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七百五十六节 官商(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五十六节 官商(2)(1 / 2)

带着袁常三人,在军营里找了一个营房,便进了其中,关上帐门。


张越就道:“常啊,还不快替为师,招待客人?”


袁常听着,立刻便是喜不自胜,将田明、杨叙两人,请到客席坐下,又像个小厮一般,命下人去端来干果茶水。


自己则悄然的站到了张越身后,轻轻跪坐下来,宛如真正的师徒。


这让田明和杨叙看的真是羡慕嫉妒恨!


“袁常真是好运气啊……”心里面感慨不已。


那纨绔子,有着张蚩尤门徒的身份,几乎就等于拿到了一张免罪劵。


只要不作死,就可以安享一世富贵。


哪像他们,不仅仅得给公卿列侯们当牛做马,像奴才一样呼来喝去。


更得时时刻刻,小心谨慎,免得不开眼,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给家族找事情。


这样想着,田明和杨叙内心的妒火,就更加炽热起来。


但表面上,却都是端着架子,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张越看着,嘴角微微一翘,笑道:“两位君子之名,本官早有耳闻……”


“特别是杨氏君子…………”张越轻轻笑着:“素闻贵家祖传有诸多秘法,能做种种奇技,杨君更是技艺传承者……”


杨叙听着,脸色微红,有些害羞的道:“不敢当侍中赞誉,微末之技而已,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只是微末之技?”张越眼角微微一翘:“怕不止如此吧!”


杨家?


应该叫阳氏才对!


张越笑着起身,道:“梧敬候后人,何必隐姓埋名?”


他走到杨叙跟前,看着这个已然失神的年轻人,轻声道:“想必去疾公也不愿见此……”


杨叙却已是背脊发凉,浑身颤抖,牙齿战栗。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拜道:“小子不知侍中在说什么?”


“梧敬候?小子诚未有闻……”


“呵呵……”张越听着,轻轻笑了笑:“别紧张……”


“既然君子不愿承认,那便算了吧……本官也不强求……”


杨叙战战兢兢的顿首道:“侍中明鉴……”


此时,他才终于明白,为何人们要将‘蚩尤’之号,冠以这位年纪不过大自己三四岁的侍中官。


太可怕了!


太可怕了……


只是一个照面,便能掏出自家的老底,捏着家族的七寸……


要知道,便是杨氏本族,也不过是母亲和他知道杨氏的起源和来历。


张越却是看着这个瑟瑟发抖的年轻人,叹了口气。


历朝历代,都有着不能说,更不能提的人和事。


譬如,赵宋有斧声烛影,朱明有小明王和建文帝。


而汉室也有这样的人物!


此人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韩信、吕后、项羽。


而是一个已经死了很多很多年的人。


周吕候吕泽!


吕后的亲哥哥,高帝的左膀右臂,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


连史记也不敢多写的存在。


你甚至无法在史书上找到这位在汉室兴起过程中,功勋不亚于韩信、萧何、张良的名将的具体战功。


只能从一些边边角角的记录里知道,这位周吕候有多么牛逼!


你只需要知道一个事情——高帝功臣一百零五人,有一半以上,是吕泽旧部!


而他的功绩,仅仅只是太史公描述的那一部分,就已经能吓死人了——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候,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帝定天下。


所以,吕后时,追思功臣,追封吕泽为悼武王!


不过……


在现在,整个天下,知道周吕候存在过的人,已经屈指可数。


吕泽这个名字,甚至成为了禁忌。


掌权的刘氏天子,是绝不容许,吕氏有正面形象的人存在的。


吕家必须是一个混吃等死,残害忠良,无恶不作的家族。


相应的,那些曾经与吕泽关系密切的人,也统统被打压,甚至削弱存在感。


比如,第二代平阳侯曹窋。


这位曾经当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的顶级贵族,在太宗后甚至不敢出门。


不止是因为曹窋立场不坚定,犯过原则性错误。


更因为曹窋的妻子,是吕泽的女儿。


第二代梧候阳去疾,也是如此。


因为,他是吕泽的义子,曾经服侍过这位汉家外戚。


所以,阳去疾死后,他的爵位和封国,并未由其嫡子继承,而是从旁支中选了一个子弟,继承其封国爵位,这就是梧靖候阳偃。


至于阳去疾本人的儿子,则流落民间,成为了杨氏的起源。


此事,极为隐秘。


错非张越曾经翻遍了整个兰台和石渠阁的档案,看到过阳去疾给太宗皇帝的几份秘奏,从中知道了此事。


否则,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关中大贾杨氏居然是当年的天下第一名匠,汉长安城、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建造者,第一任汉少府,传说便是在旧秦少府里,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将阳成延之后。


既然知道了这个事情,张越当然想知道更多!


譬如,杨家是否掌握一些失传的秦代技术。


比如说,在后世传的沸沸扬扬的轨道技术。


这是绝对的黑科技!


在张越回溯的资料显示,后世考古学家在南阳境内,发现了一条秦代建造的轨道遗迹。


其以木轨铺在路基上,采用了多种超前设计。


虽然是以马力牵引,但速度却是极快,据说可以日行数百里。


而阳成延是张越找遍整个石渠阁和兰台记录,发现的唯一一个,或许掌握此项技术的人。


因为,阳成延当初修建汉长安城、未央宫和长乐宫时,是从龙首山取土建城。


而无论是汉长安城,还是未央宫、建章宫,都是非常庞大的工程。


若从龙首山取土,怎么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而阳成延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将工期缩短在了一年和半年内!


这太恐怖了,除了轨道运输,张越想不到,还有什么技术可以实现这样的速度。


而这项技术,是张越一定要得到的。


而杨家是最可能拥有此项技术的家族!


千万不要以为,木轨是什么简单技术。


就像后世的地球,很多国家都拥有钢铁产业。


但几个国家,能掌握生产钢轨的技术?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