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历史,都被封印于文牍之中,秘不示人,留给外界的只有那个陈平献策贿赂单于阏氏的传说。
为什么会这样?
李广利很清楚原因。
这是正治因素在作祟,就像现在的史书和民间故事里,再也没有吕后的兄长吕泽的名字与传说一样。
周勃父子,先后死于太宗、先帝之手。
谁还敢再宣传人家父子的功劳?
除了吴楚之乱这样的事情,因为时代太近,影响太大,人所共知,无法抹杀外。
周勃父子的正面事迹,已然被国家的手抹消的差不多了。
想着这些,李广利就看着刘屈,低声道:“丞相,兹事体大,不可造次啊!”
刘屈呵呵一笑,道:“将军放心,吾自有分寸!”
只要自己不主动去宣传这个事情,而是花钱找人私下宣传,编蚩尤戏的段子洗脑。
那么,这个事情就会被局限在‘民间传说’这方面。
而汉家传统不识字的老百姓,哪怕内涵当朝天子,也是无罪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愚昧无知,天子与朝臣,谁和他们计较就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嫌疑,更违背太宗的教训。
是会被人嘲笑,为子孙不齿的。
所以,只要官方不出面,不露出马脚被人抓到。
就没有人能干涉。
而一旦洗脑包开始发挥作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李广利的形象,甚至将他塑造为‘单于杀手’。
现在可能作用不大,但数年之后,就不一定了!
说不定,这就是李广利东山再起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广利也动心起来,于是默不作声的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刘屈的计划。
又过了一会,朝臣陆陆续续的到齐了。
于是,尚书令张安世奉诏前来,宣布:“陛下有诏,群臣入觐!”
李广利于是和刘屈结束交谈,各自站到两边,领着文武大臣,次第拾阶而上,走向已经敞开殿门的温室殿。
一入温室殿,身上的寒意,立刻消散的干干净净。
殿中燃烧的篝火,使得室内温度一直维持在怡人的二十四五度。
许多穿着毛衣与狐裘的大臣,甚至都感觉都有些热了。
天子御驾,则从殿侧而来。
“陛下驾临,群臣恭迎!”有礼官宣礼。
“臣等恭迎陛下,吾皇万寿无疆!”刘屈与李广利连忙率着文武大臣出列恭迎。
今天的天子,穿着一件毛绒制成的朝服,戴着一话?
万一一句话没有说对,得罪天子,不就惨了?
天子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有些怀念起当年的那些敢说话的大臣了。
想到这里,他眼中就闪过一丝精芒。
竟有了些想要给这朝堂换换血的冲动!
当然,这个冲动只存在了几秒就消失不见。
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年轻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朝堂也不能再在这样的时候有什么大动荡了。
不过……
“唯唯诺诺之臣,瞻前顾后之士,非少主臣也……”天子看着满朝大臣,在心里暗想着。
于是,朝堂上的大臣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开除出了未来的辅政大臣领导班子。
表面上,天子却是笑道:“贰师将军,将军多年主持河西事务,熟知匈奴虚实,不如将军来说说?”
李广利闻言,起身拜道:“臣岂敢妄言军国之事?且鹰杨将军张公,于军略之事,远胜于臣,有张鹰扬在,臣以为,无论漠北、西域有何变故,陛下都可无虞也!”
这就是投桃报李,报答张越当初拉一把的人情。
当然,也有些暗搓搓的内涵和埋雷。
不过,天子却根本没有在意,相反他觉得李广利说得对!
他高兴的站起身来,道:“将军所言,朕以为甚是!”
他摆摆手,对身侧的张安世道:“尚书令,请将鹰杨将军的奏疏,分发给群臣看看……”
他得意洋洋的说道:“卿等也都看看,此真谋国之言也!”
群臣听着,纷纷瞪大了眼睛,内心无数柠檬翻滚。
直到他们看到了奏疏原文,这才纷纷面面相觑。
“这张鹰扬,哪里是什么公羊家?”很多人在心里面吐槽:“这分明是法家与纵横家的结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