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培诚失踪两年多突然出现但却没引起一点风波,学校悄无声息地把他的事情办妥,到在香格里拉李培诚与省委组织部长称兄道弟,到后来李培诚给他送了些猴儿酒等等事情,何教授就早已明白李培诚并非常人。这样的人,何教授很难相信他会甘心在科研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不过李培诚渊博的知识,严谨的科研作风,敏捷的思维和大胆的设想都让何教授大感惊奇和赏识,他不想科学界失去这么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所以曾经有一次他就很正式地问过李培诚今后的发展方向,那次李培诚的回答是希望能在科研上做出点成就。那次何教授听了很高兴,这次重大的科研项目,他立刻把李培诚这样一位在读研究生召入项目组,而且做为除他之外的最主要科研人员来安排工作。后来的发展也说明了,何教授这个大胆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这次关键基因的发现很大一部分就是李培诚的功劳,论文也是他起初稿,何教授润色修改,然后在李培诚的坚持下何教授为第一作者,他为第二作者。
何教授听了李培诚的请求,缓缓放下酒杯,没有回答李培诚的请求,而是目光很严肃的注视着李培诚,道:“告诉老师,这次项目完成后,你准备何去何从?”
李培诚知道前段时间老是请假,到如今提出这个要求,与自己一向的作风有些不合,恐怕已经被何教授看出自己有要走的心思。其实要走是迟早的事情,两个世界可以有短暂狭小的交集,但却不会有永远、完全的交集,若是这样,那就是同一个世界了。
李培诚诚恳地看着何教授,回道:“老师,实不相瞒,稻瘟病菌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我可能就要离开学校了。”
何教授见果然被自己猜中,心中惋惜万分,很不甘心地问道:“为什么要走呢?在稻瘟病菌科研上面可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世界上没有一个试验室走到这一步。若我们真能找到破坏这个关键基因的方法,或者成功把抗原基因植入水稻,就算得诺贝尔奖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难道这样伟大的成就还不足与让你留在科研工作上面吗?”
何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