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发给个人留作纪念,或者进行材料研究。
单从林海大哥的介绍来看,源盒上手应该非常简单,但能深入研究的却不多。
他们俩人拆除了源盒上很多不必要的东西,保留了基础的传送功能和安全功能、记录功能。
在通过破铜烂铁的链接解析后,还发现坐标锚点十分紊乱,小卓根据原程序代码编写了探测器的识别碳基生命代码,并设定了温度间距以及等等...
人体存活所必须的相应条件是直接从破铜烂铁里进行导入的。
所谓的坐标锚点紊乱,事后林海大哥和小卓也都分析过,猜测可能是一种反窃取技术,直接将‘封包’内容打散。
对于其他方面,团队的技术实在有限无能为力。
很多都属于头绪都摸不着的状态,无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和研究。
小卓呢算是做了一些无用功,源盒没有启动能力,梳理后重新编写锚点又有什么用。
必然的结果下,小麦也不客气的将源盒收回。
攀科技不是那么攀的,也不是给你个图纸你就可以朝夕之间融会贯通。
不能指望一个刚学会驯养围猎的古代人立刻能给你画出战斗机结构图,那是不现实的。
科技是一步一个台阶慢慢积累后爆发的东西,道理小麦是懂的。
团队能反推到眼下的程度已经带来足够多的惊喜,小麦很满足。
“源盒的开闭只有零点几秒,由于我和林海大哥拆除了扩充装置,假设说有突然的源盒本身启动的‘未知力’或者说未知能量从外部冲击,源盒不排除重新启动的可能性,如若源盒开启....根据分析会将周遭两米以内的物质统统吸附。”似乎想到了什么,小卓放下已空空如也的饮料瓶开口补充道。
“重新启动会怎么样?那佩戴着源盒通过源门时会有交联反应么?”猛然间小麦把握住了某一点,提问道。
“不会,我们研究过...未知力或者能量在进入源盒后会转化为其它能,其他能是不能被摄入的,依据的是破铜烂铁对黑点解析时候的代码端口限制。”林海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