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豹子杨林江湖经验深,为人处世又颇为老道,留在萧家集也正好派得上用场,萧唐欣喜道:“不怕杨兄盘住得久,就怕杨兄瞧不上我这。”......
又过几日后,萧唐背上的脊杖棒疮已将养好个七七八八,他忽然想起萧老爹临终时对他说的那些话,他来到萧老爹的卧房,按萧老爹所说拧动柜子上的玉瓶三圈,掀开地上的皮毯子,赫然发现有个圆环扣在地上,萧唐抠出圆环,用力一拉,掀起地板后竟然露出条通往地下的通道。
萧唐走了下去,来到个幽黑阴森的空间,萧唐又返身回去找了盏油灯,点燃后忽明忽暗的灯火闪耀,映出扇紧封的铁门来。
萧唐讶然想着在这里已住了十几年,却从不知道家里竟别有洞天。他推动铁门,阵阵吱嘎的响动后一间空旷的密室展现在萧唐眼前。
密室内虽然昏暗幽静,可甚是干净并无灰尘厚积。里面布局简单只有一座零散摆着十几本书籍的架子,密室一角还摆放着一把黑弓、几袋箭簇,墙上上左右交叉挂着两把单刀。
萧唐拿起摆放在角落那弓身乌黑的狼首九钧弓,弓内上侧用契丹文工整刻着几个字,萧唐粗略读下来后心底却登时剧震。
因为那狼首九钧弓内侧刻的是“燕云十八骑”!
电光火石间,萧唐想起了他那时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乍看之下虽然这是正史中严谨的大宋朝,可却有水浒中的梁山好汉,武植金莲等史实明朝人物的存在,那么在这个世界里,会不会与其他江湖传说有些干系?
那狼首雕弓把手处层层兽皮包裹住,也不知用什么材质打造而成。萧唐随手拉扯,弓弦却如镶嵌在弓身上的钢条般纹丝不动。他咬了咬牙,使尽浑身气力猛拽,强弓才堪堪被拉做满月状,萧唐则已是憋得满面通红,额头上青筋还突突跳着。
萧唐不得已放下强弓,随即又拿下一把挂在墙上双刀中的一把。那把刀刀柄装饰古朴无华,刀柄萧唐、萧老爹、以及萧义和萧安等这类从辽国流落入汉境的契丹人,身份说尴尬也不尴尬,就如中国人在五湖四海的海外侨胞,他们也如汉化的萧唐等人一样,完全接受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可是也并不妨碍他们会为流着同样血脉的民族而骄傲,会为他们的祖先英雄感到自豪。
在燕云十六州生活的汉家儿郎其实也一样,他们在五代十国时期,甚至赵匡胤还没篡周建立大宋以前就已经在辽国生根定居,大多数人绝非像当时宋朝的舆论和后世的评书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每天眼巴巴的希望宋军赶紧打过来,好“解放”他们这些同胞,事实上,大多人也只会认为宋军的进攻会破坏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侵略者而已。
类似于萧唐这样的后世穿越者则看得更开,什么宋人契丹人之分,就如鲜卑、高句丽等历史上太多的“异族”,现在都以华夏正统自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其实上很多人连全文都懒得查找: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未可以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那句出自于《左传·成公》的话,是讲述要为季文子提议与同族的晋国亲近而疏远异族的楚国,然而到了现在泱泱大宋朝,楚人早已是汉人,汉人也早已是楚人,虽然在历史上有过相互的征战杀伐,可在华夏文明的影响下包容、融合,曾经的“异族”,今天的兄弟。
这,就是中华民族。
萧唐的思绪绕了回来,他心想这几本与耶律休哥、耶律斜轸有关的书籍,它日需找个精通契丹文字的人给翻译了。他的眼神又落到了那十几本武功秘笈上,萧唐又想起萧老爹曾说他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爷爷在辽朝做到南院都统军司统军使、南院祥稳,当年萧老爹也曾在南院敌烈麻都司听差,他萧氏先祖自随兰陵郡王,萧氏宗家驰宇公至幽州,在历代辽朝南院大王下听令......
那么萧老爹,或者是自己的祖父曾会是那位大英雄麾下燕云十八骑的一员么?而萧老爹恐怕就是因为见往日萧唐那“锦毛獒”的秉性伤透了心,所以这等秘密才想着长埋于地下吧?
那些秘笈中,并没有那位大英雄威力最为刚猛强劲的绝学,这也倒合理,那位大英雄虽然可能会将毕生功夫传于手下,可涉及到他曾经帮派秘传的绝学,应该也不会将其外传。
可是,萧老爹到底有没有和那位大英雄见过面?萧家先人真的是燕云十八骑中的一员么?......可惜萧老爹已然仙逝,再没有人,能够解开萧唐心中的疑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