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一千两百八十节 今日新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两百八十节 今日新丰(2 / 2)

所有的车马上,都满载着各种物资。


粮食、原材料,都是运向新丰的。


而各种手工制品与工业品,则是运往长安,等待装上通向帝国各地的马车。


随着辛庆忌一行,越来越靠近新丰。


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终于,在越过临潼,进入新丰辖区后。


他们的眼睛,都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从前,新丰是一个农业粮食产区。


境内大多数土地,都是农田,这里更是如今天下大名鼎鼎的‘新丰麦’的原产地。


当年,新丰的百姓,只是靠着卖麦种,都赚的盘满钵满。


但现在,新丰境内的农田在不断萎缩。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又一个的作坊、工坊,密密麻麻的遍布道路两侧,将曾经的农田逐步挤压。


在河道两旁,一座座高炉,拔地而起。


这是第三代的高炉了,采用了最新的耐火砖和冶炼技术,每座高炉日产生铁可达数千斤之多。


滚滚铁水,每时每刻都从炉中流出来,然后被数十甚至上百的工匠,进行锻打、锤炼,成为铸铁块。


接着,成型的铁块被送到一辆辆重载马车上,这些四马拉拽的马车,行驶在由原木铺垫的轨道上。


并由这些轨道,运向下一个地点。


而入蜘蛛网一样,遍布视线的轨道,是新丰目前最大的特色。


它们连接着整个新丰的所有作坊,并成为各个作坊运输的纽带。


所以产品的生产、加工、合作、组装,都由这些轨道联系起来。


这使得新丰的生产效率,冠绝天下。


天下四成以上的生铁、六成以上的精铁和七成以上的粗钢,都在这里生产、加工。


一半以上的箭矢、铁甲和八成以上的火枪、火炮及其零件也都是在这里。


得新丰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了谚语,更成为了全天下的共识。


当然,作为代价,此地已经成为了汉室天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粮食、饮水,都已经不安全了。


现在,新丰辖区的粮水,全部从长安输送。


而大部分的百姓,也都已经从农民变成了工人或者工坊主。


也就骊山那边,还在遵循着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虽然,辛庆忌和金阏都不是第一次来新丰,更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


但他们依然充满了敬畏与震撼。


因为这庞大的工坊区,连绵不绝的轨道网,还有那些无时无刻不在吞吐着浓烟,流出铁水的高炉。


都代表着力量,象征着毁灭。


它们毁灭了一切已知世界的抵抗,瓦解了所有内外的敌人。


枪口之下,人人平等,炮口面前,王道教化!


骑在马上,看着这一切,辛庆忌满心敬畏与震撼的问道:“丞相,究竟要什么?”


是啊,如今的帝国,已经内外无敌,那位丞相,却依然在孜孜以求的督促和命令着少府,不断的加强建设。


以辛庆忌所知,去年,丞相就已经从新丰和少府抽调了八千多工匠,前往了太原、雁门,打算在当地复刻一个新丰。


此外,早在永始三年,辽东郡辖区的永安县,就已经开始建设类似新丰的系统。


为此,国家每年投入了不计其数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扶持、建设。


一个已经天下无敌的国家,却还在孜孜以求的建设和强化自己的力量与体量。


所以,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在问着这个问题。


包括哪些位高权重的卿大夫们。


“我听说……”金阏在旁边低声的道:“今年正月,丞相召集卿大夫们,宣布将于三五年内,退位让贤……”


“就是因为卿大夫中,有人不愿继续支持丞相的大策……”


“故此,丞相才要釜底抽薪,逼迫所有卿大夫执政一体辞官!”


这是长安城里的一个猜测,一个在表层下流传的故事。


某几位卿大夫执政,觉得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了。


甚至想要将自己的地位与权力,世世代代让子子孙孙把持。


而丞相对此痛恨至极,于是毅然决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迫所有卿大夫与其一起辞位让贤,好叫国家与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决心。


这个说法,流传甚广,真假不知。


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既然这个说法一直存在,丞相也没有否认、辟谣,那就说明,它可能是真的——因为若是假的,那位丞相肯定会出面,或暗示或公开否认辟谣。


而其没有,那就说明,故事或许接近真相!


辛庆忌在旁听着,目光灼灼,似乎把握到了什么,于是,对金阏拱手道:“多谢兄长提点……”


“我可什么都没说……”金阏笑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一点好。


不必挑明了,只需起个头,其悟性自然能悟到。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