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节 疏勒会战(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节 疏勒会战(9)(2 / 2)

只见他跳车之后,一脚蹬后,整个人像风一样的冲了出去。


速度之快,在启动瞬间就已经堪比博尔特的百米速度。


没办法,他的身体素质,又增强了!


比漠北之战时,还强了一倍有余!


假如,漠北之战的时候,他的身体素质,还可以用人类来形容。


那么现在,他就是科幻里经过基因改造后的超级战士!


体能、耐力、爆发力都已经几乎达到了人类这个物种所能达到的极限!


而人类的肉体极限有多强?


远古之时,先民中的英雄,单人就可伏虎猎象,而他们的对手,不是今天的华南虎、亚洲象。


而是已经灭绝的洞狮、剑齿虎、猛犸象!


哪怕是后世,已经被富裕安逸生活所磨平了爪牙的人类,在遇到危险时,爆发出来的力量,也常常叫人瞠目结舌。


譬如,有新闻报道,自然灾害中,有父母为了保护儿女,用身体撑起了数千斤重的杂物,至死依然不改身体姿势。


在战场上,更是出现过,某国游击队里的神射手,单人迟滞敌军数百人的壮举。


而对这些人来说,这些状态是超常发挥,几乎不可再现的奇迹。


而对张越来说,只要他想,随时可以爆发出来。


于是,在匈奴人与汉军的惊愕中,他如猛虎一般扑向了那还在耍帅炫耀的巨人,速度快到根本没有人能反应过来。


百步的距离,对他而言,只需十秒!


这还是在穿着重重的板甲的情况下!否则,可能八九秒就可以靠近!


而十秒是多久呢?


答案是刹那!


特别是他的猎物,还是一个身高接近一丈,体重超过一百五十斤的巨人。


这样的巨人,体型太大,反应太慢。


他的大脑甚至还未来得及想好是迎战还是避退,张越就已经靠近到了他的身前。


这时候,李陵急促的告警声才响起来:“小心!”


可惜,已然来不及了。


话音刚落,张越就已经挥出了拳头。


第一拳,打了这巨人的腹部,强大的力量立刻打的这巨人痛苦的弯下腰来,剧痛瞬间从腹部传遍全身。


接着,张越抓住他弯腰的机会,左手为刀,打在了他的脖子上。


这一刀,重重的作用于这巨人的脊椎神经,瞬间就让他瘫痪,巨大的身体如同朽木一样轰然倒塌。


而这一切,不过一秒。


所有目睹这一切的人都是瞪大了眼睛。


匈奴方,瑟瑟发抖。


李陵更是恐惧的下意识的驱使战车后撤。


而他身后的匈奴骑兵,则同样的做出了下意识的反应——抽身后撤。


这一撤,立刻就让整个骑兵阵列混乱起来。


一时间,人仰马翻。


而在远方,匈奴的阵列中,西域各国的君王们,倒吸了一口凉气:“蚩尤之威,竟至于斯!”


与之相反,汉军之中,士兵已经在欢呼雀跃。


“彩!彩!彩!唯我鹰扬!”无数人振臂欢呼。


张越却是低头看了一眼,已经瘫痪在地,失去了意识的巨人,又抬眼看了看在混乱之中,隐入骑兵阵列之中,正在后撤的那辆战车。


李陵的胆怯,早在他意料之中。


事实上,李陵的人格就是这样。


自大、骄傲、自尊,却又自卑、惜命、胆小。


他是理智的,理智会让他做出无数让他日后悔恨的事情。


但同样也会帮他生存下来。


所以,李陵永远不会像李敢那般快意情仇,也永远不会像霍去病那样敢于冒险。


他永远只会选那条看似没有风险的道路。


就如他在浚稽山中,选择了向龙城撤退,然后又犹犹豫豫,打算从受降城回国。


而不是采纳韩延年的建议,直接丢弃辎重,打通前往光禄塞的道路。


如是那样,当年的浚稽山一战,结局如何或许难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突围而出的汉军士卒,必然不止那可怜的数百人。


为了更好的刺激李陵,也为了给今日的战斗赢得更多机会。


张越做出了一更加大胆的举动!


他直起身子,取下背后背着的长弓,搭弓射箭!


在匈奴人慌乱的注视下。


他快如闪电,连发三箭!


砰!砰!砰!


第一箭射中了李陵战车车厢。


第二箭如影随形,命中了第一个地方。


然后是第三箭,依然在同一条辐条上。


三箭彼此相距不足一寸。


李陵见了,亡魂皆冒,哪里还敢停留,连忙催促战车,急速逃离。


在他左右,那一千匈奴骑兵,更是吓得连回头都不敢,紧紧簇拥着李陵,奔向本方。


张越这时才放下手中的弓,单手提起脚下的那个巨人,像拖拽猎物一样,不徐不疾,走回本方的阵列,那不过数十骑所列之地。


这一段距离,他走的极慢。


仿佛根本不担心匈奴人回头一般。


事实上,匈奴人如他所想,根本无人回头。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所有人,包括李陵在内的所有贵族与士兵们,都不敢再直面他了。


没办法,人岂能与神斗?


而在现在,李陵心中,张越已经坐实了蚩尤之子,甚至蚩尤本体的形象!


除了兵主,这世界上焉有凡人能勇猛至斯?!


西楚霸王项羽,也不过能举千斤之鼎罢了。


而那张蚩尤,岂止能举千斤之鼎?


怕是三千斤,也可以举起了吧?!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