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七百一十一节 全民大练兵(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一十一节 全民大练兵(1)(1 / 2)

有了刘进的全力支持,张越立刻就开始组建新丰郡兵。


首先,搭起来的是架子。


翌日,延和元年冬十一月已亥(初六),新丰曲的第一个机构,就在新丰县衙的南厅正式成立。


张越自己亲自兼任曲长,为军候。


任命县尉胡建,兼任新丰曲军正(军法官)。


从县尉,调户曹吏常远,自县尉调司刑吏顾成,又从工商署抽调税吏周蔽,任命这三人为新丰曲参赞军事。


其实,就是参谋。


这三人,都是张越长期观察后,有一定军事技能,数学、制图都还不错,能背得熟汉军主要军械的基本数据(主要是各类远程武器的射程)的精干之人。


至此,新丰曲的上层建筑,初步搭建完成。


张越命人将一本小册子,分发给胡建等人,道:“新丰曲,将在冬十二月之前,完成初步的组建工作,这本小册子,乃是本将所写的未来新丰曲编制、训练及日常事务规定,诸君拿回去好好看,务必牢记于心!”


“诺!”胡建领着常远等人上前一拜:“末将等谨遵将令!”


张越看着这四人,微微点头。


万事开头难。


但只要基础打牢,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胡军正……”张越看向胡建,下达了自己作为新丰军候的第一个命令:“本将令汝,立刻整理出新丰各乡亭、官署之中,善弓马、明算术、知兵事之人,呈报本将当前!”


将为兵胆,将为兵质!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将官的个性、胆略和气质,直接决定了下面的士兵的个性、胆略、气质。


所以,军官的资质和勇略,在张越看来,甚至比武器装备和组织建设还要重要!


一支强军,最根本的依靠,就是可靠的中下层军官。


胡建闻言,立刻就拜道:“末将遵命!”


“那就散会吧!”张越摆摆手,转向身后,招了招手,将赵玄叫到跟前。


这位随桃候、廷尉的公子,这两个月来,被张越放在身边,每天就让他抄写文章、打扫卫生,磨了两个月,却依然有些轻佻、顽劣。


不过没关系……


“草之啊……”张越轻声道:“汝在我身边也有差不多两月了,如今,新丰郡兵将立,汝便去jūn_duì 里当一个士卒吧……”


“啊……”赵玄闻言,满脸的苦涩,满腹的委屈。


但可惜,张越从来不给他人权,瞪了一眼,就立刻让他低下头来,不敢言语了。


张越看着他,呵呵的笑了一声。


这等纨绔子,就是需要去jūn_duì 里好好的磨砺磨砺,吃些苦头,才能成熟起来。


况且,作为蜀王子孙,雒越之后,岂能没有一副好身体?


国家需要他的大棒!


需要他娶很多的百越妹子,生很多的儿子,然后去带领百越人民,走向文明与繁荣。


……………………


胡建四人,却是拿着张越发下来的那个小册子,出了门,立刻就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


没办法,如今整个关中,谁不知晓,侍中张子重在兵法上的造诣?


其所整理和做注的《孙子兵法》三十六篇,更是在上层的军功贵族之中,被封为瑰宝,人人争相阅读。


早期的《战争论》,更是风行于边塞,校尉以上军官据说人手一本,日夜揣摩和研究。


但……


当四人翻开那本小册子后,还是深受震撼。


“这真的是……”胡建看着小册子上的文字,一条条规章制度,眼中露出火热之色。


概因其中,几乎是事无巨细的将军中上下的事务,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连几时起床、几时用饭、几时训练,如何训练,都安排的详细无比。


更有着队形、站姿的要求。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本,将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了练兵典范。


有了这本小册子,便是一个中庸之姿的人,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去执行也能练兵了。


这可真的是不得了!


“这几可以为传家之书!”胡建合上书册,内心越想越震撼。


练兵,这可是过去汉军名将的独门绝技!


陇右李氏,凭什么屹立数十年,代代出名将?


靠的就是练兵的特长啊!


从飞将军李广,到李当户、李敢、李陵,三代人代代都以练兵闻名。


千万不要以为,练兵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事实上,练兵之事,复杂无比。


不然,也不会出现,精锐和普通jūn_duì 的分野了。


旁的不说,吴起的武卒就和其他人的武卒,是两支jūn_duì 。


冠军景恒侯练出来的羽林卫,也和之后的羽林卫,有着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


而这本小册子,却将无数名将的要诀和心得,总结了起来。


其中,不乏有着‘吴子曰……’‘冠军侯旧制……’的条文。


仅仅是这些知识,就足够让一个家族,沉淀下来,成长为将门世家了。


“真乃真知灼见啊……”常远等人也感叹道:“张侍中真乃豪杰也!”


对那位侍中官的敬仰和敬畏,由之更深了一些。


能将如此奥秘和知识,慷慨传授,这不是豪杰,谁敢称豪杰?


…………………………


一股旋风,悄然在新丰各级政权之中刮了起来。


“听说了吗?张侍中要练兵,正在全县遴选有志于武事之吏呢?”许多官吏,一有空闲,就聚集在一起,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不拘是新丰本地官吏,公考士子和太学生们,也都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没办法,在北方,哪怕是士大夫们,评论一个人的时候,也多半是以此人的武勋作为主要参考条件的。


武臣和武将的地位,在汉室远远高于文官。


旁的不说,一个上过战场,立过军功的官员的晋升速度,是高于一般的文官的。


帝国高层,三公九卿两千石勋臣,有超过七成,是有着jūn_duì 履历的。


这还是如今,若是四十多年前,当时,要拜为丞相,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丞相必起于列侯。


非列侯不得为相!


而汉家列侯群体,刨除掉外戚、宗室,其他人在当时几乎全部是军功贵族!


便是外戚,也要参军,拥有功勋,才能角逐丞相大位。


太宗时,章武侯窦广国,就因为没有在军中服役的经历,而与丞相宝座失之交臂!


当今天子的两位外戚丞相魏其候窦婴和武安侯田,也都有着jūn_duì 履历甚至是武勋!


窦婴在吴楚七国之乱时,曾领兵平叛,而田则曾为武郎,跟随大军南下。


也就是平津献候公孙弘后,汉家才有了文臣为相的例子。


所以,民间有谚语说:以末致富,用本守之,以武一切。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