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七百三十节 义无反顾的长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三十节 义无反顾的长孙(1 / 2)

于是,张越很快就和泥靡初步敲定了这场跨国婚介,乌孙方面的基本酬劳。


首先,就是女方的基本资质。


年纪二十五以下,无残疾、健康、五官端正。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出不同档次。


十四到十八,是一个档次,十八到二十又是一个档次,二十到二十五也是一个档次。


每个档次,媒人酬劳相差一金。


也就是分别为七、六、五。


此外,根据相貌、肤色和其他特殊情况,媒金可以相应增加。


最高,能达到五百金。


最后,还有一个补充条款。


那就是,若乌孙保媒的价值超过了应支付的留学生学费。


那么,乌孙可以向汉室要求,以官价购买任何乌孙想要的商品。


包括军械!


张越甚至是拍着胸膛保证,保媒费用,可以突破汉家法律的限制。


甚至可以准许,乌孙用这些资金,购买到少府制造的钢制武器!


这让泥靡喜出望外!


钢制武器,还是敞开供应,按照汉室的官价购买?


这……


简直是赚大了啊!


几乎是立刻,泥靡的眼睛就红了起来。


乌孙,地处天山以北,葱岭以南,周围的邻居,不要太多。


只是呢……


都穷!


也就一个康居,可以补贴一下生活。


没办法,西域就是匈奴的后花园。


特别是匈奴为了与汉争霸,在西域设置了日逐王和僮仆都尉后,匈奴对西域各国的压榨就更加厉害了。


基本上,大部分西域王国,每年都需要朝贡匈奴。


而在朝贡了之后,其本身的财富就要大大缩水。


乌孙人若是去抢这些国家,恐怕所得还不如出兵的费用。


故而,乌孙其实也很无奈。


只好打着‘保护汉朝商旅’的旗号,去康居那里打点秋风,顺便从汉朝那边拿些好处。


而现在……


完全不同了!


这个世界上的硬通货很少,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样。


黄金、珠玉、皮毛、奶酪、铁器、丝绸。


而其中大半,都掌握在汉朝手里。


特别是铁器!


已知世界,唯独汉朝拥有大量生产、制造高质量铁器的技术和能力。


现在,泥靡知道,从此又多了一样,可以由乌孙掌握的硬通货了女人!


西域或者葱岭以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高鼻深目、黑发褐目、金发碧眼、甚至是深色人种。


应有尽有!


对乌孙人来说,他们现在只需要做一件事情。


派出骑兵,杀出去,就能带回用黄金计价的女人。


而且,这可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贸易。


说不定,在扣掉了种种对汉贸易的支出后,乌孙还能有赚头呢!


只是想到这里,泥靡的眼神就变得坚定无比起来。


这买卖,必须做!


张越看着泥靡的神色,不动声色的坐了下来,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内心深处的激动,却是难以掩饰的。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后世西方的殖民者,最初就是靠着挑动黑人王国的战争,而从事奴隶贸易。


一开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黑奴,是被和他们同样肤色,但立场不同的同胞所抓起来的。


最初,那些捕奴的黑人王国,也是很强盛的。


甚至还有人,曾留学西方,与西班牙、葡萄牙之类的强国政要甚至是王国,有着密切联系,乃至于建立了盟友关系。


但最终……


这些王国,都亡于西方。


曾经的奴隶主、胜利者,沦为阶下囚,变成奴隶。


所以,张越知道,只要乌孙人上了这条船,开始了血腥的贸易。


那么,他们就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


直到最后,他们会将自己的国民,也亲手送到汉室来。


因为……


在如今这个时代,除了诸夏民族,有着自己的认同,知道手足同胞的意思。


其他文明/王国/民族,压根就没有建立起什么认同。


匈奴的孪鞮氏和乌孙的王室,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的牧民和奴隶,和他们是一个群体的。


对于这些奴隶主来说,大约本国的牧民和外国的农民,都是一个地位吧。


不大可能,有厚此薄彼的心理。


所以,张越现在就像一个熬汤的厨师。


他一点都不急,等着这锅汤,熬出香味,熬出味道。


…………………………………………


翌日,清晨,张越带着昨夜与乌孙商谈的‘好消息’,找到刘进,将事情报告了一番。


刘进听着,目瞪口呆。


他从未想到,居然还能有这种操作?


汉家用着太学的名额,轻轻松松敲来五千金的收入?


更夸张的是……


乌孙人还愿意送妹子来抵学费?


唯一的问题是这似乎不是很人道啊……


刘进当然知道,乌孙人会用什么手段来当这个‘媒人’。


左右不过是劫掠他国。


这让刘进感觉有些不舒服。


虽然,他现在差不多已经接受了张越的‘殿下乃中国长孙,非夷狄长孙’‘春秋内诸夏外夷狄’的理念。


然而,心里面,依然对那些残暴的可怕事情,有着抗拒。


毕竟,他的书没有白读。


恻隐之心,更是人皆有之的事情。


他已经能想象到,乌孙人会穷尽手段的攻打那些毫无防备的王国和人民,杀死他们的战士,烧毁他们的城镇,掳走他们的女人,让他们fù_nǚ 分离,夫妻离散,家破人亡。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将五个乌孙贵族送到汉室,入读太学。


只是为了,从汉家换得铁器、丝绸。


“张卿……”刘进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道:“如此,岂非太学的每一册书籍之上,都将沾满鲜血?”


“若太学诸生得知,岂能安坐?”


太学生,是一群充满理想,热血沸腾的年轻人。


他们坚持的道义,在他们看来,重于泰山。


若他们知道,那五个乌孙留学生,是带着无穷罪孽与血债来的长安求学。


这些乌孙人怕是会被太学生们打死!


张越听着,微微一笑,拜道:“殿下,臣闻陛下曾训曰:盖有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人!如今,家上已受命为治河都护府都护,整修天下水利,建不世之功业!”


“然则,家上手中,并无激励人民、鼓舞士气之良策啊!”


“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欲民速得为之善利也!”


“谚语也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而家上目前,并无此赏!”


修渠道也好,建运河也罢。


都是繁重、辛苦和枯燥的事情。


征调的民夫,虽然都有工钱,国家也管伙食。


但……


关东郡国的官员,一个个都是贪婪入骨,雁过拔毛的主。


这些渣渣,连正常的田税、口赋,也敢玩出无数花样来。


在民夫们的工钱与伙食上下手,是一定的事情!


偏偏,太子据这个人心慈手软,未必肯狠下心肠来。


所以……


张越几乎能想象的到,那些刘据视线不及的地方,肯定会出大新闻。


若治河都护府出了大新闻,甚至发生了民变。


张越跑得掉吗?


跑不掉的!


始作俑者,必受其咎。


说不定,为了推卸责任,天子、太子,都会让他来背锅。


将责任往张越脑袋上推!


而且,这个几率非常高!


因为,正常的统治者,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所以,张越也只好给刘据打补丁,尽可能做好后勤工作喽。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