


“这不是我们可以置酌的,”李chun芳道:“还是立即请元翁示下吧,至晚下午就得送司礼监了,劳烦太岳走一趟吧”


“嗯”张居正看着李chun芳,心中恼火道:难道你不知道,我刚吃了闭mén羹吗刚想下意识的回绝,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见到徐阶的好机会,便点头应下道:“好吧。”于是起身道:“我这就去。”


“如此甚好。”李chun芳微笑道:“代我向元翁问个好。”


~~~~~~~


说走就走,半个时辰后,张居正已经回到了昨日被拒之mén外。


“抱歉阁老,老夫人今天还是不许我家相爷见客。”那mén子心说,这位恢复得够快的,还以为得过两天才能再来呢。


“这次是有紧急公务要面陈阁老,”张居正正sè道:“请务必通禀一声,以免耽误大事。”


听他这样说,那mén子岂敢拿乔,赶紧应下,请他mén房里喝茶等待,自个急匆匆进去禀报。


不一会儿,他拿着个信封出来,双手奉给张居正道:“这是我家相爷给阁老的。”


张居正面无表情的接过来,chou出其中的信纸展开,便看到上面只有两个字海瑞,确实是徐阶的亲笔。


显然徐阶已早有了决断,张居正不得不承认,这是极为老道的一手,上天下第一疏之后,海瑞的名声之盛,天下无出其右。其在民间,已经化身为与包拯一样的青天大老爷,被百姓立生祠供奉。即使在官场,许多人视他为疯子、傻子,但都不得不承认,如果大明还有良心,那就是海瑞这颗心,如果世上还有正义,那就是海瑞这个人。让这样一个正义与良心的化身,负责审理此案,自然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然而海瑞真是孤臣完人张居正不以为然,虽然他的与沈拙言绝jiāo书天下皆知,但两人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岂是一封书信,几行文字可以撇清的只要海瑞在断案时出手过重对于那个二杆子来说,这几乎是一定的就可以让言官参他别有用心,再把沈默拉进来一起批斗。这样一来,此案xing质立变,舆论也不会再一边倒,就有可能如其他惊天大案一般,大事化xiǎo、不了了之了


看似用个无可争议的人选,却能让沈默惹上一身sāo,不能再一味扮演苦情角sè,博取大众的同情。徐阶这算盘打得确实jing。但张居正在佩服之余,更为徐阶又一次将自己拒之mén外而伤神难道师相竟有别的打算却要我自生自灭了饶是他心志坚定,但在回去的路上,还是不禁开始胡思luàn想起来。


回到内阁,把那字条给李chun芳一看,李chun芳也说好,便票拟出来,立刻送司礼监了倒不是两人不想直接送呈隆庆,实在是皇帝最近竟不见外臣,宫外已经有不少说法了。不过两人都通过各自的渠道,知道其中的真相,但现在都自身难保了,谁还有心思去替皇帝辟谣


不到两个时辰,司礼监便送回了批红,可见隆庆虽</br></br>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