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七百六十七节 刘进的转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六十七节 刘进的转变(2 / 2)

这位长孙殿下,选择了逃离,跑来了新丰,避开了朝野的争相效忠和靠拢。


这个决定不能说错。


只是,终究让张越有些遗憾。


皇长孙和皇太孙,那是两个身份。


纵然刘进现在距离太孙的宝座,不过一步之遥,终究也是夜长梦多。


只有坐上去了,才算名正言顺。


而刘进从长孙变太孙,对新丰的发展的推动力,自然是有着莫大的推动力!


旁的不说,就是下面的官员,看到领导是皇太孙,那起码士气和工作积极性就要加一个buff。


而新丰的政策和其他制度,推动起来,也会顺利无比。


特别是,那些新纳入新丰系统的地方。


临潼、万年、鸿门的地主士绅、贵族官员,都不再将成为障碍。


每一个人都会倾尽所有的来协助和辅助张越,以期能够成功挤进太孙的身边,成为一个潜邸之臣,买一张未来的船票。


这是人心,也是人性!


刘进看着张越愕然的模样,轻声一笑,道:“孤想明白了……”


他从躺椅上站起来,面向前方:“孤曾闻……”他扭头看着张越,低声道:“国者,天下之大器,重任也!”


张越听着,瞪大眼睛,那是荀子的名言!


而荀子是汉代儒生最不愿意提起的一个人。


因为荀子不仅仅是儒生中的异类,他的主张,从实践和身体力行出发,这叫习惯了平时伤春秋悲明月,临了一死报君王的儒生哪里肯接受?


就连公羊学派,也是对荀子颇有微词。


更因为,荀子代表着儒家曾经的一个黑历史,一个过往的耻辱,一个不愿被提起的伤疤!


荀子入秦,代表着儒家主动向法家靠拢,向大佬求饶,向强权低头。


荀子之后,秦博士之中,开始出现儒生。


秦始皇勒石自颂的那些碑文,封禅泰山的祭文,秦二世的诏书和命令……


大半都是儒生们草拟的。


连孔家的人,也给秦始皇和秦二世服务过。


这些事情,如今是秘而不宣,全天下都以为,儒生是秦政的受害者。


焚书坑儒的悲惨和悲剧,更是被儒生们渲染的人尽皆知。


这就让张越很是给儒家点了一个赞。


这一手颠倒黑白,错乱时空和自我加戏,让张越都目瞪口呆。


甚至怀疑后世的犹太人乃是从儒家偷师的。


这种将自己打扮成白莲花的招数,简直是太漂亮了!


也正是因此,荀子在汉季成为了一个类似禁忌的存在。


特别是自太宗以来,尽管,当时的儒生基本都是靠荀子遗泽,才能存活和复兴的(现在的儒家主流各派系,都可以追溯到荀子身上,很多古文学派的ppt创业者,都是打着荀子的旗号在活动。)然后,他们也只谈到这里而已,对于荀子的思想和荀子的理论,从来闭口不谈。


所以,刘进忽然开口,吐出荀子名言,张越才感到震惊。


因为,这意味着,这位长孙殿下,开始将自己读书的涉猎范围扩大。


不再局限在谷梁和法家、黄老学派的部分典籍内,反而开始向着那些被人故意遗忘和淡忘的领域进发。


这可真的是……


很牛逼了!


别以为这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事实上,在封建社会,百分之九十的皇室子弟,都是被文官们有意隐瞒和封锁了起来的。


鲁哀公还只是说:寡人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但,后世帝王,却有很多连鲁哀公都不如。


譬如著名的何不食肉糜。


以及更经典的……飞机难道不是一个人坐的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


而刘进却突破了封锁,主动找到了荀子的书来看。


这对于皇室成员来说,毋庸置疑是非常牛逼的表现。


他至少证明了,他从此具备了不被人操纵,拥有自我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


这很重要!


最起码,能够避免崇祯的错误。


这给了张越一个大惊喜!


他原本就在计划着,在什么时候,悄悄的将几本荀子的书,塞到刘进的案几上呢。


现在看来,却是不需要他费这个功夫了。


便听着刘进说道:“孤曾在建章宫中盟誓……”


“要为天下带来太平,为往圣继承衣钵……”说到这里,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张越。


虽然现在,人人都说,长孙有大志,乃是真正的仁圣君子。


许多士大夫和百姓,更是将他视为希望。


但只有他知道,那是自己剽窃自眼前这位大臣的东西。


想着当初,因为冲动而发的誓言,再着臣子贵族和人民,因此对他产生的期盼和希望。


刘进便微微昂起头来,挺起胸膛,道:“如今大任在即,孤安敢退避?”


他对张越伸出手来:“卿可愿佐孤,践此社稷大任?”


张越虽然有些疑惑,不知道刘进是受了什么刺激,居然肯主动争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但,他岂能不知道此事的好处和带来的影响?


立刻就是翻身拜道:“臣愿竭尽一切,辅佐殿下,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


“矢志于此,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说,张越知道,皇帝是贼。


但在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他,还是这个帝国,都还离不开一个开明**的君王,也需要一个开明**的君王。


直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直到帝国庶民和工商的力量,足以左右国事。


那是才是君王垂拱,市民工商共和之时。


而开明**,没有比刘进更合适的人选了!


刘进看着张越,伸出手来,将张越拉起来,道:“孤得卿佐,如汤武之得伊尹,若武丁之得傅说,若文王之遇太公……”


“孤必不负卿,不负天下!”刘进认真的道,他从未如现在这般认真过!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