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女生>我的师父很多>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1/1)(1 / 2)

长诗吟罢,无论是王安风还是尉迟杰都陷入沉默当中,乘马向前,似乎是因为这诗句想到了些什么事情。


林巧芙将这一首诗句默默记下,心里却很有些奇怪。


这般大气豪迈的诗句,为何往日里却从没有听说过?


当今天下非独江湖鼎盛,士林也不差分毫。


大秦一统天下,将原本诸国士族囊括于一朝之中,虽然有些亡国士子投湖跳崖,以死明志,可那毕竟是少数。


就算要维持著自己的士子清名,不事朝堂,可著书立说,诗词歌赋也是常常有名篇传出,其中不乏有暗骂朝政者,写得妙笔生花,把大秦皇室骂得狗血淋头也找不到把柄。


大秦两代皇帝陛下看了却也只是哈哈大笑,并不放在心上,反倒斥责官员,如此贤才为何流落于江湖,旋即大肆开办官学,在诸国众多遗老遗少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之后彼此矜持得接触一二后,关系便渐渐缓和起来,尤其在当年荼毒六国的神武府解散之后,各国士子对于大秦的对立感觉也就消散了许多,渐渐的也有新贵入仕,士林之盛,更甚于往昔。


前三百年,六国以齐国稷下学宫为士林之首。


齐皇极为开明,学宫众弟子可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为天下士林艳羡,其子趋士、贵士、好士,引得天下诸子纷纷来投,几有王霸之相。


而今天下非独有各大学宫,大秦天京城中也有六学三馆,提倡各家论道,这种大气豪迈的诗句一经出现,肯定是要天下传唱的,绝不可能籍籍无名。


林巧芙掀起马车一侧的垂帘,看向骑马的王安风,看向后面些的尉迟杰,连向来是习惯于嬉皮笑脸的尉迟杰,现在神色也有了两三分郑重,没有以前那样轻佻,反倒让人不习惯。


王安风骑乘在马上,思绪有些沉寂。


尉迟杰知道这首诗,还主动提及,若开口提及的人不是尉迟杰,他或许只当是凑巧。


但是和尉迟杰相识这段时间,他却知道这个常常不正经的青年说出的话,十句里面起码有七句是不能信的,说出这句话来,大抵是还有其他的意思在。


不过左右避不开上一辈人的故事。


王安风有些出神。


这一首诗尉迟杰也知道,而他是从离伯那里听来。


也就是说,离伯也是认识尉迟杰的祖父的罢?


爹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同时认识朝中大员和宗师武者,若还说是穷酸书生未免太过含糊了些,他如何能够相信?


诸如那七凤钗。


就算是朋友赠送,可是七凤钗并非是寻常的饰物。


凤凰如龙,极贵,是为礼器,身份不足一定品级的人,用了便是僭越,是极失礼的行为,若是朝堂官员,少不得御史台谏官参上几本,纵是京官名士,也要烦得焦头烂额。


礼法难分,若是严重些,僭越礼数是要下狱的。


是失礼法,谓名不正,言不顺。


王安风轻笑出声。


林巧芙正看着王安风和尉迟杰出神,看到王安风从沉凝转而发笑,一时间有些愣神,道:


“王大哥……?”


王安风笑意微微收敛,看向林巧芙,摇头道:


“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罢了。”


“事情?”


尉迟杰此时足跟微磕马腹,赶上前来,闻言笑道:


“什么事情,竟能够让王兄弟觉得如此好笑?”


王安风未曾掩饰,只是看了尉迟杰一眼,道:


“想到我娘留下的那一根钗子。”


尉迟杰的面容略有细微僵硬。


那根钗子?


王安风似乎完全未曾察觉,手握马缰,不紧不慢道: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