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官居一品> 官居一品第364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官居一品第364部分阅读(2 / 2)

“这话还中听。”沈京拍拍屁股站起来:“现在,可以跟我说说了吧。”


“好,边走边说。”沈默与他走在满地黄huā之中,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来。原来,连番恶战之后,自吕宋国王苏莱曼以下,他的王室宗亲、文臣武将也都死光了至于都是怎么死的,自然无需细表,总之是干净利索了。但国不可一日无主啊,于是在南洋公司和马尼拉两万多华人的支持下,推举了一个叫拉贾埃吉曼的傀儡国王。


新王登基后,立即上表北京称臣,请求朝廷册封自己,并派遣总督、并驻军,行使对当地的统治权。


说到这里,沈京有疑问了:“既然去年十月,国书就递到北京,怎么四个月过去了,也没见邸报上登过”


“一来,当时政cháo汹涌。”沈默有些不好意思道:“所以说,党争误事儿啊。”赶紧接下一条道:“二来,礼部尚书赵贞吉对此并不感冒,只肯承认其藩属地位,其余的要求一概不答应所以只能先搁置了。”


“哦,说了半天,还是没谱的事儿啊。”沈京恍然道。


“之所以现在才跟你说,不就是因为现在有谱了吗”沈默的脸上,没有丝毫道:“朝局发生了变化,赵贞吉已经离开礼部了,新任的礼部尚书高仪,是支持此事的。”其实他这话说的含蓄,关键是,对开疆拓土不感冒的徐阁老终于走了。


高拱一旦回来,必然需要几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来提振士气、树立威望。而吕宋,就是沈默送给他大礼这可是不费一兵一卒,便给大明开辟了一大片领土啊虽然是海外飞地,但毕竟是当年臣服于成祖皇帝的藩国,现在重新归化大明,其意义如何渲染都不算无耻。


~~~~~


“朝廷那帮人要的是个虚名,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接受吕宋王所请,设立一个三品兵部shi郎衔的吕宋总督,并象征xing派一两千驻军。”朝堂上的事情,沈默没必要给沈京讲太细,便简单带过道:“而我们重的是实利别看他们都不把吕宋放在眼里,但只要这个总督用对了人,就能把这片相当于三个浙江大的海外领地盘活了”


“为什么会选择我”沈京也lu出凝重之sè,他听出沈默话语间的重视。


“首先,马尼拉现在的情形,和你初到上海时很像。”沈默沉声道:“都是蒸蒸日上的重要港口城市,所不同的就是,情况更复杂,要面临的困难更多。大明官员虽多,只有你有经验,能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况,并知道该如何,将其引向良xing发展。”


“你让我管一个城市,这个还能勉为其难。”沈京皱眉道:“可做一个国的总督,这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呵呵,你先把马尼拉给我nong好就成。”沈默微笑道:“马尼拉以外的地方,有南洋公司负责。”


听了这话,沈京的目光出现犹疑道:“你想让我把马尼拉建成什么样的城市”别人不知道,他可是对南洋公司有所了解,知道那是个很复杂的组织,绝不是传统的商会,而是类似于西方人那种东印度公司似的武装商会。


“只有一句话。”沈默站住脚看着他,一字一顿道:“适宜华人居住的城市。”


“那吕宋呢”沈京又问道。


“适宜华人居住的国家。”沈默虽然语调平静,但字里行间的狂热,是无论如何也掩不住的。


“”沈京沉默了,他已经对自己将要做的,有所预感了他身处最开放的上海,对位于重要航线上的吕宋,还是有所了解,知道在那里生活着许多部族和xiǎo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想让华人生活的惬意,那只有他不敢往下想。


见沈京的脸sè发白,沈默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要是沈京到现在还一脸轻松,他会立即改变主意,不让自己的堂兄去吕宋送死。


他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沈京的膀头,语气恳切道:“兄弟,有些话不能说的太明白,但另外一些话,我可以跟你说清楚。”顿一顿,沉声道:“你看两汉晋唐宋,之前我汉人的任何大一统王朝,为何都不能长治久安,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呢气数最长的,最多在二百年左右,就会luàn象丛生,颓势尽显了,后面的岁月,不过是苟延残喘,等死而已。”


沈京摇摇头,这哪是他能想明白的问题。只能听沈默分解道:“原因只有一条,四个字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快,完蛋的就快,土地兼并的慢些,完蛋的就慢。我朝到了现在,仅占了全国人口不到百分之二的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却至少拥有全国六到七成的土地,已经超过了唐宋时的水平,而且还在不断加剧如果再这样下去,最多再过几十年,就该天下大luàn,过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了。”说着嘴角挂起一丝苦涩的笑道:“咱俩要是不出意外,应该还能看到。”


这是沈京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兄弟,一国的宰相,说出这样令人不安的预言来。不由口干舌燥道:“那怎么解决”


“当然要解决。”沈默点头道:“朝中有识之士,都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他们虽然满腹经纶、妙计多端。但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法架起锅子煮道理,所以除了打击兼并、虎口夺食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我能理解。”沈京点点头道:“别的不是,上海的耕地,八成以上都归那些达官贵人所有,其中徐阁老家就占了一半以上,我这个当县令,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正是这个道理。”沈默叹息一声道:“在一个封闭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任何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无法把自己扼死一样。土地兼并,得利的都是达官贵人,你想要他吐出嘴里的rou,他就敢要你的命就算是皇帝,也没法跟整个既得利益群体对着干”


当年王安石变法时,因为许多明显利国利民的举措,也被反对派反对。宋神宗十分不解,问元老大臣文彦博道:“既然您也承认,这样做对国家有好处,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文彦博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懒得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缓缓答道:“陛下,您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与老百姓啊”


这一句,可为王安石的改革失败作注脚,也可以为一切改革的失败作注。


所以沈默根本不看好,接下来的改革,他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不是他比别人厉害,而是他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和见识,知道当今的中国,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只不过天时地利只欠人和


分割


今天至少还有两更。快要被追上了,大神们都在疯狂要票咱们也不能歇了啊


大家谁还有票,谁还有票啊


第八二七章 路在何方中


第八二七章路在何方中


“难道没有办法解决吗”沈京忧虑的望向沈默道。


“如果不让人们戒掉对土地的依赖。”沈默摇摇头道:“除了改朝换代,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说,土地还是原罪了”沈京不愧是有八国老婆的人,连圣经里的词儿都懂。


“土地不是原罪,人的贪婪才是原罪,但既然是原罪,就非但不能戒除,还会不断膨胀。而土地是一种效率十分低下的生产资料,所能产生的财富也是有限的。如果所有人都要靠土里刨食,强势者要想满足不断膨胀的yu望,就要侵夺弱势者的口粮,最终让后者无法生存,忍无可忍时,便会造反,然后王朝更替,重新分配,开始下一个循环。”沈默看看沈京道:“这么说,你能理解不”


“有些晕,不过还好。”沈京道:“那怎么才能戒除这种依赖呢”


“其实东南沿海,就已经做的不错了。”沈默微笑道:“你没听说,咱们老家有几个,在外面做生意赚了大钱,就把钱全买地吧”


“也会买一些,不过大都还是用来扩大生意了。”沈京恍然道:“你是说鼓励工商”


“自古士农工商,工和商被排在后两位,但偏偏这后两位,才是进步的代表。”沈默颔首道:“人们历来视农业为本,将工商当看做末业,但这观念是错误的。比起效率低下的农业,工商业能带来更多财富,还不会受土地的限制。而且工商业兴旺发展,能让达官贵人将重心从土地上移开,还能吸收劳动力,给老百姓一个不靠土地的谋生机会。总而言之,鼓励工商,是抵消土地兼并危害的一剂良yào。”


“为什么之前那么多朝代想不到”沈京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如果说沈默的法子很稀奇,他也无话可说。但偏偏十分普通,他不相信以前的人能想不到。


“一来,务农可以将百姓束缚在土地上,而工商业会加剧人员的流动;而且农民对暴政和苛捐杂税的忍耐力,要远远超过工人和商人。”


“为何”沈京问道。


“对于农民来说,只要有口饭吃,就能忍受。而对工商业者来说,只要没有利润,就无法继续下去。”沈默淡淡道。今天他之所以要专mén拿出时间,给沈京上一堂基础经济课,不是因为犯了倾诉yu,而是要让这个不喜读书的家伙,明白肩上的重担,知道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就只有耳提面命一途:“除了这些yin暗的心思外,大抵王朝定鼎,都是建立在千里无ji鸣、白骨lu於野的大luàn之后,大量的农田荒芜、人口锐减。如何繁衍人丁、使百姓吃饱穿暖,就成了新王朝的第一任务。这时农业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工商业,是要建立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是会争粮争地的,还会让人变得不纯朴,当然不为统治者所喜。”


“那你鼓励工商,不怕受到皇帝和大臣的反感”沈京担心的问道。


“这就是我说的天时,”沈默笑道:“一来,承平二百年,我大明的工商业已经十分发达,二来,恰逢大航海时代,有源源不断的白银被开采出来,然后运到我国来购买商品,兴工商可以获巨利,且赚的是外国人的钱,于本国无损,这已经是朝野共识了。你看那些出身东南大族的官员,家里大抵都是有生意的,怎么会反对兴商呢”说着淡淡一笑道:“再说,也不用我来提出。人都是逐利的,如今投资工商的回报,十数倍于土地,东南已是人人趋之若鹜。就连那些大地主,也纷纷的改稻为桑,就为了在其中分一杯羹。再说我大明几无商税,天下十大榷关,也都在河道之上,聊胜于无而已。这时候,朝廷要考虑的,反而是东南都不种粮食了怎么办如何能让国库也跟着充盈起来之类的问题。”


“这跟吕宋有何关系”沈京问道。


“我方才说了这么多,”沈默看着他道:“你说给大明增加三个浙江大的一块领土有何意义”那里虽然多地震海啸,但日照强烈而持久、雨水充足,土地féi沃,真要搞起种植业,国内还真比不了。


“如果能让吕宋为我所用,再以计划种植某些作物。”沈京在某些方面,其实是个奇才,沉yin片刻,便想道:“那就可以对国内起到很好的调节和补充作用。”如果在吕宋大面积种植桑树,则国内的丝就会不值钱,那么改稻为桑的风头就会减缓,从而保证了粮食生产。如果在吕宋大面积种植粮食,由朝廷大量收购,则可避免国内出现粮荒,使百姓至少不会被饿死。


还有更深刻的影响,比如粮食长期供应充足、粮价在低位徘徊,会导致土地的吸引力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土地,选择更挣钱的工商业谋生;当然也会使大量的xiǎo地主破产等等许多复杂的连环反应,就连沈默也无法预料。


但沈默坚信,对吕宋的开发和殖民,是延缓一系列尖锐社会矛盾良yào,至于不良反应,一定会有,出现了再解决就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


“其实这些,都不难理解,如果吕宋能为我所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我之前百般推销,那些大户就是不愿吃这块féirou呢不知不觉,沈默和沈京走出了huā田,来到了村子里,shi卫打水给两人洗脚,他一边脱下满是泥巴的鞋子,一边对沈京道:“原因无它,吕宋远隔重洋,让他们感觉不真实。”


“确实,要是让吕宋紧挨着大明,你看他们不抢疯了。”沈京深表赞同道。


“所以你的工作意义重大,如果做好了,必然彪炳史册,是要有人给你塑像的。”沈默笑道:“让那里变得符合我大明的秩序,给第一批开拓者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尽快得到回报等到那满船的粮食,xiǎo山般的生丝运回来后,相信会有人心动的。”


沈京也被他说ji动了,男儿在世,就当建不世功业,彪炳史册,这对他,是比nv人更有吸引力的。便开始摩拳擦掌,设想起自己将来该如何去做了。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大问题:“种粮也好,种桑也罢,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既然你说那里有大片空闲的土地,那人口必然不足。巧fu难为无米之炊,好汉难解无人种地啊”


“不错。”沈默点头道:“劳动力是个大问题,不过我已经想办法,给你凑了五六万的劳动力”他说的很含糊,之所以不敢细说,是因为这其中,有通过佛朗机人买的黑奴、有在东南招募的农业工人,有各省给他nong去的危险分子。人员成分之复杂,好比当年的水泊梁山。沈默不敢细说啊,先把沈大官人忽悠去了再说吧。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观念问题。那就是朝廷对人民的态度,那就是宁肯使其饿死在本省,也不允许其跑到外省,更不用说海外了。而且随着那场持续了数年之久的大地震彻底结束,中原大地终于恢复了平定,那些逃难到南方去的流民,放弃了在工场的工作,开始纷纷返乡工场提高工钱都没用。


江南现在各行各业都缺人,在家mén口就能讨生活,百姓更不可能背井离乡。


现在下南洋的那些华人,基本上都是福建、广东沿海山区的百姓,土地贫瘠稀少,在家里活不下去,只能远渡重洋到吕宋、婆罗洲这些地方来谋生。


故土难离,这是中国人的天xing啊,不到活不下去了,还真难把他们撵出家mén。


对于这一点,沈默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他只能让沈京先把示范做起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看到发财致富的机会,总有人会心动的。


而且还有一点,只是没法说罢了模模糊糊的,他大概有些印象,大概在二三十年后,历时一个甲子的xiǎo冰河时期,将给整个北温带地区,造成长期的气象灾难,大片的农田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亚洲和欧洲正好同处北温带,同样面临着严重而持久的粮荒,这使东西方的农民,在苛捐杂税的压力下,纷纷逃离长久依赖的土地。然而在西方,因为大航海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民们纷纷乘船来到新大陆,拉开了轰轰烈烈全球大殖民的序幕。


而在中国,这些在原籍活不下去,又无处谋生的破产农民,就变成了流民,然后在四处流窜中,产生了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人物,最终敲响了明王朝的丧钟。


同样的困境,迥然的结局,别的原因都是虚的,农民破产之后,有没有出路才是最要紧的。


所以沈默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做好,让吕宋变成一块示范田,一盏指路灯,然后尽量把老百姓往这条路上推动。


如果做完这一切,都还是徒劳的话,那他就让吕宋变成自己退隐后的桃huā源,绝不让子孙变成通古斯野人的奴隶当然,这也是不足为外人道哉的。


~


和沈京谈了一夜,将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都事无巨细的做了jiāo代。第二天,便让他回上海去等朝廷正式下文虽然沈默还未将此事,在朝廷正式提出,但徐阶走后,已经没有人能真正阻拦他的意愿了如果他执意要做的话。


而开发吕宋,就是他的执念。如果有机会,他甚至会去亲自去视察一番。不过现在他没这个时间,必须立即回北京,那里有巨大的权力真空,等着他去填补,这是谁也代替不了他的。


至于沈京离去后,上海那摊子怎么办沈默也如实相告,上海将升格为府,由他的学生接管沈默准备将上海等一系列沿海开放港口,当成培养核心官员的大课堂。让他们去那里开开眼界,换换脑子,使他们有可能理解自己。


这世上最难的,不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而是把自己的观念,装到别人脑子里。


第二天,上午送走了沈京,下午沈默便悄然离开了胡宗宪的家乡,东南的官员都知道他不许接送,因此并未惊动当地百姓。


虽说着急回去,但也不能像上次那样,星夜兼程,换马不换人了,不然非要被天下人笑死不可。


沈默只能日行百里,晓行夜宿。路过绍兴时,他特意回家住了一宿,看到儿子回来沈贺十分高兴,他还以为,沈默要来个三过家mén而不入呢。


唯一遗憾的是,沈默第二天一早便又上路了。沈贺虽然不舍,但也知道,儿子如今身份贵重,要是在家多待一天的话,怕是要把全浙江的官员都引来,只能依依不舍的送他出mén。


从绍兴上船,上了大运河,便不再受鞍马之苦,也能日夜不停的赶路了。


在上船后的第一天晚上,沈默闲来无事、也不想早睡,索xing来到甲板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沉yin起来。


夜凉如水,更深lu重,当他感到有些寒冷时,便准备起身回舱。却听到不远处江面上传来一阵优美而略显凄婉的横笛声。


平沙落雁沈默心中浮现出曲名,不禁闭目倾听。


船上的卫士们,本来是全神戒备,到处布满了流动哨,此刻却被那天籁般的笛声吸引,竟一时忘了走动,船上安静极了。


待那曲声终了,沈默才轻声道:“请那人上来见我。”说完便走到船中客厅,让人摆一桌酒菜,等候那人的到来


分割


还有一更,今天不困还有最后一天,谁手里还有月票啊


第八二七章 路在何方下


第八二七章路在何方下


不一会儿,shi卫带了个身穿麻衣麻鞋、头带葛布巾,须发huā白,五十岁左右的男子进来。


“你们退下吧,”沈默朝那男子笑笑,对shi卫道:“不要让人来打扰。”


“阁老,他是带兵刃来的”训练有素的shi卫,难得的反驳一句道。


“你们知道他是谁”沈默哈哈笑道:“这是你们的开山祖师,本官的首任保镖”


shi卫们大吃一惊,这才知道男子的来历,便鱼贯退下了。


“柱乾兄。”待他们一走,沈默起身朝那男子抱拳道:“我莲心嫂子还好吧”


“那有你这样的。”来人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何心隐,跟沈默一抱拳,笑骂道:“上来就问人家老婆的。”


“你这不好好的么”沈默请他入席道:“长夜漫漫,正愁无人相伴,终于有人陪我江上对酌了。”


何心隐也不跟他客气,一边坐下一边笑道:“你的卫士全换</br></br>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