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三百九十节 迷茫与振奋的人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节 迷茫与振奋的人们(2 / 2)

他还每断一案,就将案件的详细经过和情况,讲解给左右官吏,特别是那些公考后分配到他手下的年轻人听。


这也是法家的传统了。


只要有一个法家士子当官,很快就能带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精通法律和刑讼的中低级官员。


只要这些人里,能有三五个能成才。


十年后就能爆出数百甚至上千人的法家官僚组织。


迅速就能在人数和质量上与儒家取得平衡。


只是……


胡建却总感觉有些别扭。


浑身都有些难受。


上任这一个多月,差不多两个月。


他每日加班加点,每月除了休沐日后,一直都在坚持办公。


写下来的简报,堆起来足足有一尺多高。


办的案子也有数百件了。


内心的困惑和疑问,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特别是当长安传来张侍中要‘建小康,兴太平’后,他内心的困惑和疑虑就更多了。


他是法家门徒,信奉的是商君、韩非子的学问与道理。


可现实,却与理想出现了巨大的鸿沟。


而他又是家传家学,没有师长可以请教,只能自己琢磨。


这让他很难受。


“或许,等张侍中回来,我可以向他请教一二……”胡建在心里想着。


法家弟子向儒家或者黄老学派的人请教,这不算什么耻辱。


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法家的传统了。


李悝先生在子夏先生门下听讲,随后发动了诸夏的第一次变法。


商君与尸子为师,随后就辅佐孝公,变法于秦。


韩非子就更了不起了,作为荀子门徒,他却成为了战国最后一位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家。


汉季的法家代表人物,先帝大臣晁错,也曾师从鸿儒伏生,授以《尚书》。


以春秋决狱,而与儒家结盟的当代法家巨头,故御史大夫张汤,更是曾求教于董仲舒。


而在胡建看来,自己的的三王之治时‘画衣服而民不犯’的境界。


这令贡禹,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之中。


也令他麾下的太学生们和公考士子们,沉浸于一片乐观和昂扬的奋斗情绪之中。


很多人都觉得,民心可用!


临渭乡三年之内别说什么‘五十亩之田,两亩之宅,种两桑、半亩葵,五十本葱、家养二母彘、十鸡……’了。


就是尝试一下,挑战孟子所说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于,说不定能达到老子之所谓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的境界。


而处于这样的社会之中,贡禹感觉,自己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舒服的呐喊着。


如今,在新丰,不止临渭乡的气氛和情况,好得不得了。


以贡禹所知,王吉所在的枌榆社、杨望之所在新丰乡,都是如此。


人人都充满了干劲,个个都充满了力量。


恨不得将一个时辰当两个时辰用。


理想之中的世界,更是似乎在像他们招手。


以至于贡禹兴奋的写信回家给自己的长辈说: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禹今闻道,愿殉道而死!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此刻的贡禹与他的师兄弟们,以及聚集在他们身边的士子、吏员们,差不多都有类似的感觉。


人人都处在理想可以实现,抱负就要实践的亢奋与兴奋之中。


带着这样的情绪,贡禹将手里的鸡蛋交给身后的一个吏员,然后重重的将那块木牌砸进亭前的土地里。


木牌上,用着颜料汇出了一条渠道。


这将是新丰县即将动工的第一条渠道!


将渭水引入临渭两岸高地的渠道。


虽然不长,最多十里长。


但它将只是一个开始!


更将是拉开新丰‘建小康、兴太平’事业序幕的开始!


从这条渠道开始,在今年冬天,仅仅是临渭,就有七条大小不一的渠道将要动工,还将有数十台水车,将被安置到临渭两岸,将水带到原先灌溉不到的高坡上,带到原本贫瘠的盐碱地里。


灌溉全乡八千亩土地,使之增产增收。


“诸君!”贡禹大声招手,说道:“让吾辈来干一番大事业吧!”


“小康之治,太平之世,从此而起!”


立刻,欢声雷动。


对于这些年轻人,以及临渭乡的百姓们来说。


他们渴望着富足、安定的生活,已经很久很久了。


所以这条即将开工的渠道的名字,贡禹已经想好了。


就叫太平渠!


为了太平世而建的渠道!


为了理想而建的渠道!


………………………………


本书貌似获得了qq阅读安卓平台集赞求免推荐的名额~


qq阅读的同学们,麻烦给作者君投个票,很关键~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